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所著名大学的校训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市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最著名的前50所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热爱祖国

1.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刚劲有力地不停运转,君子应当效法天地,奋发努力,永不停息。“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当增厚美德,包容万物。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后作为清华校训。
2.中国人民大学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3.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南京大学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由罗家伦提出。“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见于宋真宗写的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5.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由校长张伯苓提出。允,即文言语首助词,这种用法源自《诗经》。允公允能,意思就是“既有公德,又有能力”。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古代贤王商汤的座右铭,以一种动态的角度倡导积极进取、不断革新和变化,才能不断进步。
6.中山大学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朴实,即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坚定地执行。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中山大学,亲笔题写了这则校训。
7.山东大学
学无止境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出自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学”,不仅要学习实用的知识技能,更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110年校庆时改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价值取向更明确,更符合音韵平仄要求,读来更朗朗上口。
8.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是陈嘉庚先生创校时提出的,仍是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厦大私立时期的林文庆校长确立的校训。“止于至善”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蕴含着生命对于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与践行。
9.四川大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取意自《庄子·秋水》,作为固定词语最早出自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有容乃大”则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将两词连用的则是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0.中国农业大学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出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饱含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以“解”代“哀”,更有一种敢于承担的勇气和魄力。
下句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即品学兼优,“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著名学说,《传习录》中有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即认识事物的道理,“行”即在现实实践中运用道理,两者本就是不可分离的一体。
12.中国政法大学
厚德明法 格物致公
“厚徳”出自《易经》;“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树立法治观念,依法治国。“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意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此处“至”与“致”通),意为要大公无私、公平公正,有仁爱亲民、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13.北京邮电大学
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
“厚德”与“博学”分别出自《周易》和《礼记·中庸》。后半部分“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为对自己的事业尽职尽责,与朋友相处和乐融洽。
14.西安交通大学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精勤”指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中有言:“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出自《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即尽己为人;恕,即推己及人。
15.上海交通大学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即不忘本之意。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代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体现出常怀感恩的精神。
爱国荣校,主要来自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的格言:“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深含着由“小我”而及“大我”的文化内涵。
16.同济大学
同舟共济
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最终战胜困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阔胸襟与包容气度。
17.中央民族大学
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美美与共”一词出自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和谐的精神。“知行合一”仍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
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厚积薄发”来自于宋代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不断地在知识和道德上积累,“薄发”就是指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物成务”出自《周易·系辞上》,是指通晓万物演化的规律并按规律行事而最终成就功业。指圣人可以掌握万物的变化规律(天道),成就天下功业。
19.西南大学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作,“大”是无所不备.“继往开来”,语出宋代朱熹的《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
张载也有名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为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辟未来的道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黑龙江大学
博学慎思,参天尽物
由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书写。“博学慎思”仍出于《礼记·中庸》第20章。“参天尽物”出于《礼记·中庸》第22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行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至诚之人,能完成天赋的使命,帮他人完成天赋的使命,进而替上天化育万物,天地人三者合一。

扩展资料:校训的作用
评价作用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导引作用
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大学长久的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在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激励作用
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召力,鼓动力,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因此,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校训

1、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这两句话出于《周易》,“自强不息”出于《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上天的运动刚劲有力,君子因此努力向上,永不停歇。“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因此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北京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3、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求是”在这里,即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党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饮水思源”为校训,不久又拓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次学校对于校训的厘定是经由一番充分发动群众的过程。2006年12月,学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学校建国后的第一个《章程》,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本校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5、南京大学:励学敦行,诚朴雄伟

诚:校歌开首:“大哉一诚天下动”(江谦 词);诚心向学,诚真勤仁之德,“成已成物,尤贵持有恒德”(陈裕光 语);“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一本诚心去做,至于人与人之间应当以诚相见”(罗家伦 语)。

朴:朴茂,朴真,朴实。“常保持一种‘朴茂’的精神,不要有铜臭,不可有官气”(刘伯明 语);“须知一切学问之中皆无王者之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罗家伦 语)。

雄:含体魄和精神两方面,雄浑之体,王者之气。如“大江之雄毅”(郭秉文 语);“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陶行知 语);“大雄无畏...善养吾浩然之气”(罗家伦 倡)

伟:“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李瑞清 语);“总要集中精力,放开眼光,努力做出几件伟大的事业,或是完成几件伟大的作品...凡是总须从伟大的方向做去,民族方有成功。”(罗家伦 语)

励学:勉励勤学;

敦行:敦促实行。

在励学敦行中屡践诚朴雄伟。

6、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人对母校校训的解释是“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

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复旦人对向来“不迷信权威,坚持‘不唯上、不

唯书、只唯实’的复旦精神”,感到自豪和骄傲。

7、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即包含原校训中“团结”的意义。合乎华中科技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厚学”,意为崇尚知识,学问渊博。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倡导的“学在华工”精神吻合。包含原校训中“严谨”的意义。转义出自《易·坤》“坤厚载物”。

“求是”,意为追求真理,发现规律。包含“求实”的意义但不拘于“求实”,在实中求学问。符合原校训中严谨、求实的精神。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实事求是”。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含有原校训中“奋进、进取”的意义。与创办一流大学的现代办学理念一致。义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9、吉林大学:励志图强,求实创新。

励志: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求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

10、西安交通大学:果毅力行,精勤求学,忠恕任事,敦笃励志。

果毅:果敢坚毅。力行:一是竭力而行,二是努力实践

精勤:专心勤勉。求学:探求学问

忠恕: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任事:称职

敦笃:敦厚笃实。励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校训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京大学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上海交通大学校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中山大学校训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大学校训 :精韧不怠,日进有功

山东大学校训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南开大学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东南大学校训 :止于至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北京师范大学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西北工业大学校训 :公、诚、勇、毅

中国农业大学校训 :博大精深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 :实事求是

苏州大学校训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中国地质大学校训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湖南大学校训 :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西北大学校训 :公诚勤朴

暨南大学校训 :忠信笃敬

西南交通大学校训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首都医科大学校训 :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中国海洋大学校训 :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北方交通大学校训 :知行

云南大学校训 :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

福州大学校训 :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中国政法大学校训 :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

天津大学的校训 :“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

东北财经大学校训 : 博学济世——学贯中西乃为博,才高德厚以济世

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

武汉大学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同济大学校训:严谨 求实 团结 创新

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

西北大学校训:公诚勤朴

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国防科技大学校训:奉献 求实

东北财经大学校训:博学济世

青岛大学校训: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 求是创新

我最喜欢的是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允公意思是为国家奉献,以小我融入大我。
允能意思是学会最先进的知识技术和最高水平的能力。
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有进步和新的发现。

广东工业大学校训:团结、勤奋、求是、创新

中农校训是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中国几所著名大学的校训分别是什么?
答:4、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上海交大在90年代初提出了“饮水思源”为校训,不久又拓展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次学校对于校训的厘定是经由一番充分发动群众的过程。2006年12月,学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学校建国后的第一个《章程》,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本校的校训是:饮水...

中国及世界各大高校的校训
答: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训:勤奋,求实。中国医科大学校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温州大学校训:自强勤奋 唯实创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团结,简朴,唯实,创新。广州大学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北京邮电大学校训:团结,勤奋,严谨,创新。南京理工大...

中国最著名的前50所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答: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同济大学:严谨 求实 团结 创新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百强校训
答: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石油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朝气蓬勃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

各大高校的名牌校训是什么?
答:1丶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丶北京大学:无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同济大学:同舟...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都是哪个学校的校训啊?还有没有其他学校的?_百 ...
答:有的校训强调一个“气”字——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台湾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国内许多著名大学都以中国古典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精义为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云南大学: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开大学:允...

中国十大名校校训?
答:中国十大名校校训 1、北京大学:爱国、进步、科学、民主。2、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3、浙江大学:求是创新。4、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5、武汉大学: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6、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8、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

中国及世界各大高校的校训分别是什么?
答:中国各大高校校训集合 \x0d\x0a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x0d\x0a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x0d\x0a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x0d\x0a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x0d\x0a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x0d\x0a中山大学校训:博学,...

中国前二十所大学校训及含义
答: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后作为清华校训。 2.中国人民大学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从实际...

各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啊啊
答:137所双一流大学校训: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北京:北京大学(无明确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 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 育天下之英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