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骊姬之乱的注释

作者&投稿:王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晋国骊姬之乱的原文~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耦。《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1),卜之(2),不吉;筮之(3),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4),不如从长。且其繇曰(5):“专之渝(6),攘公之羭(7)。一薰一莸(8),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9)。姬谓大子曰(10):“君梦齐姜(11),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12),归胙于公(13)。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14)。公祭之地,地坟(15);与犬,犬毙;与小臣(16),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17)。”大子奔新城(18)。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大子:“子辞(19),君必辩焉(20)。”大子日:“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21),人谁纳我(22)?”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23)。姬遂谮二公子曰(24):“皆知之。”重耳奔蒲(25),夷吾奔屈(26)。(以上僖公四年)初,晋侯使土为二公子筑蒲与屈(27),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为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28),忧必仇焉(29)。无戎而城,仇必保焉(30)。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31),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32)。’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33),焉用慎?”退而赋日:“狐裘尨茸(34),一国三公,吾谁适从(35)?”及难(36),公使寺人披伐蒲(37)。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38)。”乃徇曰(39):“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40),遂出奔翟(41)。(以上僖公五年)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42)。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却芮曰(43):“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44)。粱近秦而幸焉(45)。”乃之粱。(以上僖公六年)

晋献公从贾国娶了妻子,没生儿子。他和齐姜私通,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在戎娶了两个女人,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晋国攻打骊戎,骊戎男把骊姬献给晋献公,回国后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骊姬受到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贿赂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是君王的宗邑,蒲地和二屈是君王的边疆,不可以没有强大的地方官。宗邑缺乏有力的主管,百姓就不会畏惧;边疆没有有力的主管,就会勾引戎狄侵犯的念头。戎狄有侵犯的念头,百姓就会轻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如果让太子主管曲沃,又让重耳、夷吾主管蒲地和二屈,就可以使百姓畏惧、戎狄害怕,而且可以表彰君王的功绩。”又让这两个人一起对晋献公说:“狄人广漠的土地,如果归属晋国,可以在那里开疆辟土。晋国开疆辟土,不也恰当吗?”晋侯很高兴。夏季,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别的公子也都住在边境上,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在绛城。两个五(梁五和东关嬖五)最终和骊姬诬陷了公子们而立了奚齐为太子,晋国人称他们为“两个名叫五的狼狈朋比”。《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当初,晋献公想把骊姬立为夫人,便用龟甲来占卜,结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结果吉利。晋献公说:“照占筮的结果办。”卜人说:“占筮不灵验,龟卜很灵,不如照灵验的办。再说卜筮的兆辞说:‘专宠过分会生变乱,会夺去您的所爱。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过了十年还会有臭味。’一定不能这么做。”晋献公不听卜人的话,把骊姬立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随嫁的妹妹生了卓子。到了快要把奚齐立为太子时,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预谋。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宫中放了六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药献给献公。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给狗吃,狗被毒死;给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是太子想谋害您。”太子逃到了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您要申辩。国君一定会辨明是非。”太子说:“君王如果没有了骊姬,会睡不安,吃不饱。我一申辩,骊姬必定会有罪。君王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那人说:“您想出走吗?”太子说:“君上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我带着杀父的罪名出走,谁会接纳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上吊自尽。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以上僖公四年)当初,晋献公派大夫士为为重耳和夷吾修筑蒲城和屈城,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夷吾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晋献公反而责备了士芬。士芬叩头回答说:“臣下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定变为仇怨。没有战事而筑城,仇敌必定来占领。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事奉国君呢?《诗》说:‘心怀德行就是安宁,同宗子弟就是坚城。’国君如果能修德行并巩国宗子的地位,有什么城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那么谨慎?”士芬退下来后作了首诗说:“狐皮袍于毛蓬松,一个国家有三公,我该跟从哪一个?”到灾祸发生时,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狄国。(以上僖公五年)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却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以上僖公六年)

(1)骊姬:晋献公的宠妃。
(2)卜:用龟甲占卜。
(3)筮:用蓍草占卜。
(4)短:指不灵验。长:指灵验。
(5)繇(zhou):记录占卜结果的兆辞。
(6)专之:指专宠骊姬。渝:变。
(7)攘:夺去。羭(yu):公羊。这里暗指太子申生。
(8)薰:香草。莸(you):臭草。
(9)中大夫:晋国官名。成谋:定好计,有预谋。
(10)大子:太子,指申生。
(11)齐姜:申生的亡母。
(12)曲沃:晋国的旧都,在山西闻喜县东。
(13)胙(zuo):祭祀时用的酒肉。
(14)毒:投毒,放毒药。
(15)祭之地:用酒祭地。坟:土堆。
(16)小臣:在宫中服役的小官。
(17)贼:谋害。
(18)新城:指曲沃。
(19)辞:申辩,辩解。
(20)辩:辩白,追究是非。
(21)被:蒙受,带着。此名:指杀父的罪名。
(22)人谁:谁人。纳:收容,
(23)缢:吊死,
(24)谮(zen):诬陷,中伤。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25)重耳:晋献公的次子,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文公。蒲:重耳的采邑,在今山西限县西北。
(26)夷吾:晋献公之子,申生的异母弟,后为晋惠公。屈:夷吾的采邑,在今山西吉县。
(27)士为:晋国大夫。
(28)戚:忧愁,悲伤。
(29)仇:怨。
(30)仇:仇敌。保:守,
(31)守官:在职的官员。废命:不接受君命。
(32)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板》。怀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
(33)寻师:用兵。
(34)狐裘:大夫的服饰,尨茸(mengrong):蓬松杂乱的样子。
(35)适:跟从。
(36)及难:等到灾祸发生。
(37)寺人:阉人。披:人名。
(38)校:违抗。
(39)徇:遍告,布告。
(40)祛(qu):袖口。
(41)翟:同“狄”,古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42)贾华:晋国大夫。
(43)却芮(xirui):晋国大夫。
(44)之:去,往。梁:诸侯国名,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县南。
(45)秦:诸侯国名,嬴姓,在今陕西凤翔县。幸:宠信。



晋文公流亡多少年?为什么会流亡?
答:将晋国发展壮大,自己也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如果没有骊姬之乱,晋国或许不会有重耳为国君,为晋文公,就算重耳能够执掌晋国,他能做到什么地步也未可知,但十几年的流亡,并非只是背井离乡,更让他增长了很多的见识,这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自己晋国君主的角色。

骊姬之乱与申生之死,这两件事背后有哪些隐情?
答:上一期星探为大家讲述了晋国小宗取代大宗的"曲沃代翼",经过六十余年年(前745-前678年)的厮杀,身为小宗的晋武公终于完成了先辈未竟的事业,以铁与血的方式统一了晋国。武公"代晋二岁而卒",没来得及品尝胜利的果实便去世,由其子诡诸于前677年继位,即后来的晋献公。在他的故事里,骊姬之乱与...

晋国骊姬之乱的原文
答: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

春秋骊姬——一个充满政治野心的女人,争权夺利背后的悲剧人生
答:而到献公死后,晋国连换五个国君,国内因为各派纷争,亦是动荡不安,直到晋文公重耳继位,晋国的政治才稳定下来。“骊姬之乱”的故事是由《左传》、《国语》、《史记》等 历史 典籍所记述的,而这些史籍都是站在晋国的立场上,它只看到了的晋国动乱,认为骊姬时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却未严明骊姬的...

晋国骊姬之乱的出处
答:《晋国骊姬之乱》选自《春秋左传》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

为何说“骊姬之乱”和“秦晋之好”的联姻其实充满了阴谋?
答:不过后来的秦穆公运势还是很好的,虽然弱小,但敌人却在内乱上忙得不可开交,晋献公宠爱骊姬姐妹俩,废长立幼,最终导致朝政一片混乱。遂秦国制定好计划,秦穆公把家族的女儿嫁给了晋献公的一位公子。但后来,他听说父亲病得很重,便逃离秦国,回到王位上,这便是怀公。秦穆公听说这个男孩抛弃了...

晋国进入战国后为何会一分为三,晋国的分裂为何不可避免?
答:晋国的分裂并不是一蹴即至的,首先是骊姬之乱导致晋无公族,晋国的卿大夫阶层成为实际的公族,其次晋国内部各大家族经过兼并,逐渐产生出强大的家族,例如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最后晋阳之战角逐出三家势力庞大的家族,最终将晋国瓜分。所以,晋国的分裂早已成为定局,此外,其他国家多少也会帮助...

骊姬乱晋后,晋国夺嫡大战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答:后来,晋文公派人诛杀了怀公,晋国自骊姬之乱后的夺嫡大战总算划上了句号。 晋文公便是日后的另一个春秋霸主。 春秋五霸 一家之言 诚然,晋献公的赫赫武功确实为晋国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在人品道德方面却为人所诟病。骊姬乱晋后的夺嫡大战之所以会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晋献公违背礼法,废长立幼,这直接导...

晋国故事系列之五:文公称霸
答:“骊姬之乱”平息后,晋国重臣里克派使者前往狄国,请重耳回国继承大业,重耳分析了形势,认为当时晋国局势还不稳定,继位时机尚未成熟,便婉言谢绝了回国的请求。 由于重耳不愿回国,晋国大臣便拥立了另一个逃到秦国的公子夷吾为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一直担心重耳会威胁到自己的君位,为绝后患派人...

晋朝“骊姬之乱”发生在( )
答:【答案】:A 晋献公在位时期整顿内政,建立二军,使晋国发展成为了一个北方强国。但是在晋献公晚期宠信骊姬,废嫡立庶,引起了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晋文公因此在外逃亡19年。因此,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