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与“太极”解读1929年民国政府废除中医事件

作者&投稿:成王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本人观点仅代表个人,如果给读者带来不适请留言探讨。)

19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民国政府提出“废除中医”的议案,虽然这件事最后平息了下来,但是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长达百年的中西医之争。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复杂的 历史 渊源和背景。

西方文化的代表十字架,一长一短的金属焊接成十字形,表示稳定、坚固、机械。东方文化的代表太极图,阴阳鱼相互融合,表示运动、和谐、圆融。两者所蕴含的哲学意义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西医之争”看似是只是医学方面,但是其根由却是“中西文化”之争。由于清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的 科技 发展停滞不前。错失了工业革命这一黄金发展期。工业革命促进了 科技 发展,催生了现代医学。当时的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政府高层更看重的是粮食收成,还没有工业的概念, 社会 最有地位的人是朝廷命官,医生、商人和手工业者都排在 社会 的末端。读书人最大的追求是考取功名,食国家俸禄,如果不能考上功名那么就“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大部分读书人都将医生作为谋生的第二选择。

医道的传承仍然主要是在读书人之中,金代的医学大家张子和写过一本书《儒门事亲》,从书名的”儒门”二字表明,儒家学子当明医道以养亲。懂医术也是古代读书人必备的一项技能,因为在漫长的求学和考试路上,懂得医术无疑是一项保命的技能,既能自保也能救人,更可以在将来为自己谋生计。所以,家里人得了小病更本就不用找医生,自家就能解决。这也造成了古代没有大规模的中医学院和医馆,太医院也只是为皇室服务,普通医馆的规模和数量有限,一部分的医生是以游方医生的形式在服务普通民众,医道的传承也只是小范围和小规模。但是这种状态从鸦片战争开始就被打破了,西方列强迫切的要打开中国的贸易之门,以获取中国的财富和资源,虽然中国割地赔款,但是西方列强们知道东方大国是不可能被长久压迫的,因为数千年来中国人从未被外族征服,反而同化了占据这片国土上的外来人。战争上的胜利只是一时,所以要想长久的占据中国,就要从文化上和思想上取得胜利,将西方的价值观和理念灌输给中国人,让所有接受西式教育的人认同西方观念,摒弃中国的传统,让中国人不再认同中国,这样才是彻底的胜利。

清朝初期欧洲各国对中国还是有所忌惮的,但是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清王朝内忧大于外患,八国联军入侵之前之下清朝末期由于清朝王室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造成国难当头却现有人甘愿为国赴死,当时淮军、湘军等主要战力的装备和欧美列强不相上下,如果真的拼命还是可以和列强较量一下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和欧美的差距,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照搬西方模式,只要是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中国古老的东西都是需要淘汰,仿佛只要把西方的东西全部搬来,中国就能一下变的强大。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近代西方的崛起并非是发明家和企业家而是国家制度的变化,这才是决定国家强盛与衰败的根本,洋务运动功不可没但是并未改变根本。

近代中国的衰弱有人将此归咎于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由此展开了“中西文化之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被当作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家都有这方面的言论,误导了很多普通民众。1879年,国学大师俞樾发表《废医论》,之后又发表《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在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了四项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最后通过了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但是之后不久,国民政府文官处批示: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但是,仍然禁止中医参用西法西药,禁止中医学校立案,禁止中医开设医院。各地中医学校改成中医传习所,次年又改称中医学社。

当时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经发表过“废除中医”的言论,1920年他被西医诊断为糖尿病晚期,已经无法继续治疗,当时中医大家陆仲安用中医药治愈了他,另胡适先生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遗憾的是另一位曾提出废除中医的学者梁启超先生,因为西医的误诊和医疗事故导致壮年早逝,时年57岁。中医治病往往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因为中医诊疗是用最少的方法,最少的资源配置来治疗疾病,这也是古代资源有限,医生必须要用最便捷,最省钱的办法来治愈病人。现代医学因为有了工业和制造业作后盾,发明了大量的医疗设备,代替了人工的诊断,但是看病成本却大大增高,医生不借助器械仅凭徒手就能准确诊病已很难见到。

其实中西文化各有所长,并非一定要争个高下。

中医传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现在我们知道从古代流传下来三本奇书《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这三本书涵盖了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精髓,至今几千年仍然没有被研究透彻,其中《黄帝内经》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医学之大成。“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已经不可考证,现代考古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这一思想就已经开始出现,或许更早。并且这一思想并非中国所独有。古人认为天地与万物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微妙而密切,普通人无法察觉,但是确实真实的存在。

天上星宿的运行都与人体气血流通有关联。某一个星宿对应某一处穴位,当星星运行到一定位置,这一处穴位就会有特别强烈的感应,人体是一个小天地时刻与天地互动。人体的经络研究中外科学家已经 探索 了几十年,仍然没有彻底揭开经络的秘密,众说纷纭,但是都无法用准确的科学语言来解释经络。

有研究发现,针灸和中药汤剂之所以能够作用到人体的经络,是因为有着比分子更微小的能量物质在起作用。虽然现代 科技 还不能认识这是为什么,但是不妨碍我们使用中药来治愈疾病。也有观点认为,针灸和汤药的作用与“量子纠缠”理论有关系。治愈疾病首先要治愈损坏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修复了,人的肉体自然就会恢复正常。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会真正的发现这里面的秘密。

“十字”与“太极”解读1929年民国政府废除中医事件
答:西方文化的代表十字架,一长一短的金属焊接成十字形,表示稳定、坚固、机械。东方文化的代表太极图,阴阳鱼相互融合,表示运动、和谐、圆融。两者所蕴含的哲学意义有着很大的区别。“中西医之争”看似是只是医学方面,但是其根由却是“中西文化”之争。由于清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试从太极图与十字架两个图案的区别来对东西方文化做一评析
答:太极图这个东西只有阴阳两方,而且弧线向内旋,因此象征中华文化的内敛性,当然说不好听点就是中国人爱“窝里斗”(事实上也如此)十字架这个东西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伸出,因此象征西方文化的开放扩张性,当然说不好听点就是西方人侵略性太强(事实上也如此)...

怎样解释太极何为十字中心?
答:中丹田一横一竖为十字,左右通两肩,上下百会于会阴,这是身内十字,可以外放为身外 十字

二十四式太极十字手的使用
答:关于十字手的使用,我是这么理解的:在形态上:是防护。可以防护对手的 劈,冲 等招式的攻击。在意识上:是发按,和掤劲。至于用法...(粘手、空点、发劲)杨澄甫老先生这样说过:“由前式。设有敌人。由右侧自上打下。我急将右臂。自右向上大展分开。身亦同时向右转。左脚与右脚合。两手由上...

十字腿拳的技术要领是什么?
答:十字腿拳是后世新派太极拳中的一门拳法。谱诀是:“十字腿法昨非今,不是弄错为改进;上行下打无偏废,徒具虚名更流行。”十字腿的技术要领是身体右转、左脚里扣要注意两点。其一是左腿应实腿辗转,重心不可右移。因十字腿是应身后攻击法;其二是上体不可前俯后仰,做到头容平正,中轴不歪,神贯...

24式太极拳的十字手在实战中怎么用?
答:十字手的作用:形态上:是防护。可以防护对手的 劈,冲 等招式的攻击。意识上:是发按,和掤劲。至于用法...(粘手、空点、发劲)这里是 杨澄甫 老先生的讲解:“由前式。设有敌人。由右侧自上打下。我急将右臂。自右向上大展分开。身亦同时向右转。左脚与右脚合。两手由上分开。复从下相合...

...鬼片:其中有一个名词叫三教圣人,左手十字右手太极,本人信佛的。_百 ...
答:岁月如流,大陆青年华来港,投靠契爷张午,午乃一茅山真人,与女阿如,阿意同住。午后发现华有特异功能,便希望大发横财,岂料招来债务,幸得大麻成相助解围。阿意偶然释出了素素之魂魄,于是大厦出现妖怪,如被雇收妖,后发现素素乃茅山派祖辈,时一喇嘛道破华乃转世灵童,并集合了耶、佛、道三教...

简述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答: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理论基础 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

太极的主旨和内涵
答:“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

和式太极拳技理是什么?
答:和式太极拳技理 发祥于温县赵堡的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有独特之处。和式太极拳又称代理架。拳技与理论完美融合,体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顺遂 *** 以理体内中和之气,二气阴阳和合而达于外。故称“代理”。 和式太极拳以“太极”之理为拳理来规范指导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