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阴养死士三千”,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投稿:涂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中国古代社会,一般都是皇帝掌握军权,除了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当然也有一些实行分封的。不过在皇帝手下掌握军权一直都是收到皇帝的忌讳,有时还有搞你几下。所以,有时候别说在天子脚下掌握军权养重兵,就是在家里看家护院的侍从多一些都算违法。

那么,当时司马师到底是如何做到能在曹魏天子的眼皮底下养了三千多死士?

曹魏后期,皇权基本旁落,司马家族政变夺权的历史事实已经众所周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初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是来自司马师的三千死士。

曹魏第二位皇帝曹睿死前,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魏国的朝政动荡。不过司马懿也太能活了。司马懿,曹爽同为顾命大臣。司马懿是朝臣的代表,曹爽是宗室曹家人的代表。曹爽重用曹氏亲友,把持朝政。而司马懿被削夺兵权多年,手上看着是没有什么实力,但实际上却让司马师私下养了三千多死士。

按照道理说天子脚下养私兵是大忌,也很难瞒过别人,那么司马师是如何做到的?

当然这还要归功于曹爽不得人心。

在曹爽一党中,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丁谧是曹操同乡兼好友丁斐之子,毕轨是曹睿的亲家,夏侯玄是夏侯氏之子相当于曹家人,曹爽一党的性质是曹氏宗室把持政权,这引起朝廷大臣的普遍不满。

而且曹爽把持朝政也就罢了,对待朝臣也是心黑的很。掌管选举的卢毓被罢官,曹睿留下来辅佐曹爽的孙礼因为跟曹爽意见不合,先被外放后被罢官。可以说曹爽一党横行无忌,排斥他人,引起了公愤。

这个时候别人对他都无能为力,只能依靠司马懿去绊倒曹爽,司马懿就成了众多大臣的希望,这个时候司马师养点兵马积攒实力什么的,都会被人帮忙遮掩的。

所以,高平陵之变推翻曹爽看似是司马懿一人的行为,其实背后有众多朝臣的推波助澜,但是他们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推了司马懿一把,却把曹魏的统治也一并给推了,直接将司马家族推向了皇位。

这也是一种巧合吧,当年魏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立魏国,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如今到晋武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建立晋朝,封曹央为陈留王。

司马家做了带头人,也顺势借力让司马家族纂权夺位,灭蜀、代魏、灭吴,最终统一开创了晋朝,不过也可惜了,这也只是个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三十几年后出现了汉民族的灾难——五胡乱华。

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这场政变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当时是,由于他的权利被曹爽而架空,他在暗自积累力量,以便发起后续的动作,来搬倒曹爽,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高平陵政变。

当时的司马懿的权利被曹爽架空,军权也被剥夺了,他没有办法调动军队。但是对于一个辅佐朝政的人来说,没有军权的人形同虚设,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司马懿就暗自“阴养死士三千”,借住这三千死士,他政变成功了。在古代中,是不允许自己培养势力的,暗自培养自己的势力,可能被定位谋反等罪名,被知道后是要株连九族的。

司马懿在当时虽然没有了实际权利,但是他的地位是捍卫不动的,因为他当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下面会有很多他的追随者,也有很多受了司马懿恩惠的人,同时司马懿也曾经领兵打仗过,自己的亲信还是很多的,所以对于没了兵权的司马懿来说,还是有人心存在的,这些人仍然一心一意的追随着他。

对于三千死士也是以各种身份存在于生活当中,且这些人并不是由司马懿自己统领,是由他的儿子统领训练的,大家的注意力在司马懿身上,忽略了当时的司马师。所以是如果调查也是查不出来的。

后来在高平陵之变中,这三千死士对司马懿是完全服从的,无论是士气,战斗力,还是凝聚力都不是普通士兵可以比拟的,他们是一支利剑,攻击力是无法想象的,而政变时他们发挥了的作用也是不容置喙的,他们完完全全的听从司马懿的号令,迅速占领了洛阳城,为政变打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也就促进了他政变的成功。

总结:一般在政变结束之后,这些三千死士有可能会被司马懿重新的进行赏赐,然后进入朝堂之中,还有可能就是继续生活在一些比较隐蔽的角落里面,继续为司马家族效力,但是他们很有可能也会被灭口,因为他们知道的事情太过于多了,为了隐藏这些事情,还有可能将他们全部都杀害。



很简单,因为朝廷大臣普遍支持司马懿扳倒曹爽,所以司马师的作为他们会帮忙遮掩,有朝廷大臣站台,“阴养死士三千”而不被发现就很正常了。

因为当时司马家族的实力已经很强了,并且他拥有着很强的政治能力,所以说他才可以做到这些。

因为司马师在朝廷中的人脉十分好,因此很多人都都在包庇他,所以他能够阴养死士三千

利用自己的势力,偷偷养的士兵,而百姓因为惧怕也不会去告发。

中国历史上有骨气的人物有哪些
答: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王基的人物生平
答:而今占据城关,壁垒森严,那边积蓄的粮食提供给敌人,而我们却要远道运粮,这是大错的呵!” 司马师想等各路军队到齐后再发兵,还是不听王基的劝谏。王基又说:“将军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敌人得城,敌人得利。我得城,对我有利。这才叫争城,进军南顿城!”于是挥师占据南顿。毌丘俭等从项地发兵也想争夺南顿...

头衔魏国将军他为什么断言吴国弱如疮?
答:德普生前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特别是在南方无邱剑、文钦之乱、东方诸葛诞之乱等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年魏景元死于王基,谥号,谥号为侯。起初,曹爽将军让王基从事中郎将,后来成为安丰太守。由于郡县治理严谨,戒备森严,孙武不敢进犯,遂升为...

空城计de故事
答:蜀将马谡违令,街亭失守,魏将司马懿引十五万士众进逼西城.时城中蜀兵第二千余,将士咸失色.亮登城望之,果见敌军如蚁聚,遂令曰:旌旗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及大语者,斩之.又令四门大辟,各以二十军士作洒扫状.亮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魏军临城...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基简介:曾以奇兵夺取过孙吴粮仓
答:王基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毌丘俭、文钦之乱及东征诸葛诞之叛等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东武侯。景元二年(261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景侯。王基是魏国后期的奇才之一。军事上...

司马师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阴养死士三千”,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所以朝廷大臣普遍支持司马懿搞政变,不让曹爽继续把持政权。“高平陵之变”是诸多朝臣一起发动的,只是推司马懿为首而已,因为有这么多朝臣支持司马家,所以对于司马师散养死士一事,他们必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司马师自己行事也比较缜密,这死士才养得悄无声息,最后在政变中发挥了作用。高平...

司马师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阴养死士三千”,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所以朝廷大臣普遍支持司马懿搞政变,不让曹爽继续把持政权。“高平陵之变”是诸多朝臣一起发动的,只是推司马懿为首而已,因为有这么多朝臣支持司马家,所以对于司马师散养死士一事,他们必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司马师自己行事也比较缜密,这死士才养得悄无声息,最后在政变中发挥了作用。高平...

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是如何做到保密的?
答:当天司马师所率的队伍中,有一支比较特殊,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专属于司马家的死士,《晋书》上的记载是“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里的“帝”指的是司马师,多年后他被侄子司马炎追尊为景皇帝。于是就产生一个问题,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阴养死士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