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杜甫的哪两句

作者&投稿:止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杜甫的哪两句~

  “惟有蜻蜓蛱蝶飞”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夏日田园杂兴》的第四句,它从杜甫的诗句变化而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原诗】:《曲江其二》(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夏日田园杂兴》的第四句,其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惟有蜻蜓蛱蝶飞”不是出自杜甫的诗,而是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作者: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七律《曲江二首·其二》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全诗如下: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曲江二首·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惟有蜻蜓蛱蝶飞”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夏日田园杂兴》的第四句,它从杜甫的诗句变化而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原诗】:《曲江其二》(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酒消愁,日日江头尽醉归,因此落得酒债满身,不得不典当春衣。虽然如此,他还是赏花玩景,高唱及时行乐。他这样做的原因,读者应该回头来看。这首诗写于758年(乾元元年)暮春,当时杜甫正任“左拾遗”。可是到了这年六月,杜甫就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从这里,读者透视一下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对这首诗就能有比较确切的理解了。
  此篇《曲江》(其二)与另一首《曲江》(其一)是“联章诗”,两首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即这一篇是紧承上一首末句“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的。其中的“浮荣”指的就是诗人当时所任的官职——左拾遗。
  作品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当时正值暮春,以长安的天气,春衣才刚刚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表面上看,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到第二句,才说出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这就出人意料之外。而诗人日日尽醉的原因,到了这里,还不肯直接回答,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处,就在别处尽醉。因而只靠典当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到了第四句,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人生并不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读者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这一联在杜甫的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十分恬静、十分自由、十分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是不能存在多久的。于是诗人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传语”同“寄语”的意思差不多,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传语风光共流转”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这一联,是能唤起读者对春光明媚的美感的。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即“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兆鳌注解中引张綖的话说:“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为“有感于暮春而作”,所以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为“仕不得志”而有感,所以惜春、留春之情也饱含了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穿花”一联,写景十分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读者都宛然可想。就抒情方面说,“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喝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乐此不疲。然而诗中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夏日田园杂兴》的第四句,其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⑴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花。菜花:油菜花。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惟有:只有。蛱(jiá)蝶:菜粉蝶。
  ⑵科斗:即蝌蚪。
  ⑶秋:收成。一作“收”。
  ⑷缲:同“缫”,抽茧出丝。
  ⑸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
  ⑹浆:古代一种带酸味的饮料,这里比喻汗水浑浊。少住:稍稍停一会儿。侬:我。漱井香:用香甜的井水漱漱口。借与:让给。亭午:正午。
  ⑺芙蕖:荷花。
  ⑻蜩螗:蝉。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日常篱落无人日常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这两句诗来从杜甫哪两句诗...
答: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如果说出自杜甫的那就是这首了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杜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2016-10-03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是从杜甫的哪两句诗而来 2016-10-10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最后...

惟有蜻蜓蛱蝶飞是从杜甫的哪两句诗而来的
答:范成大的“惟有蜻蜓蛱蝶飞”是从杜甫《曲江二首·其二》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出来的。2、原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曲江二首·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杜甫的哪两句
答:“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七律《曲江二首·其二》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诗意。《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全诗如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唯有蜻蜓侠碟飞是根据杜甫的那句诗来写的
答: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如果说出自杜甫的那就是这首了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杜甫】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杜甫的哪两句
答:“惟有蜻蜓蛱蝶飞”不是杜甫的作品,是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最后一句诗从杜甫的哪两句诗而来
答: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中“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最后一句诗是从唐代诗人杜甫七律《曲江二首·其二》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化用而来。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全诗如下:《曲江二首·其二》【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

唯有蜻蜓侠碟飞是根据杜甫的那句诗来写的
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如果说出自杜甫的那就是这首了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杜甫】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杜甫的哪两句
答:“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一句不出自杜甫的诗。是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惟有蜻蜓蛱蝶飞出自杜甫的哪两句
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首诗是南宋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里面的第二首,是写夏季的田园风光的,并不是杜甫写的。杜甫写的诗一般都是悲天悯人的叙事诗,很少有这种惬意的田园诗。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从杜甫的哪句诗而来
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