有关竹子的古诗!!!要分析

作者&投稿:可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1、古诗: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1、《竹里馆》
[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山中杂诗》
[ 南北朝 ]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3、《庭竹》
[ 唐 ]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译文:
露水洗涤铅粉骨节,微风摇动青色的玉枝条。
随风飘摇恰似君子,无论哪里都适宜生长。
4、《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唐 ]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译文:
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5、《新竹》
[ 清 ]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竹石
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竹》--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起始两句先写风中之竹的情态。起句不加修饰直叙其事,斩截有力,初秋时节,南风吹刮,此为缘起;再总写竹在风中的形象,用一“乱”字概括,竹无可奈何,任风摆布,颠来簸去,俯仰颤栗之态如在目前,恰似苏轼的处境“魂惊汤火命如鸡”。三、四句写声写形。竹枝摇曳,发出或低沉或高亢的飒飒声,如乐音飞扬,中音中律;枝叶纷乱披洒,如万千刀枪相对,兵刃碰击。咏物之作,贵在神韵,“须令在神情离即间”。此处写竹用两比喻,形神兼备,“实际如此,却写得新奇”。五、六句在百忙中插入议论。风声萧萧,冷寂而无生气,天地间一片风折雪摧令人惊悸的氛围。而竹呢,宁可折倒受尽摧残,也不接受任何污辱。这正是竹所特有的柔韧刚毅、气节凛然的品格。这两句妙在表面咏竹,实则抒写一己胸怀,在发大议论,“说自己身上,而不见其痕迹”。七、八句写风停竹止。南风终于停息了,翠竹又回复原本端正的模样。“猗猗”,美盛貌,如言“绿竹猗猗”。竹依然玉立亭亭,翡翠般的枝叶依然潇洒地四面披覆。真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竹之安然自若,骨节清刚,正反映了苏轼豁达的品格。

傅庞如《咏竹》 现代的
诗的前两句形象的写出来竹子的特点 节节高 领风骚 是竹子的特性 也是作者自己希望做到的
三四句应用了典故 湘妃竹的流泪 用来反衬作者不想像湘妃竹一样多情 而是甘愿化作雪水滋润春山
整首诗以竹子比喻自己 表达了作者愿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
默默贡献的高尚情操

有关竹子的古诗!!!要分析
答:《竹》--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起始两句先写风中之竹的情态。起句不加修饰直叙其事,斩截有力,初秋时节,南风吹刮,此为缘起;...

有关于竹子的诗句和翻译
答: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

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

有关竹子的诗句
答:1、《新竹》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龙孙:竹笋的别称。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2、《石竹咏》唐代:...

竹在诗句中的意象内涵
答:——无名氏《斑竹簟》 一首首斑竹诗,一首首湘妃颂,或凄艳、或哀婉,那点点红泪、那潇潇斑竹,那有关爱的绝恋已定格在湘妃竹上,那有关爱的忠贞已意化于斑竹身,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 四、几多追求—关于抱负关于怅然 。 3.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 气节 积极向上 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竹,号称君子,不刚不...

竹石古诗的意思
答:"竹石古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什么风。【原文】: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关于竹子的古诗四句100
答:此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就表现手法而言,写竹的形态是实,写人的感情是虚;而从命意来说,则正好相反,写人的感情是实,竹的形态是虚。因为诗人写竹,从头至尾写竹,却又无处没有诗人自己的面目和精神。竹子的愁颜宛如人的愁颜,竹子的哀情也与人的哀情相通。写...

关于有竹子的诗句有哪些
答:1.关于竹子的诗句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堂成 唐·杜甫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绿竹半...

关于竹子的古诗
答:1、《竹里馆》[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2、《山中杂诗》[ 南北朝 ]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关于竹子的诗句
答:1、《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2、《竹里馆》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