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宝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投稿:胥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金元宝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的金元宝如图:

  元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作: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元宝起源于唐朝,在唐朝建中初期(780~783)就有使用白银支付大宗马钱(支付买马的大笔数额款项)的记录;从出土的宝物中也证实:唐代已有银制的“饼”和“铤”,也就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桌面)的船形“银铤”。把“银铤”称为“元宝”始于元朝,元朝至元三年以平淮库(当时国家银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

“元宝”这种形状在明以前是没有的。先秦有马蹄形金锭,西汉时有麟趾金,均与元宝差别很大;唐代银锭多为长立方体,宋代则为束腰板形。
唐宋银锭造型简单,堆放时能充分占用空间。而明清元宝那种马蹄不像马蹄、船只不像船只的怪状几乎无法予以合理的解释。现在人们的比较牵强的说法是:古人习惯将钱系于腰间,将元宝竖起来用布条系于腰上便于携带。
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作: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扩展资料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的发现和使用都迟于黄金,专家认为,这是银矿常与铜、铅等化合,冶炼分解技术难以掌握的缘故。因此,白银作为币材是汉武帝以后的事,作为称量货币熔铸成各种形状以便支付,始于唐宋。
元人认识白银,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当时蒙古与地中海岸的土耳其斯坦等贸易关系密切,商队往来也十分频繁,交易中使用通行的花刺子模银币;入主中原后即提高了白银的货币职能。
虽然元初时朝廷曾明令禁止民间流通和买卖金银,但百姓之间的借贷、日常交易甚至劳务报酬的支付等等以银计价,已成家常便饭。银钱的重要性体现在政府确立纸币制度后,是以白银为本钱来保证纸币发行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元宝

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我们今天所见元宝尤以明清居多。 

 

现在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500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清代的银锭器形种类最繁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又分为4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银锭铸成后,由公估局鉴定并用墨笔批明重量和成色。明清银锭的成色一般在95-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者,成色必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则很有可能是低色或赝品。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色和灰白色的氧化银。  

 

 



元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作: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元宝起源于唐朝,在唐朝建中初期(780~783)就有使用白银支付大宗马钱(支付买马的大笔数额款项)的记录;从出土的宝物中也证实:唐代已有银制的“饼”和“铤”,也就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桌面)的船形“银铤”。把“银铤”称为“元宝”始於元朝,元朝至元三年以平淮库(当时国家银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也就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其实,古代真正的元宝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真正的元宝中间部份并没有凸出来的形状,颜色也不是金黄色而是银色。它演变成今日的样子,或许是基於它原本的形状有点像棺材,深为人们所避忌。另一方面,为了让元宝的造形美观,颜色更亮丽,因而成为今天元宝的模样。

可以购买李晓萍著《元宝的收藏与鉴赏》或金德平编《中国历史银锭图录》。

元宝
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图:龙凤元宝)
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元宝起源于唐朝,在唐朝建中初期(780~783)就有使用白银支付大宗马钱(支付买马的大笔数额款项)的记录;从出土的宝物中也证实:唐代已有银制的“饼”和“铤”,也就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桌面)的船形“银铤”。把“银铤”称为“元宝”始於元朝,元朝至元三年以平淮库(当时国家银库)的白银熔铸成“锭”,凡重量达50两者,名曰:“元宝”,也就是“元朝之宝”的意思。
其实,古代真正的元宝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真正的元宝中间部份并没有凸出来的形状,颜色也不是金黄色而是银色。它演变成今日的样子,或许是基於它原本的形状有点像棺材,深为人们所避忌。另一方面,为了让元宝的造形美观,颜色更亮丽,因而成为今天元宝的模样。
熔铸成锭的金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不过,银锭作为支付手段流通始于金代。金代的白银每锭重五十两,值百贯。到公元1197年(承安二年)12月,“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至此,白银才成为法定货币与钱、钞一起通用,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种趋势的影响到了元代,终于使原来以铜钱本位改为银本位,元代起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产生了我国币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所以元代之银锭通称为“元宝”。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是元宝称呼的主要来历,但绝非指形状,而是将金银锭泛称为元宝。
银元宝到了明朝才盛行,但还不是国家的法定货币。直至清朝,银元宝始为主要的货币流通,因重量不等,所以按“两”为主要的重量单位,故又称银锭为“银两”。清朝的银锭形状变化为马蹄形的元宝,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后的元宝,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但通称为银块或银锭,此外碎银依然存在。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在全国耽叮槽顾噩该茶双偿晶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却非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之间的兑换也有一定的折算比率。鸦片战争后,外国洋银(银元)大量流入和自铸银元流行,并没有根本改变或取代银两制度的地位。直到1933年宣布废两改元后,银两才不再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7-07/17/content_6387622.htm
大明元宝: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4%AA%B1%A6&in=28547&cl=2&cm=1&sc=0&lm=-1&pn=22&rn=1&di=191304900&ln=2000

古代的金元宝是什么样子的
答:元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由贵重的黄金或白银制成,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元代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作: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元宝起源于唐朝,在唐朝建中初期(780~...

古代元宝原来长这样,网友看后直呼上当:误解了古代的元宝和银子
答:古代最常见的元宝是「 ”船型元宝”, 外形类似于一座小船,中间是平平的,两端翘起。在元宝的中间有一圈一圈的铸造纹路。如果说这种船型元宝,跟现代古装剧中的元宝还有所类似的话,这种类似一个瓦片状的元宝,就让现代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了。这种元宝有个官方名称叫做「 ”银铤”,始于唐代,也是由纯银...

古代元宝都是什么样子
答:其实,古代真正的元宝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真正的元宝中间部份并没有凸出来的形状,颜色也不是金黄色而是银色。它演变成今日的样子,或许是基於它原本的形状有点像棺材,深为人们所避忌。另一方面,为了让元宝的造形美观,颜色更亮丽,因而成为今天元宝的模样。熔铸成锭的金银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

请问!中国古代货币 元宝 的形状的由来?典故?象征意义??
答:元宝在西汉时期是那种马蹄形的,后来慢慢发展成和船样式一样的中间细两边粗,通体一样厚的,银锭,关于像中间突出来球形的那种很少见,在电视中常出现,其实中国历史上那样的很少,有也是在明清之时才稍微有些,以前寥寥无几

古代的元宝为什么是那个形状?
答:: : 并且开口内收,看起来的确就是马蹄的形状。元朝在宋朝的基础上开始把银块也提..: : 金块一样重要的国家储备,通称元宝。此时的形制还是比较多样化,比如龟状,饼..: : 芦状等等,都有。明清以后,特别是清朝,官方把马蹄形推广并且固定下来,比如..: : 锭的银子都是马蹄形。所以元宝很多...

请解惑!中国古代货币 元宝 的形状的由来?典故?象征意义??
答:“扬州元宝”在后世多有出土,一般长约14.5厘米,厚3厘米。背部镌有“元宝”阴文大字。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的发现和使用都迟于黄金,专家认为,这是银矿常与铜、铅等化合,冶炼分解技术难以掌握的缘故。因此,白银作为币材是汉武帝以后的事,作为称量货币熔铸成各种形状以便支付,始于唐宋。元人认识...

古代元宝有那几种
答:华书 九级 125元 3.钱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北洋造),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园点星。钱背:中心为蟠龙图,外环英文,左侧有阿拉伯数字29,左右下侧各一园点心。背景:清朝末年,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单位之争,币制未统一。北洋机器局更名北洋造币局,铸行较早脱离...

古代的金元宝是什么形状的
答:像一只小船,两边高高翘起,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的凸出,这三点成一条直线。

古代的元宝为什么是那个形状?
答:3. 马蹄形货币是一种类似杯状的造型,圆底,壁连续,两头开口内收,看起来确实像马蹄的形状。4. 元朝在宋朝的基础上,将银块提升为国家储备,与金块一样重要,通称为元宝。这一时期的元宝形状多样化,包括龟状、饼状、芦状等。5.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官方推广并固定了马蹄形元宝,例如清朝的银锭...

古代元宝是的图案是什么
答:首先,古代元宝的图案通常会在其正面上方印上宝座,宝座上的字样有“大明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币”等等,这些字样都代表着不同的王朝和历史时期。同时,正面图案也会印上皇帝的肖像或者宝瑞等几何图案,这些都是代表着皇权和财富的象征,而对于收藏家或者文物鉴赏家们来说,正面的图案也是他们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