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病句 4种常见病因

作者&投稿:矣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年级修改病句的病因有几种类型~

四年级修改病句的病因有:逻辑方面和语法方面。逻辑方面就是不符合语句逻辑,语法方面有很多,重复缀余,词性不符,成分残缺等等。
病因与例句:
1、语序不当
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搭配不当
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改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3、逻辑错误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扩展资料:
方法:
1、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2、成分赘余
3、语序不当
4、搭配不当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7、重复啰嗦
8,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答案补充 A. 搭配不当。成分与成分之间存在着不合情理的搭配关系。常见三种情况。A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如:①*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应改为“杜绝汗味的根本方法是双管齐下”。加“方法”作主语;或“杜绝汗味要双管齐下”。改判断句为陈述句,“杜绝汗味”作主语,“要双管齐下”作谓语)。A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②*“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应改为:“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治愈颈椎病。由“治愈”作谓语)。A3. 定语、状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③*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强烈的收视魅力。(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显著的收视效果。”)。④*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快捷和共享。(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快捷和享用广泛。”)。 答案补充 B. 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是在一个结构中缺少必要的成分,或与之相反,在一个结构中重复出现某个成分,造成结构重叠和语义重复。常见两种情况:B1.成分残缺。例如:⑤*这也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应改为“这也是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补足动词谓语“是”)。⑥*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应改为“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将“我”提到最前边作主语。或“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将“我”放在“就”的前边,同样是作主语)。B2. 成分赘余。例如:⑦*营造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的好楼房。(应改为“营造彰显成功人士的好楼房。”或“营造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的楼房。”总之都去掉重复赘余的一个“好”)。⑧*《史记》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真人真事。(应改为“《史记》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去掉多余的“人”和“事”)。 答案补充 C. 语序不当。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恰当。常见四种情况:C1. 名词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例如:⑨*许多附近的居民都来看表演。(应改为“附近的许多居民都来看表演。”)。C2. 动词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例如:⑩*这期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应改为"这期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于今年5月底联合举办的。”)。C3. 虚词的位置安排不当。例如:⑾*我们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应改为“如果我们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C4. 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的顺序不当。“时间顺序”是指由以前到现在再到将来,如果是一件事情则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空间顺序”是指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远及近,先中间后两边等顺序表述。“逻辑顺序”是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顺序表述。例如:⑿*由于会议开得及时,促进了工作,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应改为“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 答案补充 D. 结构混乱。结构混乱也称句式杂糅(róu,①名词,杂饭,②形容词,混杂,错杂),即把两种格式混杂在一起组成一句话,造成句子语义不清晰。常见四种情况:D1. 格式混用。实际是紧缩句中虚词的搭配出了问题。例如:①*工作再重再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混杂了“再……也……”格式和“越……越……”格式。应改为“工作再重再忙,也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或“工作越重越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②*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混杂了“比……增加了……”和“跟……相比增加了……”两个格式。应改为“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或“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 %”)。D2. 中途易辙。前后两句话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了不同的句式,造成句子语义不连贯。例如:③*说起话来,他比谁都说得动听,可是做得却比谁都差。(前后句子不相称) 答案补充 E. 不合逻辑。这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①*人到老年,白发稀疏,皱纹满面。这些表现都是体质衰弱给老年带来的老态(偷换概念)。②*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主客倒置)。③*梧桐树宽大的叶子落了一地,所以气温降下来了(强拉因果)。④*在我国,这种优质的长绒棉,是新疆的产地(判断失当)。⑤*他的批评很正确很及时,我想没有人不会不同的(否定混乱)。⑥*在那黑暗的年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存亡而前赴后继地奋斗(顾此失彼)。⑦*我经常看见她出入这家商店,我才知道她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结论不可靠)。⑧*四方台从来没有人能上去,上去的人没有活着回来的(自相矛盾)。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生长着菌类和各种蘑菇(分类不清)。 答案补充 F. 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明,语义有歧义等因素,影响了表意的明确性。F1. 指代不明确。例如:①*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对的。(句中第二个“这”指代不明,应明确地指出是“观点”还是“批评”)。F2. 数目不确切。例如:②*参加这次活动的我校师生将近400多人。(“将近”与“400多”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掉“将近”或“多”)。F3. 范围不确定。例如:③*从60岁到99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从字面意义理解,好像100岁以上的老太太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利。应改为“60岁以上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答案补充 G.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比如:今天早晨,我7点就起窗了,吃好早饭开是看“三国演义”。窗改成床,“三国演义”。改成《三国演义》。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两面对一面,不符合逻辑,词序颠倒,搭配不当

1,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必要的修饰语残缺 (5)关联词语残缺 (6)定语、状语残缺或不完整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3,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2)谓语多余 (3)宾语多余 (4)定语多余 (5)状语多余 (6)补语多余 (7)可有可无 (8)误用“的”字
4,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2)状语位置不当 (3)虚词位置不当 (4)主客颠倒

语序颠倒,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