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号“马彪”李言平抗战英雄率领东北抗联西征的英雄指挥官

作者&投稿:逯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抗日战争时期,李言平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雄荣誉称号。

李言平烈士简介

李言平烈士1903年3月9日出生在吉林省延吉县郊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在村里的私立学校上学,因为家里穷辍学了。13岁时,他去当地一家皮具店当学徒。后来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我去了哈尔滨学习开车。我完成学业后,找不到工作,回老家当了农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1932年1月跟随弟弟李到黑龙江省宁安县,加入抗日救世军,任军事参谋。3月中旬,参加了在南湖头夹缝伏击日军上田支队的战斗。由于他的顽强和机智的战斗,他肩负了追捕上田支队败兵的重任。他率领一支小部队来到日军的必经之路,用春风和青草打击日本侵略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6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任遂宁游击支队支队长,活动范围覆盖东宁、密山地区。不久,他率领游击队智取遂宁公司,缴获60多支步枪和许多军用物资。1933年2月,李言平率领游击队第二支队伏击伪军车队,缴获三辆汽车物资,全部分发给当地群众。同年冬天,李言平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1935年冬留学归来的李言平回到东北抗日战场,接任抗日联军第四代军长,坚持在勃利、桦川、宝卿三县的抗日斗争。他和前司令员李率部向驻守在勃利、桦川交界的25号金矿的日伪军发起进攻,击毙敌伪军70余人,缴获步枪70余支,战马数百匹,子弹1万余发,占领了25号金矿。1936年6月和7月,李言平率领部队成功地袭击了宝卿第七区的假装甲研究所,缴获步枪60多支。8月,李言平率领部队到宝卿和富锦地区工作。他们通过群众集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讲授革命歌曲等活动进行抗日宣传,组织群众抗日,招募群众支持的所谓“国军”。与此同时,四方面军积极争取爱国地主和乡绅的支持,得到了他们捐赠的大量粮食和金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四方面军在这一地区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区,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在李言平的领导下,第四抗联军迅速发展。1937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部队编成四个师十个团,共2000余人。

同年8月,李言平因长期行军作战营养不良,在宝清县凉水泉子山病重。不料被敌人发现,几十个伪军渗透进来,李言平沉着指挥部队,一边战斗,一边安排转移,终于脱险。同月,率四军、五军、六军部分官兵,攻打凉水泉子,歼灭敌人10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100余枝。

1938年春,中共冀东省委和抗日联军第二路总指挥部制定了西征计划,将北满和南满的抗日联军联系起来,李言平是联合西征的主要负责人。7月12日,他率领第四和第五军团

李言平1903年3月出生在吉林省延吉县郊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入本村私塾,1915年因家境贫寒辍学。1916年,他在附近的一家皮革店做童工,谋生10年,后因皮革店倒闭而失业。1928年去哈尔滨学车,因找不到工作回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言平投身抗日救亡。1932年1月随弟弟李参军。1931年12月,被中共延吉县委派到部队工作。

1932年2月8日,东北军团63团3营原营长率队在延吉县小城子升旗,成立了以李为参谋长的“中国救国军”。同月,李组织了由救世军总部直接领导的自卫队补充团,并担任团长。补充团成立秘密党支部,孟任党支部书记。李言平在补充团任团部副官兼作战参谋。

救世军二团、三营先后攻克吉林省敦化、鸸鹋、蛟河三县,沉重打击了敌人。1932年3月1日,日军决定派第二师团的一部分跟随救世军进犯黑龙江宁安。于是,日军上田支队600多名士兵从敦化分两路北上。3月20日上午,上田支队主力到达宁安县南湖头墙头。辅助团在墙缝处组织伏击,击毙日军100人。当副团从夹缝中撤退时,李、石仲衡同意把敌人堵在松宜沟。第二天,李言平,一名参谋兼营长崔永先,一名党员,和一个部队埋伏在敌人必须经过的松义沟。23日,上田支队主力如期进入宋轶沟。崔永贤在平和,李渊利用春风的自然条件和易燃的植被用火攻击敌人。刹那间,黑烟弥漫天空,日本人乱作一团,又挨打了。这就是著名的“松义沟燃烧之战”。当日本的上田特遣队在宁安加入天野部队时,它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部队。

1932年5月,李、孟向中共冀东局作了书面工作报告,表扬了其他同志的积极工作和良好表现。补充团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协助李上校艰苦奋斗,英勇奋战在一线,受到党组织和战士的高度赞扬。今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底,日军分三路进攻救世军。即:牡丹江至哈尔滨至隋沿线东宁;从北面进攻八面洞、绥阳;从延吉到汪清绥芬河大甸子进攻。12月28日,李率三营、一、二团五百人和十七团五百人从伊利亚登车,到达磨刀石,阻止敌人从牡丹江入侵。

在日军的大规模入侵下,救世军失去了阵地,一部分人投敌,无法协调行动。李部队突破五虎林后,团支部立即根据绥安中心县的指示进行了改组。一月四日,召集全体指战员开会,宣布改编为抗日游击队,李任队长,孟任政治委员,孟任参谋。抗日游击队800多人,分四个团一个支队。李言平被任命为游击队分遣队队长,带领三个分遣队作战。

1933年2月,李言平率领一支游击队来到东宁县。他们在群众中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方针,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很快受到群众的欢迎。一天,李言平得知敌人的一辆运输车第二天经过了万丈沟。他立即带领第二小组选择有利地形进行伏击。下一个d

1933年冬,李言平离开密山,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军事知识,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1935年底,李言平回国后,在冀东特委工作了一段时间。1936年2月下旬,李言平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代军长兼师长。

1936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更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5月23日,四、三军联合进攻驻扎在桃山的日伪“十字军”400余人。郝桂林率武装四师攻打敌营,李言平率四方面军在小柳站逃跑途中伏击敌人。这次战斗,日伪军阵亡20余人,无一伤亡。6月20日,为开辟新的游击区,李言平率陆军部、警卫连、第七兵团200余人,第三兵团第四师150余人,向宝卿东进。7月15日,东征军到达宝清县莲花顶子地区。一方面,李言平率队打击反动地主势力和伪警察;另一方面,他大力开展群众抗日宣传。8月5日,抗联军没收了第7区的军队,拿下了该区20多名指挥官和乡绅,并向军队捐赠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钱。此后,李言平率领二师、三师在宝卿、富锦地区开展斗争活动,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他派指战员到李进围子、杨荣围子等地,通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召开群众大会、讲授抗日歌曲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抗日觉悟,在反对敌人的“集团部落”政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不遗余力地保护群众利益,打击亲日地主武装,受到群众欢迎。在此基础上,四方面军在大业沟建立了秘密营地和服装厂。那年冬天,四方面军的军事部门和警卫连在秘密营地进行冬训,提高部队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素质。李言平亲自讲授政治和军事课,还教授侦察和测绘知识。服装厂20多名战士日夜为部队制作棉衣,保证了部队的冬衣供应。

在李言平的领导下,四方面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写了一首名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诗,充满了胜利:

我们赢得了每个战场的战斗。

为了把日本法西斯赶出祖国领土,

战友们继续奋战在冰冷的战场上。

你脚下的雪花越来越厚。

霜雪形成的冰面越来越长。

寒冷吓不倒英雄,

数千名神枪手挥舞着步枪。

冻得麻木的手继续开枪,

尽管血和脑浆溅得满衣服都是。

将抗日游击战争进行到底,

胜利的火花闪耀着红光。

1937年,李言平率领第一、第二师和第五、第六军的部分支队在富锦、宝卿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侵华战争,巩固其在东北的战略大后方,煞费苦心地白白“讨伐”。入秋以来,敌人先后调动日军、伪兴安军、伪靖安军向四方面军活动的富锦、宝卿进犯,形势日益严峻。今年9月,李言平应约参加在宜兰四道河子召开的冀东省委常委工作会议。为加强冀东抗联部队的协同作战,提高部队战斗力,会议决定成立第二抗联军总指挥部,整顿第四、第五、第七军。11月30日,由周保忠、李言平、王光宇参加的冀东省委常委、四方面军总部联席会议在宝卿大冶沟四方面军秘密营地召开,讨论四方面军整编计划的实施、干部分配和部队整编等问题。根据会议精神,四方面军缩编为两个师,由李言平任军长,王光宇任副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在整顿军队的过程中,李言平一方面严肃处理李鹏飞、温经堂等人的兵变企图,另一方面把一批青年送到二路军总司令主持的教导队训练班,充实连队的政治干部。通过整顿,进一步提高了官兵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部队多次主动进攻入侵的敌人。

1938年初,日军调集6万多名士兵“讨伐”活跃在伪三江省的各种抗联势力。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圈,瓦解敌人的后方,开辟新的区域,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让四、五两军进行西征,并确定西征部队的首长为冀东省委书记宋一夫。5月27日,由李言平、王光宇率领的四方面军、五方面军二师从富锦出发,七天后开进勃利县,然后向穆棱进发。由于敌人严密戒备,穷追不舍,西征部队决定分两路向五河森林进军。李Eon王平合光宇率领骑兵进攻大屯、伏龙岗、林口,缴获枪支、粮食、马匹等物资20余件。他们在旅途中不时遇到敌人,部队受到一些损失。他们于6月25日到达牡丹江莲花泡。6月底,第四、第五军西征军在牡丹江召开第五军干部会议,决定向武昌和舒兰进军。7月2日,四方面军第一、二师和五方面军第二师西征军在夜间突袭三道塘,缴获大量粮食和30头牛。然后,西征部队经过四路、三路、三百里无人烟的山林,到达了渭河北端。7月12日拂晓,西征部队进攻楼山镇。镇上有一个伪军部队,一个白俄罗斯铁路部队,几十个伪军警察。战斗中,活捉伪军中队长等六七人及一批武器物资,未造成人员伤亡。楼山镇的胜利鼓舞了群众,扩大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影响,同时也震慑了敌人。

娄山镇之战后,宋一夫、李言平、王光宇率领西征部队向武昌进发。7月25日,西征部队袭击了何澍县元宝镇附近的部落群,并补充了一些物资。然而,在这场激战中,4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7月29日,西征部队进攻南沙镇,失败。由于昼夜行军中偶遇,部队补给越来越困难,弹药的短缺和伤亡的增加使西征部队面临种种困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团队有时会掉队逃跑。特别是西征军的主要领导人宋一夫携公款潜逃,给队伍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八月,西征部队到达五常县冲河地区。为便于行动,四方面军和五方面军分头行动。此时西征四方面军不足百人。8月15日,李言平和王光宇带领一支队伍袭击了冲河附近的一个部落,并获得了一些物资,但他们立即遭到了敌人的追击。战斗中,马国臣等64人被俘,部队溃散,第一师师长曲成山投敌。之后,李EonPing和王光宇带领十几名士兵继续在武昌和何澍地区活动,寻找第十支抗联军。

1938年11月20日,李EonPing和王光宇带领7名士兵在何澍县西南的错那草原扎营。半夜,彭子贵、冯国珍、苗希春偷了李言平的手枪,打死司令员李言平,打伤副司令员王光宇,然后逃跑叛变。

四方面军老干部彭士禄在第《回忆东北第四反的历史》篇中写道:“1938年春,根据二路军总司令的决定,四方面军离开熟悉地区,在武昌、舒兰开辟新区。李言平知道这项任务非常艰巨,路途充满危险。然而,怀着巨大的喜悦和信心,李延平和王光宇率领四方面军的主力踏上了征程。尽管损失惨重,他们还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坚决勇敢的战斗。最后,他们在西征的道路上英勇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牺牲了一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豪情。这尤其值得我们东北人永远怀念。”


称号“马彪”李言平抗战英雄率领东北抗联西征的英雄指挥官
答:6月20日,为开辟新的游击区,李言平率陆军部、警卫连、第七兵团200余人,第三兵团第四师150余人,向宝卿东进。7月15日,东征军到达宝清县莲花顶子地区。一方面,李言平率队打击反动地主势力和伪警察;另一方面,他大力开展群众抗日宣传。8月5日,抗联军没收了第7区的军队,拿下了该区20多名指挥官和乡绅,并向军队捐赠...

称号“马彪”李言平抗战英雄率领东北抗联西征的英雄指挥官
答:6月20日,为开辟新的游击区,李言平率陆军部、警卫连、第七兵团200余人,第三兵团第四师150余人,向宝卿东进。7月15日,东征军到达宝清县莲花顶子地区。一方面,李言平率队打击反动地主势力和伪警察;另一方面,他大力开展群众抗日宣传。8月5日,抗联军没收了第7区的军队,拿下了该区20多名指挥官和乡绅,并向军队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