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十八讲》:石刻让古今交汇

作者&投稿:樊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是热播电视剧《凭栏一片风云起》中王劲松老师的一段台词,王劲松老师饰演考古系教授凌问岳。剧中王劲松老师这段十几分钟讲解中国文化的课堂视频引爆全网、引发热议,让众多网友泪目。

中国文化从未间断过,不仅体现在我们的书籍和汉字中,还体现于我国的石刻艺术中。位于重庆的大足石刻就是这样一段从未间断过的石刻历史。大足石刻是大足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以初唐为起点,经过五代,鼎盛于两宋,绵延至明清,历时千余裁。

《大足石刻十八讲》就是从大足石刻发现历程、观音造像、道教石刻、经变相和大足石刻的价值等十八方面来对大足石刻进行全面讲解。

《大足石刻十八讲》作者李小强,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著有《大足道教石刻论稿》《大足石刻史话》等专著,发表大足石刻研究论文50余篇。

书中介绍大足石刻有5万余尊造像,因其艺术价值高、题材多样于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经相变,指将某一部佛经变成一铺首尾完整、有情节铺陈之绘画作品。”《大足石刻十八讲》中第七讲详细讲述了弥勒下生经变相、涅槃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父母恩重经变相。父母恩重经变相的“十恩图”来源自《父母恩重经》内容,“十恩图”分别为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推干就湿恩、乳哺养育恩、洗濯不净恩、为造恶业恩、远行忆念恩、究竟怜悯恩。

相较于寺院里让人产生敬畏心的单座佛陀、菩萨、罗汉像等,这样的经变相更有教化意义。在古时识字读书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权。大多数百姓是无法接触到佛经,更别提深入理解佛经了。佛教是要普渡众生的,因而将佛经内容变成雕像,这些雕像按某种顺序排列便成为一幅连环画,给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对佛经内容更易理解、便于记忆,对普罗大众的更有教化作用。

纪晓岚所作《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则鬼狐故事,庙中泥塑判官曰:“圣人之立教,欲人为善而已。其不能为者,则诱掖以成之;不肯为者,则驱策以迫之。”

佛教是以让人行善为目的,在“劝人向善”的同时,也“迫人向善”。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因此大足石刻中有以六道轮回、地狱为内容的雕刻。让人因怕落恶果而来行善。

位于宝顶山的六道轮回图,转轮圣王怒眼圆睁、獠牙死咬转轮,六道毫光将转轮分为六部分,转轮刻有三圈造像,第一圈为六道,第二圈为佛教十二因缘说,第三圈表示轮回不休。六道轮回图使原本抽象的六道轮回,变得具象化、足以震慑人心。

鸟巢每个焊接缝的边缘都有焊工的名字,这是通过这种形式让参与鸟巢建设的普通焊工与这座有历史意义的体育场发生了联系,体现了我国对工匠的敬意、对工匠精神的敬仰。

在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足石刻中也留下工匠的名字。《大足石刻十八讲》第四讲专门介绍了匠师题名的内容。大足石刻的雕刻匠师以文、伏两姓为主,文氏匠师共计六代22人在大足雕凿造像,他们在雕凿造像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名字与大足石刻深深地刻在了一起。

我们现在能看见的是精美绝伦的造像和工匠的名字,而当时雕刻造像时工匠精心构思的设计过程,雕刻中的辛苦和危险,以及这些工匠背后的故事,我们现以都无法知晓。我国对匠人历来敬重,在感叹石刻精美的同时,还要对匠人精神予以敬仰。

大足石刻让我们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七百多年前的宋朝、四五百年前明清产生了交汇,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繁盛。而今,也让以前的古人通过大足穿越到现在,见证一下我们所创造的巨大变化。让大足石刻成为鉴证古今的重要通道。

大足石刻简介
答: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

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
答:本次大家在大足的旅游将由我为大家讲解服务,我希望并相信我的讲解服务能使大家在短暂的大足旅游中,有所收获,记忆难忘。现在我们的大巴正行驶在通往大足石刻景区的途中,借此机会小杨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即将游览的“大足石刻”。大家都知道?古印度的石窟艺术是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并分别于5世纪和7世纪前后在...

人类瑰宝,大足石刻
答:就像动画里的一样,非常可爱。屋檐上有两只正在武打的小人,真可爱啊!大足石刻的俯瞰风景 千手观音未修复的样子 我遇到了一只蜻蜓 大足石刻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古代的真实场景,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神秘的故事。大足石刻是古代人们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这就是有事故的石像——大足石刻。

重庆的大足石刻有哪些文化价值
答:重庆的大足石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上。这些石刻作品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动的气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例如,其中的“千手观音”雕像,整个雕像比例匀称,线条流畅,手势生动,展现出...

大足石刻的历史背景
答: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北山,即古龙岗山,共290龛窟。著名龛窟,如心神车窟,窟正中之皤龙“心神车”尤为奇伟。其间净宝瓶观音、多罗、文殊、玉印观音、如意珠观音、普贤、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等,雕刻对称,严谨有序,浑然一体。八躯...

大足石刻的文化价值
答:一、石窟艺术 重庆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

大足石刻起源于什么朝代啊
答:1、大足石刻起源于唐朝。2、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

大足石刻简介
答: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

重庆大足石刻导游词
答: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处,总计呢?有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我们旁边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龙岗山,一共有290龛窟,我们的车正向宝顶山方向行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