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得陇望蜀的故事得陇望蜀的寓意得陇望蜀的意思

作者&投稿:花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成语】得陇望蜀

【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简拼】dlws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得陇望蜀。(《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英文翻译】covet sichuan after capturing gnsu

【谜语】到了甘肃向往四川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也不能读作de。

【成语辩形】望,不能写作“忘”。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这些成语故事讲的是谁,得陇望蜀
答:得陇望蜀成语故事讲的是隗嚣、公孙述、光武帝刘秀。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

得陇望蜀得陇望蜀的故事得陇望蜀的寓意得陇望蜀的意思
答: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什么意思
答:“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的意思是人的烦恼在于不知足,已经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出自: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得陇望蜀”典故: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
答: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同恶相帮,调之助桀为虐;贪心无厌,谓之得陇望蜀。”2、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成语故事】:在汉军不断的攻击和劝降下,隗军渐有叛降的.将领,隗嚣见形势窘困,派大将王元入...

得蜀望陇的成语
答: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得陇望蜀造句:1、他们得陇望蜀,永远无法使他们心满意足。2、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的人最终结果是交不到好朋友。3、地主霸占了王爷爷的田地,得陇望蜀,又要抢王爷爷的房子。4、...

得陇望蜀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答: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2、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来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
答:【注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故事】刘秀当了皇帝后,西部巴蜀蜀王公孙述及陇西的隗嚣对东汉的威胁很大,光武帝建武八年,刘秀亲率大军讨伐隗嚣,隗嚣大败逃西域。刘秀命令大将实施他的“得陇望蜀”的计划,继而进攻巴蜀,势如破竹,消灭了蜀王,使巴蜀归汉。【典故】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答:得陇望蜀成语故事_成语“得陇望蜀”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读音】 délǒngwàngshǔ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唐代·李白...

简述三国中 得陇望蜀 的故事情节
答:三国中得陇望蜀的故事情节:曹操打下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还威胁到了刘备集团的安危,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汉中被曹操拿下,蜀郡就直接和曹操的军事力量对峙。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很多人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提出这个建议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