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地质资料属性特点、重要性及研究意义

作者&投稿:强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及收藏管理~

刘晓文 田琼 范景义 孔令湖 夏浩东 吴海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是国家部署的、以延长老矿山服务年限为目标的政策性扶持的商业性地质工作。项目实施后产生大量实物地质资料的收藏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对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收藏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原则、汇交验收以及入库建档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危机矿山;找矿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收藏管理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是国家部署的、以延长老矿山服务年限为目标的政策性扶持的商业性地质工作。项目的重点地区是在有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开展多手段的勘查,力求新发现并查明一批资源储量。经过几年来的实施,已经有不少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深部或周边地区获得了较大的资源储量,有效地延长了老矿山的服务年限,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保障。
危机矿山找矿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地质科学研究与发展、矿产勘查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收藏管理。从以往对地质资料管理的惯例看,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的管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无论是纸介质还是电子版类型,都制订有详细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而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尚缺乏成熟的管理规范与标准。为此,全国危机矿山找矿项目办公室专门设立了《危机矿山实物成果集成》项目,负责收藏管理金属矿产类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成果。笔者针对一些危机矿山项目所产生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和特点,论述实物地质资料收藏管理的必要性、实物汇交管理工作要点。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充分加强对实物管理的重视,促进实物资料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使实物地质资料在未来的地质科学与资源勘查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危机矿山实物地质资料收藏管理的必要性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工作区一般在老矿区深部或外围,因此研究程度都较高。所采用的勘查方法主要为物化探、钻探、坑探以及地质调查等手段,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在钻探、坑探工程中产生。
根据对目前已经实施的危机矿山项目的部署情况看,这些矿山大部分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兴建,服务年限已达四五十年之久。每个矿山所开采的矿床类型在同类矿产中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如湖北大冶铁矿代表了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类型;辽宁弓长岭铁矿则代表了沉积变质型矿床类型;山东招远市玲珑金矿属于石英脉型矿床,代表了山东招远“玲珑式”金矿的类型。对于这些矿床的成矿机理、控矿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该类矿床研究、勘查与成矿预测的科学理论基础。
然而,这些老矿山经历了多年的开采之后,以往勘查以及矿山地质工作保留的仅仅是以纸介质为载体的文字成果地质资料(包括图件),而那些以往勘查工作中产生的岩矿心、标本、光薄片等资料因各种因素影响已经大部分损毁。一些矿山的采坑也因资源枯竭而闭坑,矿山内保留的实物地质资料很少,并且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这些危机矿山的实物地质资料收藏管理工作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的开展为这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作为项目成果,实物地质资料的获取也是项目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找矿成果突出的项目中,新增资源储量是项目实施进展中明显的标志之一,而实物地质资料则是找矿成果与资源储量计算最直接的物证。钻孔布置最直接的目的是探明地下矿层的分布与厚度,而钻孔岩矿心的获取不仅可以了解到地下矿层的分布、厚度以及矿石品位、储量等资料,在成矿地质规律、控矿构造研究以及成矿远景预测等方面也具有证据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二、危机矿山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及收藏管理要点
1.筛选的原则
在危机矿山找矿项目中,如何筛选项目实物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找矿项目成果及其实物特点的了解,初步摸索出实物筛选收藏应遵循“类型典型、成果突出、精选实物、资料完整”的原则。
类型典型 一方面,是指项目勘查目标矿床的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程度高,矿石特征明显,成因标志清楚,在同类型的矿床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矿床规模一般达到大型以上。这类矿床的实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在观赏性、科普教育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指在矿种类型上也要选取各种类型的矿产,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方面的代表性的矿产。
成果突出 即项目在实施勘查后取得有一定规模的新增资源量,对于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稳定人员就业以及矿山未来开采规划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辽宁抚顺红透山铜、多金属找矿项目,2006年的深部找矿勘查成果,初步估算新增资源量333(金属量)铜+锌11×104t,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5年,稳定就业人数10000人;在2007年矿区外围勘查施工中又发现了新的特大矿体,使得新增资源量进一步增大,找矿成果十分突出。
精选实物 即在项目产生的实物中挑选有代表性的部分汇交收藏。 每个项目中实施的钻探工程中,钻孔的数量少则十几个,多则数十个,无论见矿与否,要全数保留这些钻孔岩矿心需要很高的费用,如场地、材料、管理费用等各方面因素,都不允许全数保留这些岩矿心,特别是进入国家实物库的岩心,更是需要在这些岩矿心中精选出具代表性的部分保存。目前,选择的岩矿心一般位于主勘探线上,岩矿心见矿厚度大,围岩、蚀变岩、容矿岩系等岩、矿石类型齐全,每个项目选择2~3个孔的岩矿心做代表性的汇交,岩心长度大约2000 m。
资料完整 即选择汇交的实物要有完整的从实物采集、编录、取样化验测试、综合研究图件、工程部署等各类实物背景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必须是按照勘查规范要求进行的技术整理资料,实物收藏管理必须附带这些资料,如果没有这些资料随同实物共同保存,实物是没有任何价值和资料意义的。只有各类实物背景资料完整齐全,才能选择作为汇交的实物。
2.实物汇交管理工作要点
实物汇交管理工作是项目承担单位与实物接受管理单位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完成的工作。找矿项目承担单位在按照有关的技术标准完成项目工作后,有义务向实物管理部门汇交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岩矿心、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需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保存。实物接受管理单位在接收汇交实物时应对实物做汇交验收和入库建档工作。
(1)汇交验收
汇交的实物在运往国家实物库之前,为保障实物质量以及运输安全,需要对实物进行加固包装工作,工作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存放岩矿心的总箱数是否与地质编录内容一致,岩心箱外顺序编号是否连续准确、清晰,如存在问题请地质编录人员与岩心采集人一起现场查对解决。
2)逐箱检查每个岩心箱内的岩心排放顺序是否正确;岩心牌记录内容是否齐全,与地质编录是否一致;岩心牌放置位置是否准确,检查无误后方可包装。
3)岩心包装以箱为单位进行。每箱内的岩心以单格长度为单位使用尺寸适合的塑料薄膜按原长度完全包裹好,再用宽胶带封口固定;一些松散或破碎的岩心要使用样品袋包装;注意一定按照岩心顺序排放,岩心牌要放在原位置,不能错位。每格内的岩心包好后放回原位,使用记号笔在包好的每格岩心左侧自上而下顺序标记数字1、2、3……;注意不能颠倒顺序。
4)岩心箱内每格岩心包裹好放回原位后,整体采用与岩心箱体大小一致的五合板加盖封存,可采用铁钉或双道铁丝(打包机)加固。加固完成后在盖面上按岩心箱顺序标注顺序号,以便排序。
5)岩心箱在存放、运输装卸过程中始终要按编号顺序堆放,正面朝上,不能倒置造成混乱。
6)运输时要使用帆布苫盖,缆绳固定,防止岩心箱因滑动造成散乱。
(2)入库建档
实物地质资料的入库建档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实物本身的建档工作,野外汇交来的实物还不符合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保存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综合整理,工作内容包括核对检查、更换岩心牌和岩心箱、喷涂岩心箱标记等工作,最后采用机械化手段配置长期存放仓位;二是实物相关资料的建档,收集齐上述相关资料后,无论是纸介质还是电子文档,都要按照每个项目单独建档的原则给予编立档号,其中也包括采集过程中的汇交移交文件,另外,应结合项目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档的综合信息著录,以便将来为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担的《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项目实施得到了全国危机矿山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支持和帮助,叶天竺总工程师给予了项目技术上的指导,项目办技术管理处吕志成博士、舒宾博士为项目进行了多方协调工作;董方浏博士、曹毅然研究员、赵财胜博士、刘军博士、张智博士、李敬霞等提供了各找矿项目的成果进展及实物信息,对本项目运作提供了积极帮助,也为本文形成系统认识提供了基本信息基础。赵文津院士对于有关金属矿产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收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此向以上各位专家学者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刘晓文,于景春,田琼.2006.实物地质资料属性特点、重要性及研究意义.中国国土资源经济,(8):23~25
李寅,赵世煌.200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地质通报,22(10):814~817
夏浩东,邓会娟,杨富全等.2005.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和管理意义.地质通报,24(10~11):1069~1073

张业成 赵晓青 任香爱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本文论述了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目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根据实物地质资料形态特征、产生的地质工作类型、代表的学科类型、产出的地区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利用条件进行多角度分类,初步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体系。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分类
一、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的目的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类型多样。长期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传统地质工作迅速发展的同时,新一轮地质调查以及海洋地质、极地考察、大陆科学钻探等新兴领域的地质工作蓬勃兴起,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虽然都是地质工作的成果,但其种类和价值有很大差别,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某一机构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收藏保管,只能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档案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有选择地收集保管。即使是有选择地收集保管实物地质资料,也不是一个或几个实物地质资料馆所能全部承担的。因此,从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出发,应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委托保管与分级保管相结合的管理系统,才能使各种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然而,如何划分分级管理责任和确定委托保管范围,都需要以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作为基础依据。
基于上述,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的主要目的意义是:
——为划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推进分类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为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为实物地质资料建档、保管以及利用服务提供基础依据。
二、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实物地质资料分类要符合地质科学以及档案信息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符合实物地质资料特点与管理工作需要,采用的技术方法要科学先进。
系统性——建立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体系,从多角度反映实物地质资料的主要属性特征,显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意义与开发利用价值。
应用性——便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应用,适宜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引用。
三、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的参考依据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是规范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法规依据。虽然对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并没有提出要求和方法,但规定了地质资料的管理责任和汇交细目,从而表明,地质资料应该分类,否则地质资料的分级管理和汇交将难以实现。因此,这项法规仍然是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的根本依据。
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尽管备受关注,但迄今仍为空白。基于这种情况,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参考了档案、图书、文物等分类方法。
这些成果主要包括:例如《中国档案分类法——地质勘查档案分类表》DZ/T0076—93以行业标准形式建立了地质勘查档案分类体系表,确定了由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等11个基本类目组成的地质勘查档案分类主表。这一分类经部分修改后被引用为实物质资料产出地质工作类型的分类。
在档案管理方面,从多角度对档案进行了分类:按所有关系分为公共档案、私人档案;按产生的活动形式分为文书档案、科学技术档案、专业档案(音像档案等);按时代分为历史档案、1949年前档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档案;按保管期限分为永久档案、长期档案、短期档案;按机构分类政府机构档案、社会团体组织档案等;按载体分类磁介质档案、纸介质档案、实物档案;按档案的产生分为原件(文稿、手稿等)档案、复制件档案。
四、实物地质资料分类方法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征划分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在众多属性特征中,以实物地质资料的自然形态特征为主导属性,其次考虑实物地质资料产出的地质工作类型、实物地质资料所代表的学科类别、实物地质资料的产出地区、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条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期限、实物地质资料利用的限制条件进行多角度分类。
1.实物形态分类
根据实物形态和基本性状分为6类。
岩(矿)心 钻探工程中,钻取的圆柱状或碎裂的岩块或含矿的岩块,包括岩心、矿心等。
岩屑 钻探工程中,钻取的岩矿碎屑。
标本 在地质工作中采集的、并经过加工整理后供观察研究或陈列的地质体的一部分,包括岩石标本、矿石标本、矿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及陨石等。
样品 为观察、测试、鉴定等目的,从地质体中采取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固体、液体、气体实物。实物地质资料管藏机构收藏的是这些样品经测试鉴定后按一定比例保存的供检查分析结果或其他研究利用的备用样品。主要包括岩组分析样、粒度分析样、人工重砂样、同位素年龄样、物理试验样、化学分析样、光谱分析样、加工技术试验样以及化探副样等。
光片、薄片 光片,即断面磨平并抛光的岩(矿)石块体;薄片,即岩(矿)石标本制作成的透明片状体。
其他 除以上类型以外的实物,如揭片等。
2.产出地质工作类型分类
按实物地质资料产出的地质工作类型分为7类。
区域地质调查 主要包括1:100万、1:50万、1:25万、1:20万、1:10万、1:5万以及小于1:5万和其他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矿产地质勘查 主要包括煤田地质勘查,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查,黑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贵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分散元素矿产地质勘查,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地热、矿泉水、气体矿产地质勘查等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 主要包括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勘查等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海洋地质调查 主要包括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和大陆架海底地质矿产调查,国际海底资源地质调查,极地及其周边海洋地质调查等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勘查 主要为地球化学勘查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其余还包括地球物理勘查,遥感地质勘查,物探、化探异常查证等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地质科学研究 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地质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等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其他地质工作 主要包括深部地质勘查、第四纪地质调查、冰川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以及矿产开采、极地考察、大陆科学钻探、深海钻探、航天考察、登月工程等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
3.实物地质资料学科分类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所代表的地质学科划分的类别。地质学科包括地球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地球形成演化历史方面的学科、地球资源与应用方面的学科。
综合不同方面的地质学科分类,将实物地质资料分为7类。
地层学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地层学科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即代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剖面),年代地层“阶”级界线层型剖面,重要的岩石地层“组”级层型剖面,事件地层、旋回地层、层序地层的典型剖面,含有反映生命演化过程和巨变事件的特殊生物群的地层剖面,特殊沉积建造特征的地层剖面,含有重要成矿层的地层剖面以及其他有重要意义的地层剖面的代表性标本、光片、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
古生物学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古生物学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即古植物学、古动物学以及古人类学等学科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代表古生物门类以及纲、目、科、属、种等演化阶段的古生物化石;反映古地理、古气候等环境演化的标志性古生物化石;反映生命起源、生物爆发、生物物种灭绝等重大生物演化巨变事件的古生物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建阶、建组、划代具有重要指向意义的古生物化石;种属定名的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保存完整或比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重要的古人类化石等。
岩石学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岩石学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即代表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活动大陆边缘及陆内俯冲的标志性侵入岩;代表性火山岩;早前寒武纪岩石典型发育地区的代表性岩石单位;重要动力变质岩的代表性岩石组合;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代表性岩石组合;反映构造运动的典型蛇绿岩;年龄最老的代表性变质深成体和表壳岩;金伯利岩;陨石等。
矿物学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矿物学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代表矿物成分、结构、形态、性质的典型实物;对认识地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为找矿和扩大矿物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以及有其他重要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
矿床学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矿床学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即代表金属矿床学、非金属矿床学等学科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储量居世界前列或在其他方面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重要矿床成因类型命名地的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或不同成因类型的代表性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我国特有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新类型或新矿种矿床的实物地质资料;其他有重要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
构造地质学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构造地质学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即代表运动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学等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反映大型构造带特征及形成演化的典型实物地质资料;反映重大构造事件的实物地质资料;反映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典型实物地质资料;对矿床形成、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及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其他学科的实物地质资料 代表其他学科重要进展以及特别重大项目工作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火山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地质、第四纪地质、冰川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农业地质、旅游地质、深部地质、海洋地质、天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学科的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考察等重大工程取得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
4.实物地质资料产出地区分类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产出的地区分为三类。
国内实物地质资料 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陆地和海域的实物地质资料。陆地实物地质资料为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陆地范围内的实物地质资料,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确定的,包括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产出的实物地质资料。海域实物地质资料为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内的实物地质资料,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产出的实物地质资料。
国外实物地质资料 产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管辖的陆地和海域的实物地质资料。
其他实物地质资料 产自公海、极地、月球或其他天体的实物地质资料。
5.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条件分类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保管条件分为两类。
一般实物地质资料 不需要采取特殊库藏保管措施的实物地质资料。
特殊实物地质资料 因特别珍贵或具有特殊性状而需要特殊库藏保管措施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特别珍贵或具有特别重要价值,需要采取特别安全措施进行库藏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放射性的实物地质资料;特别容易风化破碎、挥发、潮解或性状极不稳定,需要采取特殊技术措施进行库藏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如松散的海底沉积物、盐岩、冰心、天然气水合物及其他含气实物地质资料等。
6.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期限分类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需要保管年限分为三类。
短期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 保管期限在15年(含15年)以下的实物地质资料。
长期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 保管期限在15年至50年(含50年)的实物地质资料。
永久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 保管期限在50年以上的实物地质资料。
7.实物地质资料利用条件分类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利用条件分为两类。

图1 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体系

公开的实物地质资料 提供公开利用的实物地质资料。
非公开的实物地质资料 依法需要保密或保护而不能公开利用的实物地质资料。
由上述7方面的属性分类,构成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体系(图1)。
On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Yecheng Zhang,Xiaoqing Zhao,Xiang'ai Ren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urposes,significances,and 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Basing on amulti-angle perspective,it preliminarily frames out a classificationsystem of geologicalsamples in terms of pattern feature,generating geological work type,representing academic type,original region,custody condition,custody period,conditions for applica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classification

刘晓文 于景春 田琼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产生的重要资料信息资源类型之一。 对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点、重要性的判别标志等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研究,是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与服务体系的基础,有助于开展科学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挥实物资料信息资源的服务作用,逐步形成系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资料属性;重要性;再利用价值

实物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大规模的岩心库用来储存重要的岩心实物,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实物资料管理也较为重视,制订有一些明确的管理规定,如《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实物资料一般由单位自行保存。一些石油部门建有自己的岩心库,用来存放钻探采集的岩心并限于本部门使用。随着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正式成立和两个现代化的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成,标志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促使实物资料这一重要的信息资源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已经开始有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但在实物地质资料的定义、资料属性、重要性判别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的含义、资料属性特点、重要性深入剖析,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概念,实物地质资料保存价值的判别标志。旨在逐步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系统理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征

1.实物地质资料的资料属性

从资料属性的角度分析,实物地质资料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其他实物,如奇形异状的观赏石。虽然有些实物资料也具有观赏价值,但仅是实物地质资料性质的一部分。作为实物地质资料,必须具备三个特殊条件:①必须是作为地质工作研究对象而由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地质工作过程中系统采集的;②实物地质资料有其自身的地质意义;③具有详细的采集地质背景资料记录。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实物,即使是野外采集的,并且具有很重要的观赏价值,也不能称之为“实物地质资料”。比如目前一些著名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出现盗挖、盗卖的化石,由于这些古生物化石是由非专业人员采取,没有任何采集地质背景的记录资料,已经丧失了研究其古环境、古生态以及化石保存地质条件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价值,实际上这些化石仅可以用于科学观赏,而不能称其为“实物地质资料”。

2.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的关系

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资料、原始资料有着密切关系。概括地说,成果资料是实物地质资料和原始资料的高度概括和理论总结;原始资料则是实物地质资料的自然现象的理论描述与综合;而实物地质资料则是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的物质依据。三者之间即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各自独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实物地质资料是不能脱离原始资料而独立存在的,没有原始资料的实物地质资料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

作为资料的一种形式,实物地质资料有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无法比拟的独有的特点,就是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唯一性。由于地质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即使对同一地质现象或地质体,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专家学者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也就表现在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认识上的不同。实物地质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不受主观认识所影响的,因而也起到了良好的物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科学理论发展阶段性的限制,与实物地质资料同时产生的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可能会因为科学认识的进一步发展而落后;而实物地质资料则可以不断地被认识和发现,地质科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唯一性是实物地质资料不同于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的另外一个特点,无论是纸介质还是电子文档形式的成果地质资料或原始地质资料,都可以利用复制技术进行复制,而实物地质资料是一种实体,不可复制,因此它是唯一的。

二、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

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性也就是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要程度,是判别实物地质资料是否值得保存的主要依据。在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中,每件实物的重要程度并非都是同等的。如何分析判别实物是否重要或具有保存价值?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既地质意义、采集成本和采集难易程度、再利用价值、完整性和系统性。

1.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意义

每一件实物地质资料都有其地质意义,但其地质意义的重要程度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一些实物地质资料所包含地质信息的地质意义十分重要,而另一些则可能相对比较一般。实物地质资料地质意义的重要程度往往与学科研究理论成果、工作目的紧密相关。在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等领域,由于各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不同,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意义判别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而且实物地质资料所包含的地质意义也存在重要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意义又是相对的。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上的交叉,又使得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多重地质意义。笔者以古生物、矿产勘查类的实物资料为例做一简要说明。

古生物化石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地质意义。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生命存在与发展演化记录,对于研究地球生物进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古生态、古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能源矿产以及大地构造研究等诸多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角度,那些命名的生物化石种属模式标本比一般的标本更为重要;而作为生物地层“阶”划分标志的典型分子古生物化石比那些普通的化石重要,系统采集研究的地层剖面上的古生物化石比零散发现采集的化石更为重要。一些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性化石则更为重要,如孔子鸟的发现,代表了羽毛的出现和由恐龙进化为鸟的生物演化过程,因而也被称为20世纪脊椎动物化石研究的重大发现之一。

在矿产勘查地质工作中,利用钻探获取岩心是了解矿床资源分布和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岩心是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同一类型的矿床,那些品位高、矿层厚度大、储量大、研究程度高的矿床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其实物地质资料更为重要。在一个矿区勘查过程中,可能施工多个钻孔,那些见矿好、岩心采取率高、代表性强的钻孔岩心的重要程度相对更高。

总之,不同类型的实物因其学科研究意义差别会有不同方面的地质意义,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可以突出反映地质科学研究与工作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往往具有更重要的地质意义,因而,也最具有保存收藏价值。

2.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成本和采集的难易程度

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成本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利用一些技术手段采集实物时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也可以看做是资金投入的量。一般而言,项目投入的成本越大,实物采集成本也越大,其重要性也越大,保存价值也越高。以钻孔岩心为例,越是钻孔深度大,其投入成本越高,获取的岩心越具有保存价值。

实物的采集难易程度是指因客观条件限制而获取的难易程度,这些客观条件首先是实物采集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越是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其采集的实物越珍贵,越具有保存价值。以最近开展的大调查项目中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例,在青藏高原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实物资料,比在内地开展同类工作所取得实物地质资料更具有保存价值。其次,有些实物本身就是在十分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特殊产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采集难度巨大并在很大程度上有采集的偶然性,因此,这类实物都是非常珍贵的,如一些古生物化石的标本、典型的矿物标本。

3.实物地质资料的再利用价值

实物地质资料的再利用价值是实物资料被重复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体现。实物地质资料被重复利用率越高,其再利用价值也就越大。实物地质资料的再利用可能是由多种因素而产生的,如学科研究目标的差别、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得一些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再利用价值。例如,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一些原来被作为低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矿石可能没有作为资源进行储量计算;如果完好地保留了以往勘查过程中的岩矿心,就可以在节约大量钻探投入的情况下,对原有资料进行再次测试和分析利用,就有可能扩大资源储量,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再如,勘查过程中采取的岩矿心,可以随时为矿床的成因、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地表难以取得的地下资料基础。另外,不同专业领域获得的实物也可以为其相关专业提供资料基础信息。如,一块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不仅再现了古生物本身的特征,也记录了当时的古生物生活、生存环境、埋藏保存过程等方面的古生态、古气候环境以及地质作用等诸多信息。

4.实物地质资料的完整性

实物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实物地质资料本身的完好程度;二是指与记录实物采集背景的相关资料的齐全程度。

首先,实物地质资料本身的完好程度取决于采集时是否按规范或技术要求采集。不同类型的实物其完好程度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如岩石标本是否符合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古生物化石标本是否完整,化石体表面是否清晰;岩心的采取率是否达到标准,排放顺序是否正确;光薄片是否符合规范厚度等,都是判别实物资料本身是否完好的因素。只有那些采集完好的实物才更具有保存价值。

其次是实物采集背景的相关资料,也就是原始资料的主要部分,主要记录了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采集过程、采集方式、编号、地质特征描述、综合图件、测试鉴定成果、采集人以及保存地点、保存过程等内容。这些实物采集背景的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再被深入研究利用的基本条件。如果这些相关资料不齐全或散失,实物的地质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保存的意义。许多失去采集地质背景资料的实物,往往也意味着失去了其资料保存价值。

5.实物地质资料的系统性

实物地质资料伴随地质工作项目产生,每一个地质工作项目都有其自身的任务目标、工作范围、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作要求,因此,实物地质资料并非是零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与项目成果资料、原始资料相对应的一系列实物。各类地质工作项目因工作目的和技术手段不同,产生的实物资料也会多种多样,一个项目产生的实物资料构成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资料单位。

三、实物地质资料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不断地深入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实物地质资料。如何管理并发挥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实物地质资料的含义、资料属性、重要性进行理论研究和概括总结,对于逐步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科学管理体系,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1)深入研究实物地质资料的内涵,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点,逐步形成系统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

2)在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保管与服务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3)对于制订规范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和措施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李寅,赵世煌.200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地质通报,22(10):814~817

李寅.2002.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14~317.北京:海洋出版社

刘风民.实物地质资料保存价值.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36~338.北京:海洋出版社

刘晓文,张铁奎.2002.实物地质资料分类及其管理.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18~320.北京:海洋出版社

马君.200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2~323.北京:海洋出版社

宋焕霞,高庆昭,张业成.2002.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解决途径.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1~323.北京:海洋出版社

王升学.2004.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之问题探讨.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15~319.北京:海洋出版社

夏浩东,邓会娟,杨富全等.2005.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和管理意义.地质通报,24(10~11):1069~1073

徐海军,赵晓青.2002.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模式探讨.见: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8~331.北京:海洋出版社

徐海军.2004.实物地质资料系统性建设与服务模式探讨.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4~328.北京:海洋出版社

张立海,任香爱.实物地质资料编研的探讨.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42~346.北京:海洋出版社

张铁奎,刘晓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和管理建议.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33~335.北京:海洋出版社

张业成,张立海,胡景江.2004.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的初步设想.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20~321.北京:海洋出版社

赵世煌,李寅.实物地质资料岩矿心筛选原则和方法.见:第四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339~341.北京:海洋出版社



地质资料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地质科学研究、矿产勘查、地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地质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地质资料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 地质资料的形成和特点 地质资料分为三种: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在地质...

浅谈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几点体会
答:1.4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具体程序及要求 《办法》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时间、汇交程序、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目录清单以及汇交细目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对《办法》的学习、解读,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该《办法》重点强调了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①汇交工作的重要性。汇交是实现利用服务的基础,只有确保...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预研究
答: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一样都是国家和社会花费巨大投入获取的宝贵成果,而且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原始性、基础性的特点,是最直接的地质信息资料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保管利用价值。 因此,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分析
答:3)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实物地质资料重要,值得信赖,但时效性较差。 4)普遍认为实物地质资料的真实性较强,但是实效性较差,工作中对实物地质资料的依赖程度较强。 5)实物地质资料需求的用户结构主要是地矿科研工作者、地矿勘察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商、高等院校,其次是政府相关机构和社会公众。 6)需要实物地质资料的主要类型是...

实物地质资料分类方法
答: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属性特征划分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在众多属性特征中,以实物地质资料的自然形态特征为主导属性,其次考虑实物地质资料产出的地质工作类型、实物地质资料所代表的学科类别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产出地区,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条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期限和实物地质资料利用的限制条件,进行多角度分类。 (一)按实物自...

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的用途
答:(二)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价值 与其他地质资料不同,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的特点。因而,对其实物的直接观察往往会受到局限,例如,不同的人和单位不可能同时拥有完全一样的实物;更不可能多人同时占有同一实物对其研究。而实物地质资料通过数字化处理,利用信息网络,观察者可以...

实物地质资料分类的意义
答:因此,从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出发,应建立统一领导下的委托保管与分级保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才能使各种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开发利用。然而,如何划分分级管理责任和确定委托保管范围,都需要以实物地质资料分类作为基础依据。实物地质资料分类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除了...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答:今后无论是地质勘查,还是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地质科研,将更加需要地质资料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才能避免重复工作,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地质工作效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要求。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原始性特点,所以在为地质工作提供利用时,常常发挥出成果地质资料不可替代的...

浅谈建立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的必要性
答:摘要 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概况,提出了我国建立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必要性 库藏实物地质资料是馆藏机构发展和服务的基本,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都非常重视馆藏体系建设。地质大调查专项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地质工作之一,其形成...

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基础
答:是调动地质资料汇交人依法汇交地质资料的重要措施。新《条例》规定,地质资料汇交人按要求汇交了地质资料后,其合法权益即受法律保护,可以调动汇交人依法汇交资料的自觉性,进而达到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和充分利用的目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特殊性 第一,实物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