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是哪个省的地区?

作者&投稿:缑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应该是“涞源县”,属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县城。

涞源是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北部的全山区县,县域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8镇9乡,285个行政村,总人口28.4万。

涞源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两省指山西、河北、三市指保定、张家口、大同),是西出晋陕蒙、东联京津冀的桥头堡和咽喉要道。

自然气候条件独特:

涞源山场面积广阔,山场面积3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是“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涞源地处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的交界处,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

为生产高品质农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涞源是“全国无公害谷子种植示范基地”和“全省虹鳟鱼良种繁育基地”,2013年还被评为全国首批28个“国家优质核桃种植基地”之一。

以速生核桃、杏扁、优质小杂粮等为主的无公害绿色产品,拥有“涞源小米”、“金乡”小米、“白石山”核桃、“嘴对嘴”杏扁、“桃木疙瘩”柴鸡蛋等36个优质商标(其中“涞源小米”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以绿色、天然、无公害为主打品牌的涞源农副产品已经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大型超市上架出售。

以上内容参考 来源县人民政府——走进涞源



来源是哪个省的地区?
答:应该是“涞源县”,属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县城。涞源是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北部的全山区县,县域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8镇9乡,285个行政村,总人口28.4万。涞源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两省指山西、河北、三市指保定、张家口、大同),是西出晋陕蒙、东联京津冀的桥头堡和咽喉要道。自然气候条件独特...

来源是哪个省的地区
答:涞源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西北部,太行山北端,取涞水源头之意。全县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85个行政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东北距北京160公里,东距天津210公里,东南距保定89公里。涞源县域面积2448平方公里,人口29万,是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国家扶贫...

来源是哪个省
答:江西

邱姓的来源地在哪个省份?
答:从史料记载来看,丘(邱)姓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支。其一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姜尚是炎帝的后代,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姜太公、吕太公、吕望、太公望。炎帝姜姓部落先后派生出吕、丘、许、谢、丁、赖等一百多个姓氏。姜太公胸怀大志,博学多才,文韬武略,长于用兵,工于奇计,善于...

来源地区和来源省的区别是什么啊?
答:来源地区就是户籍所在地,填写资料时一般会写省市区县镇村,来源省一般就写到省级单位就可以了。2、使用频率不同 来源地区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工作学习中遇到表格填写中经常需要填写来源地区,而来源省使用得相对少一些。3、使用范围不同 来源地区一般是一些表格中填写地址信息;来源省一般用在地域性统计...

契丹人是现在中国哪个地方的人?他们的起源是哪个省?属于哪个民族?
答:947年改国号为辽。辽国后来被金朝所灭,之后耶律大石又建西辽,一度成为中亚强国。西辽最终在1218年被蒙古所灭。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有10余万人,,为阿、莽、蒋姓,现在分属10多个民族。

我国哪个省市最常刮沙尘暴?北京、内蒙沙尘暴的来源是哪?
答: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

贵州省名称的由来
答:“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指贵州的名称源自“罗氏鬼国”。因为“鬼”不好听,才转音为“贵”,也有一说,因此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送物资...

安徽省是什么地区
答:安徽省是什么地区?安徽属于哪个省的城市安徽属于安徽省,安徽本身就是省,不是城市。安徽简称皖,名称来源是“安庆”和“徽州”两个重要城市的合称;皖,是古时的皖山,现在叫天柱山,位大别山山脉南端,在安庆市潜潜山县境内,古代皖山是古五岳之一的南岳,后国境增扩,出于政治考虑,将南岳之称给予...

232131是哪个省哪个地区的身份证号前6位,请赐教!
答: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232131开头的身份证代表户口出生地是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延寿县。第一、二位表示省级行政区。第一位数字是以前的大区制代码。第二位是大区所在省市编码。全国共分为8个大区:华北(1)、东北(2)、华东(3)、中南(4)、西南(5)、西北(6)、台湾(7)和港澳(8)。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