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泊之战为清朝带去了怎样的影响?

作者&投稿:向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和通泊之战为清朝带去了怎样的影响?

准噶尔是漠西厄鲁特蒙古的一支,在明末清初时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到康熙时期,准噶尔的势力日渐强盛起来,并开始对外扩张。

特别是在噶尔丹自立为汗时,更是肆无忌惮地东侵西略,直接统治了回部,接着又向喀尔喀发动了战争,直达乌兰布通。

准噶尔的崛起对于清朝边境的安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一大隐患,清王朝三代帝王,历时七十多年与噶尔丹之间进行了多次战役。

雍正九年,即1731年六月的和通泊之战极其惨烈。在这场战争中,清军损失巨大,八旗家家戴孝,引起了清朝史诗级震动。

和通泊之战的历史背景

1724年,清王朝的逃犯罗卜藏丹津逃到了准噶尔,一直到1727年噶尔丹策零即位后,雍正帝才提出索要逃犯,但并未能得到噶尔丹策零的满意答复。

因此,清王朝决定对准噶尔用兵。

清王朝和准噶尔的矛盾和冲突由来已久,但雍正帝刚即位的时候国家政局不稳,没有打赢准噶尔的把握。此时,雍正帝的统治已经巩固,实力也有所增强,已经具备了出兵的条件。

1727年十二月,噶尔丹策零即位后向雍正帝提出,想去西藏为父亲设供。这个时候,西藏正在发生动乱,所以雍正帝对这个问题很敏感,他怀疑噶尔丹策零是为了继续完成他的父亲策妄阿喇布坦未完成的事业,对西藏有野心。

所以,雍正回复噶尔丹策零说西藏地方正在发生动乱,你又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是不合适。

雍正帝还说自己刚即位的时候,策妄阿喇布坦对清廷顺从恭敬,于是他准备清理疆界。

后来,策妄阿喇布坦违背清廷的旨意,还让逃犯罗卜藏丹津藏匿在准噶尔,让自己很生气。最后,雍正提出要噶尔丹策零将逃犯罗卜藏丹津送到清廷。

此时,雍正帝出兵的计划已定,他在康熙帝陵前宣读出兵誓词,他认为策妄阿喇布坦凶顽,准噶尔又猖狂,所以康熙才亲自率领大军去征讨准噶尔,并给予宽容的政策,但策妄阿喇布坦却不知感恩,不断骚扰边境,发动战争,导致生灵涂炭。

雍正帝还说噶尔丹策零心思狡诈,说话狂妄,如果不及时处理他,将来肯定会成为清王朝的一个大祸患。

所以他为此夙夜忧思,最后决定继续完成康熙的遗志,征讨准噶尔。

在出兵前,雍正做了很多准备。

雍正考虑到内阁在太和门外,担心值班的官吏泄露军机,所以首次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掌握着军事权力,军机大臣都是自己亲近和重视的臣子。

军机处成立以后,议政王大臣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实权,国家权力都集中在了雍正帝的手里。

1729年二月,雍正帝召集诸王、内阁、九卿和八旗大臣共同商议进攻准噶尔的事。当时,年羹尧已死,征西军也撤了,雍正帝担心如果和准噶尔进行战争,会祸及到喀尔喀,青海和西藏各地。

有的大臣认为出兵的时机不到,反对出兵,他们认为虽然策妄阿喇布坦已经死了,但是他手下的大臣还在,如果清朝出兵,那些大臣们肯定会誓死防御。

清军跋涉千里去攻打准噶尔,胜算不大。只有大学士张廷玉主张用兵。最后,雍正帝力排众议,决定出兵准噶尔。

1729年三月,雍正帝命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和宁远大将军封岳钟琪,分别从北路和西路出师,征讨噶尔丹策零。

关于这次出兵,雍正帝有着很大的决心,也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准备工作,立志要完成康熙帝未完成的遗业。

在雍正朝对准噶尔的战争中,清朝准备工作进行地很早,但是武力交接却是准噶尔主动,导致清军在没有接到雍正帝命令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处于被动地位。

惨烈的和通泊之战

由于噶尔丹策零对吐鲁番的不断侵袭,给清朝的马驼粮兵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清军前线与雍正帝相隔太远,不能及时受到用兵指挥,又没有能力组织进攻,只好在原地等待援兵。

而且,清朝的补充兵力也还没有到达西路,所以清军只能被迫让吐鲁番定居的居民转移到其他地方躲避。

五月,噶尔丹策零命大策零敦多布和小策零敦多布,以及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多尔济巴丹三人统领三万精兵,陆续启程,到阿尔泰山奇林地方汇合,来犯北路。

六月,清军被准噶尔围困在鲁谷庆之城,不分昼夜地攻打了二十几天。

前线主将请示雍正帝让派三千精兵,日夜兼程前来支援,肯定能大获全胜。以后就让这三千精兵驻扎在吐鲁番和回民一起居住,还能起到防御的作用。

但是,雍正帝担心准噶尔再大力进攻,城内的清兵没办法在抵抗,被困在城内,所以命令岳钟琪酌量发兵应援。他认为用兵要随机应变,片刻也不能拖延。

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抓住了抓噶尔十多名俘虏,他们交代说小策零敦多布的驻扎地在查罕哈达地方,距离清军的军营有三天的路程,只有一千多人,还没有立营防守。

大策零敦多布因为在出兵的途中生病,留守在和博克山。罗卜藏策零和噶尔丹策零不和,率领自己的手下正在往青海去。

靖边大将军傅尔丹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决定立即出兵。

雍正帝接到回复后指示道目前噶斯口和青海都处在动乱时期,如果路上有人去归降,一定要严加审查,探听虚实,还有将其头目送到京城。但是,雍正帝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作战方案。

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于是开始选将派兵,前往袭击准噶尔的军队,殊不知这是准噶尔设下的圈套,被抓的俘虏是准噶尔派出的间谍,此时小策零敦多布正设下埋伏等待清军中计进入。

准噶尔先派少数士兵在博克托岭引诱清军进入圈套,同时在山谷中埋伏着两万精兵。傅尔丹先派出四千多士兵走在前面,先去袭击博克托岭,自己则率领大军紧随其后。

走在前面的清军初战告捷,准噶尔军狼狈逃窜,清军为了取得胜利,一鼓作气,在后面紧追不舍,最后进入到了准噶尔设置的埋伏圈里,傅尔丹与准噶尔军队激战了好几天,并没有占据上风,于是将驻地移到了和通淖尔。

傅尔丹命令定寿、苏图、海兰等将领率军占据山梁的东部,让塔尔岱和马尔其率军进攻山梁的西边,副都统承保在中间策应。

同时让达福和岱豪率领军队做前驱开路,让副都统舒楞和额土默特,以及公沙津赖护卫后营。

在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后,清军准备发兵进攻,可是清军刚刚拟定好了出兵的决策,就被准噶尔包围了。

1731年六月二十一日,清军集中兵力先向山梁的东部进攻,定寿被围困三天,找不到突破口,其他将领有的牺牲在了战场上,有的因为无力反抗而选择了自尽。

六月二十三日,准噶尔军攻到了清军的营帐跟前,清军一边作战一边后退,直到七月一日,傅尔丹才逃回科布多,非常狼狈,接着又有两千多个人归营。准噶尔大获全胜,唱着歌回去了。

和通泊之战的影响

在和通泊之战中,清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四万士兵死于这场战役,十几个将领在这场战役中牺牲,八旗家家戴孝,引起了清朝史诗级震动。

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也因为战役的失败而被降职为振武将军,让顺承郡王锡保代替傅尔丹,成为了靖边大将军。

为了加强防御力量,雍正帝又将马尔塞封为抚远大将军,驻扎在归化城内。

经过和通泊之战的失败,雍正帝意识到了是因为自己的冒险才导致了清朝损失惨重,所以他不再贸然出兵,而是采取了严密防守的方针。

雍正帝下令说目前先不讨论进兵的事情,主要是加强防备,严防死守。

当他得知有清军将领带兵去侵袭吐鲁番的准噶尔兵时,职责他唐突,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做好防守工作,不再给敌人施展奸计的机会。

雍正帝还强调作战不要激进,保持稳定。

在雍正帝的这一政策下,准噶尔五六百个士兵在科布多城外横行,傅尔丹萎缩后退,还以“固守城池”为自己开拓,雍正帝并未对他有所指责,甚至还默许了傅尔丹的做法。

与雍正帝的防御政策相反,准噶尔在大获全胜之后,便愈加猖狂。噶尔丹策零采取了积极进取的政策,想趁着清军萎靡不振的时候,去攻占喀尔喀。

1732年七月,噶尔丹策零与小策零敦多布率领了三万大军进军喀尔喀,并掳掠了超勇亲王策零的游牧地和营寨,还掳走了超勇亲王策凌的妻儿和数万牛羊。

雍正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命令大学士马尔塞带着抚远大将军的军印,率领数万精兵在后方截断了准噶尔并的归路。

没有了退路的准噶尔兵南下掳掠,面对实力雄厚的准噶尔部,蒙古各部都不敢反抗,所以准噶尔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策零在得知自己的底盘被噶尔丹策零攻占,妻儿和家产都被掳走后,下定决心一定要与准噶尔兵进行决战,为自己的妻儿报仇。

于是,策零带了三万人,一天行军三百多里路,赶在准噶尔兵之前到达光显寺,从容不迫地排兵布阵。准噶尔军到达之后,发现军队都是八旗军,于是便起了轻视之心。

在平定三番后,八旗军已经不堪一击,没有了往日的雄风,果然,准噶尔兵很轻易地就把八旗军击退了,正在准噶尔兵追杀八旗军的时候,策零的伏兵出现,击败了准噶尔兵。

这次战役可谓是清军的“复仇之战”,也是清朝和准噶尔战争的重要转折,此后,准噶尔的势力衰弱,不再侵犯清朝边境。

这两次战争让清军和准噶尔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可谓是两败俱伤,双方也因此停止了战争,开始进行议和,终于在1739年签订了合约,进入和平阶段。

结语

《清实录》中将和通泊之战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将帅傲慢,误入敌人设计的圈套。事实上,我们不能将和通泊之战失败的原因单纯地归咎到战术问题上。

准噶尔在策妄阿喇布坦在位时就已经很强盛了,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在人才方面,实力都很雄厚,与康熙帝进行战争时只动用了不到一万人,还打赢了俄国。

从这一点来看,清军的战败有一定的必然性。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一共死亡大概多少人?
答:索伦兵带头逃亡后,蒙古人也跟着突围,仅仅丢下4000满族八旗兵。满族兵只能自行撤退,在敌人骑兵围攻下3日突进300里,到最后弹药基本耗尽,每天都要作战四五次,伤亡惨重。这些满族兵几乎全部来自京城,一万多人就是一万多家庭蒙受丧子,丧夫之痛。史载当时北京满城内家家痛哭,户户戴孝。和通泊之战的...

发生在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究竟有多惨烈?
答:清廷从开始讨伐噶尔丹汗国到胜利总共花费八十多年时间,历经三位皇帝才解决噶尔丹汗国对西北威胁,从而确保国家统一。几十年征伐中,双方互有胜败,其中一场较为知名应该是和通泊之战,这战清军八旗以顽强意志避免全军覆没,可他们也付出惨重代价,接近四千多人八旗子弟战死,以至于北京八旗家家戴孝。和通泊...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答:清军在面对三倍于己的兵力,以及由瑞典军官列纳特训练的准噶尔野战炮队伏击下,被打得落花流水、血流成河,最终傅尔丹拼死带着两千余名残兵败将杀出重围,其余精锐将领尽皆损失殆尽。和通泊之战失败的原因 第一,傅尔丹的求功心切冒然进军,是这次失败的直接原因,如果他当时不轻信几个俘虏的谎言,...

揭秘历史上的和通泊之战
答:历史上的和通泊之战,八旗子弟差点死完! 清朝平定西北,大致要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消灭噶尔丹。 康熙时期,准噶尔大汗噶尔丹虽然被消灭了。但是准噶尔部落的势力,依旧还保留着,因为噶尔丹的侄子,也就是前任大汗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已经投靠了清朝。策妄阿拉布坦,帮着康熙老爷子带路,最终灭了自己的叔...

和通泊之战:清军如何败仗?
答:和通泊之战:清军如何败仗 清朝统一准噶尔之战总共持续了近70年时间,中间跨越了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清朝最出名的皇帝。那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和通泊之战,是发生在雍正年间。这场战役不算出名,但在和通泊之战中,清军吃下了一场非常惨烈的败仗,最后几乎是接近全军覆没的地步。为何强大的清军会...

和通泊之战:大清的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答:可怜的是跟着努尔哈赤一起从东北走出来的八旗军队,一生高歌猛进,却在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的带领下将名声毁于一旦。不知那所谓的1万精锐和14名将领在九泉之下应该作何感想呢?当然,依他们的奴性,最多也只是归罪于自己,不会去冒欺君的风险。和通泊一战不仅为断断续续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划上了句号...

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战事背景
答:在1729年的雍正七年十月,清朝政府决定调派两路军队对抗准噶尔军的攻势。北路清军的指挥官为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他的军队阵容强大,包括来自京师的八旗兵共计6000人,以及车骑营的9000名士兵。此外,奉天(现沈阳)地区的增援部队也达到了8800人。傅尔丹的副手巴赛将军以及顷承郡王锡保,后者掌管振武将军...

和通泊之役,八旗精锐割辫血战,全军覆没,北京城家家戴孝
答:六月十八日,清军西进百余里,到达博克托岭(今蒙古国科布多市以西50公里处),由参赞大臣苏图率领的1000名京师八旗兵率先和正在此地放牧的准噶尔军发生遭遇战。六月二十日,清军紧紧追在准噶尔军后面不断发起攻击,一直追到距离科布多大营西北一百多公里的和通泊。六月二十一日,正当傅尔丹狂飙突进之时...

通泊之战有多惨,为什么说八旗家家戴孝?
答:根据史书记载,在通泊之战中,清军总共出战人数有10000多人,然而在这些被俘虏、阵亡的有七千多人,损失巨大。虽然损失的只有七千多人,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八旗弟子,而且这些人大部分拥有精锐的单兵作战能力,这让清朝损失了一般的军事力量。在雍正七年,清朝决定出动西、北两路的清军,准备堵绝准格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