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调整构件承载力?

作者&投稿:储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为什么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不大于1.0 1. 抗震设计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按下式进行设计:S
规范为了使用方便,将这种动力作用转换为等效静力作用进行抗震设计,在抗震设计中仍采用静力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为反映构件承载力的这一差异,抗震设计时须引入抗震调整系数对构件承载力进行调整。="" 2)构件的目标可靠指标目前的结构设计是采用分项系数表达的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结构的抗震可靠度不完全同于静力载荷作用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问题。相对于50年设计基准期的建筑结构,地震作用的重现期较长。对应于常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来说,其统计意义上的重现期分别大致为43a、72a和970a左右。如果按照非抗震设计那样要求构件无论在何种水平的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工作状态,势必会造成经济上的过大浪费,显得不太现实,也没有必要。在各种作用、材料性能和几何参数等基本变量确定之后,结构的可靠度决定于各分项系数的取值,既定的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需要靠一定的分项系数来保证。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遵群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具体采用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小震下进行强度验算,大震下进行变形验算,中震可修的目标认为是构造措施可以保证。因此可以对结构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可靠度可适当进行降低,抗震设计时引入抗震调整系数也是为了反映这种设计思想。<=""
ont=""> 3)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由于设计中所考虑的地震荷载是多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或百年不遇的一种特殊荷载,它的作用很大,但持续时间很短,只不过是几秒钟。几十秒或几分钟。如果我们把结构设计成在地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显然过于浪费,所以设计时应该允许结构在设计烈度情况下发生塑性变形,并在超过抗震设防烈度时裂而不倒。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状看来,当结构的周期大于卓越周期时,随着基本周期的增加,加速度反应减少,地震力也随之减小。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由于结构刚度降低,其周期随之增加,所以发生塑性变形后地震力降低。在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结构构件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不再满足弹性关系,如果按照弹性分析,计算得到的作用于结构构件上的作用要大于实际的情况。抗震设计时引入抗震调整系数也是为了反映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地震力的降低。引入抗震调整系数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反映作用在结构构件上的外部作用,更加合理地体现结构可靠度设计思想,也更加合理地体现“经济、适用、美观”的设计思想。

1. 抗震承载力调整原因有哪些?
答:可靠度计算是影响因素发生概率有关的,而建筑物在设计周期内,发生大地震的概率非常小,因此,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引入相当于降低了构件作用的效应,但既使降低了构件作用的效应,也比非抗震设计构件的作用的效应大。===

什么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系数
答: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应高于静力作用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即混凝土和钢筋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抗力高于静荷载下的抗力。但规范考虑使用上的方便,也便于将地震作用效应直接比较,在抗震设计中仍采用静力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并引入了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其实质含义就是提高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从而...

地震的抗震验算中,为什么要对承载力进行调整
答:因为地震不是荷载,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固定的大小、无法定量预计,它是自然灾害的一种突发的作用。人们对付它,不可能用函数方法来对抗,只能用抗震概念思想来减少损害。抗震概念思想产生于多年来对震害的大量调查、分析得出的规律和经验,经总结,采取多种‘抗震措施’用于建设中。规定抗震验算中对承载...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中,对抗震承载力进行调整的原因及方法。_百度...
答:简单通俗的说一下,有的知友可能会拷一大遍文字上来,权威的解释。但楼主可以不怎么喜欢吧。看看我的通俗简单的解释吧。一。满足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要求。原因 二。在梁的剪力值基础上放大,柱与梁时,将柱的内力放大,方法。

为什么抗震设计截面承载力可以提高
答:地震作用属于可变作用或偶然作用,其目标可靠指标的取值应低于静力作用下的目标可靠指标。因此,从理论上说,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应高于静力作用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但设计规范为了使用方便,便于将地震作用效应直接比较,在抗震设计中仍采用静力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但通过引入承载力调整系数来...

抗震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什么反而可以提高?
答:在考虑地震荷载时,各种规范将桩的容许承载力予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1)桩基的长期荷载安全系数较大,地震发生的概率又低,为了减少投资可以采用较小的安全系数;(2)根据对桩基震害的调查,发现地震时大多数桩基的震陷很小,抗震承载力基本满足。

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0.2v0的调整?怎样调整
答:让框架梁柱承担20%的基底剪力会使放大系数过大,以致梁柱无法设计。所以20%的调整一般只用于主体结构,一旦结构内收则不应往上调整。 b.若考虑调整后框架梁柱内力增加过大,可调整文件中的放大系数,程序将按WV02Q.OUT 中的系数调整。 c.0.20 调整的放大系数只针对框架梁柱的弯矩及剪力,不调整轴力...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如何调幅?
答:结构在变形不利的情况的下,一般梁端弯矩比较大先破坏,如果按正常配,在端部发生破坏以后,发生内力重分布,跨中急剧增大,原设计的跨中弯矩不够,所以预先进行调整以后,是满足了延性的要求。结构简介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

抗震设计为什么要乘以调整系数
答:因为整系数是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抗震设计要乘以调整系数是因为整系数是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所以要乘以整系数。抗震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应高于静力作用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即混凝土和钢筋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抗力高于静荷载下的抗力。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中为什么要对梁进行调幅
答:贯彻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保证延性、拒绝脆性。按抗震规范规定调整应力幅。应力幅:每次应力循环中的最大拉应力(取正值)和最小拉应力或压应力(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之差称为应力幅。强剪弱弯:使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与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对应的剪力低于该构件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