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把伯夷列传放在史记第一篇

作者&投稿:金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为什么把伯夷列传放在史记第一篇~

《伯夷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作者司马迁。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司马迁首先对禅让发出"传天下若斯之难也"的感慨,是把舜禹的德才树立为千秋万代当皇帝的标准.用这标准衡量,汉家天子恐怕很难及格.这话司马迁就不明说了.

  禅让,是对德才兼备者经"数十年"试用和考察后才付以天下苍生的.而另一种制度,是父传子.假如所传之子德才不及格,或虽及格却于礼制的某方面有碍如伯夷叔齐故事者,站在维护血族生生根本利益立场上该怎么办呢?就按伯夷叔齐那样办吧!言下之意,是坐在王位上的人本该有自知之明,干不了就自动离职.
  坐王位要为天下苍生着想,不坐王位呢,仁人志士仍为天下苍生着想.伯夷叔齐以饿死来抗议周之伐商,自有他们的道理:"以暴易暴",于牵涉的各血族都有损害,能不反对!
  伯夷叔齐,司马迁是把他们作为具有高尚道德的榜样立传的,其意是: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然而,人们往往不肯这样去做人.原因是:好人未必有好报.司马迁于此亦感慨良深,在字面上甚至发出"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的质疑.我们不要据此以为司马迁在否定天道.不,他写《史记》,大目的之一便是"究天人之际",即弄清人怎样作用于天道.作用于天道,可以是配合、促进,也可以是妨碍、扭曲.司马迁的感慨实际不在天道之存与不存,而在天道横遭人为的扭曲,造成坏人"富厚"、好人"遇祸灾".
  这样,任君选择,做坏人好还是做好人好呢?司马迁看到,还有孔子在表彰伯夷叔齐.孔子代表着文化传统,如此看来,还是做好人价值大.只可惜不是任何"岩穴之士"都能被像孔子那样的人看到,其名便遭"堙灭"了.
  有声望的人士应表扬好人,最好的人才坐王位,造成大家向好的风气:司马迁这样想.

具体原因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说明,但是根据后人解读原因有以下几点。当然也有可能不是刻意。1、时间。从时间上看,伯夷叔齐年代最久远,固放在第一。
2、褒扬君子。两人宁死不食周粟,这点契合了儒家的君子气节。
3、暗喻作者自身。伯夷叔齐可谓有坚持,有气节的君子,但是结局却是饿死山中,司马迁为写史记,宁愿放弃遭受腐刑,他认为自己也是有坚持的君子,这一点倒是和伯夷叔齐类似。所以在这一篇列传之中,司马迁多次发出了疑问,为什么好人不被天佑,坏人却能善终,这难道是天道。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发出属于自己的“天问”。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
答: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

关于司马迁史观
答:作者在本纪中没有过多地去批评项羽个人的缺点和军事上政治上的错误,而把它放在《淮阴侯列传》,借韩信的口中道出,这样既不至损害项羽英雄形象的塑造,而又显出韩信的非凡的才能和过人的见识。就这样,司马迁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剪裁和集中,不仅使许多人物传记正确地反映了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和作用,而且突出了他们的...

司马迁是谁
答:因此,他不只是一个史事的整理者,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天人关系、疏通古今变化的主旨,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历史哲学的精髓。「究天人之际」,司马迁首先强调天人相分,即认为天道与人事是不相干的。在《伯夷列传》里,他以伯夷、叔齐和颜渊为例,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说法...

请结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对史记的认识
答:普鲁塔克大约生于公元46年,死于公元120年,著有《列传》(今本译作《希腊罗马名人传》)50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如果我们把普鲁塔克放到中国古代史的长河里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班固(32—92)还要晚生14年,若和司马迁相比,则要晚生191年了。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司马迁为啥要把廉颇蔺相如赵奢李蜜放在一起?
答:但更多的是考虑到他们生平的相似性,不能说司马迁写《史记》不会有类似的考虑。传记很短却是一个人一个传大约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较特殊,或与其他人的事迹没有太大重合。七十列传: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樗里...

关于学习的一些故事
答:有一年年假期间,他把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并一篇一篇地进行分析、校订和评价,在旁边写下批注,连《伯夷列传》里有一句被历代注家解释错了的话,他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加以校正。对其中一些精辟言论和难得的资料,郭沫若视为珍贵财宝,不惜时间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笔把它抄录下来,放在案头,...

现代人苦读书的故事
答:有一年年假期间,他把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并一篇一篇地进行分析、校订和评价,在旁边写下批注,连《伯夷列传》里有一句被历代注家解释错了的话,他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加以校正。对其中一些精辟言论和难得的资料,郭沫若视为珍贵财宝,不惜时间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笔把它抄录下来,放在案头,...

你知道《史记》中那些故事?
答: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冲冠...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竟是赵匡胤的后代
答:所以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过中国也有人怀疑这善恶报应的问题,司马迁就说过,中国人讲报应是真的吗?他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就讲到,我看社会上成功的都是坏蛋,好人都没有好报,天道说福善祸淫,是真的吗?司马迁讲这话,当然是很愤慨的。...

顾城为什么要自杀?
答:他的诗乃发愤而作,慨天道不公,不佑善人,亦司马迁《伯夷列传》之意。他在诗中灌注的是真实的自我,灌注的是只有真实生命才会具有的倔强的不息的激流,想象奇瑰,千回百曲,上则共日月争辉,下则与河山表里,论其对人类心灵的冲击力,千百年来,罕能继武。 宋太祖尝言:“使李煜以作诗工夫治国,岂为吾虏也!”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