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磁材料增材制造的最新进展

作者&投稿:种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创新的软磁材料增材制造:突破与应用


增材制造技术正深刻革新软磁材料(SMM)的世界,它不仅解决了传统制造中的固相问题,还提升了磁性性能。研究者们聚焦于AM技术如何精细操控SMM的微观结构和磁性参数,如磁导率(μr)、矫顽力(Hc)、剩磁(Mr)、磁化率(r)和磁滞系数(k),以适应电机设计的多样化需求。SMM可分为软磁、硬磁和超顺磁,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L-PBF、SLM、DED和SPS等技术被用于制造多种SMM,如Fe-Si、Fe-Ni、Fe-Co、SMC和铁氧体,每种材料都展现出不同的性能潜力。


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的智能磁芯设计


通过精确控制,L-PBF制造的磁芯能够在减小50Hz下的功率损耗至11.2W/kg的同时,优化凹槽深度、金属粉末粒度、硅含量以及后处理工艺。策略性地采用薄化槽结构、细颗粒粉末(20μm)和适量增加硅元素,同时调整处理顺序,能够显著提升磁芯性能。


几何结构与磁性探索



  • Quercio的研究揭示了矩形与圆柱形零件中矫顽力的差异,形状和热处理对磁导率产生显著影响。

  • Selema则通过3D微挤压和L-PBF技术,展示了磁性材料性能的显著提升。


扫描策略与微观结构演变



  • Haines的研究指出,不同的扫描策略对微观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温度和退火时间的精确控制至关重要。


成本效益与创新制造



  • Martin的研究通过MIM技术成功制造出Fe-3%Si环形磁芯,证明了AM在经济可行性和性能上的突破。


对Fe-3.7%Si磁芯的研究,Tiismus团队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优化了密度、表面粗糙度和磁性能,展示了AM在材料性能提升上的潜力。


图片示意:微观世界与性能展示



  • 图3呈现了样品的CAD模型,展示了不同结构和用于测量磁性能的样品。

  • 图4-5阐述了扫描策略和跳点示意图,揭示了工艺细节。

  • 图6深入探讨了扫描参数如何影响密度、粗糙度与磁性能的关系,揭示了精细控制的重要性。


在激光能量密度提升时,粗糙度并非唯一考量,如16-20 J/mm3下,能量不足于实现均匀融合,而降低扫描速度能促进融合和更均匀的结构(图6d、e)。高功率激光可能导致样品变形(图6f)。XRD研究显示,单一的α-铁氧体BCC相中,硅含量增加有助于抑制γ相的形成。磁性能测试显示,Fe-3.7%Si磁芯的磁滞损耗为0.8 W/kg,最大相对磁导率高达8400,磁化率随磁场强度变化显著。


通过采用70W激光和0.250m/s的扫描速度,研究者实现了5300的相对磁导率,同时将功率损耗控制在4W/kg。SLM中的Fe-6.9%Si处理揭示,低能量下可能产生纤维状结构,而随着激光功率提升,会转变为立方晶格,这影响了磁性能。退火和XRD分析显示,退火温度的调整对磁性有显著影响,如矫顽力稳定在16A/m,Mr值有所降低。


高硅含量钢的电磁性能引人注目,但同时存在脆性问题。在SLM工艺中,激光能量对磁性的影响明显,而退火则能优化硬度和磁性。通过9.99%的Si含量和特定参数,如E=350J/m, v=0.5m/s, P=175W,样品的孔隙率达到99.98%,形状为球形。


总结,软磁材料增材制造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工艺参数、材料选择和后处理技术对性能的深远影响。从Fe-Si合金的优化到高硅钢的磁性调整,每一步都推动了软磁材料在电机和工业应用中的革新。通过精细的磁芯设计、扫描策略和热处理,AM正在开启软磁材料性能的新篇章,为未来的设计与制造带来无限可能。



软磁材料增材制造的最新进展
答:增材制造技术正深刻革新软磁材料(SMM)的世界,它不仅解决了传统制造中的固相问题,还提升了磁性性能。研究者们聚焦于AM技术如何精细操控SMM的微观结构和磁性参数,如磁导率(μr)、矫顽力(Hc)、剩磁(Mr)、磁化率(r)和磁滞系数(k),以适应电机设计的多样化需求。SMM可分为软磁、硬磁和超顺磁...

准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做钣金定制加工的可以选择什么高新技术领域?_百度...
答:4、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技术 耐高压、耐磨损、抗腐蚀、改善导电、导热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金属与多种材料复合的新材料及结构件制、热交换器用铜铝复合管材新工艺;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疲劳的颗粒增强、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产业化的成型加工技术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的增强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