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安源邮票发行背景

作者&投稿:燕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的作者是谁?采用什么印刷版?发行了多少套~

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是发行于文革时期的邮票,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具体情况如下:
文12 毛主席去安源
1968年8月1日发行
全套1枚
面值8分
发行量5000万枚
邮票设计者:孙传哲、万维生、李大玮
最新市价:380元
(以上价格是2007年7月底上海卢工邮市综合报价)

  你问的是 中国人民邮政于 1968 年 8 月 1 日发行的,《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邮票, 该套邮票志号:文 12, 全枚数:一枚, 版别:影写版, 齿孔度数:11 * 11.5 度, 票幅:40mm * 60mm, 全张枚数:25(5 * 5 )枚, 发行量:5000万枚。
目前的市场价为:(新上品)售卖价 1500 元, 收购价 1000 元, 成交价 1200 - 1300 元; 旧票价格依据品相、邮戳综合而定,相差非常大 ,可以从 50 元到500元不等。







《毛主席去安源》是油画作品名。以毛泽东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1921年)并举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为表现题材的油画。该画“开创了无产阶级美术创作的新纪元”,文革期间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和样板戏一样的地位。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创造了中外美术史上的神话,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江西省萍乡市有关部门决定依照该画原作中毛的形象,塑造一尊毛泽东青铜雕塑像,安放在萍乡市安源煤矿新建的广场上。

它是江西省安源煤矿筹办“毛泽东思想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中的一幅画。交由偶然介入的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 刘春华参与执笔创作。 1967年 10月1日该画在 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度展出。次年5月《 人民画报》以“毛主席去安源”为名、用彩色夹页首次发表了该画。 1968年 7月1日经当时 江青批准,《 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 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再次以彩色单页形式隆重、热烈、公开发表。署名为“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该画采用左右对称的图式构成,青年毛泽东占据了画面中心位置,身后是翻滚的 乌云,沉降的 地平线使群山显得低矮。他身穿长衫,手拿 油纸伞。有人批评虽然山风吹拂着 长衫,旗帜鲜明地向世人宣告:毛不仅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对该画的政治意图,1968年第9期《人民画报》刘春华撰文报道:“革命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诞生了!这幅油画成功地表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光辉形象和革命实践,是一幅热情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艺术珍品。”

其后该画被收入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课本作插图,并被仿制成上百种毛主席纪念像章、石膏工艺品等,广为传播。1960年代 杭州东方红丝织厂曾以此画为蓝本出品了巨幅织锦(2.2 x 1.5m),气势雄伟(1992年10月13日在北京21世纪饭店拍卖,以6.3万美元成交)。  执笔者刘春华因此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荣誉,官至中共 北京市委常委,经常参与外事接待等国务活动。

1968年 中国人民邮政还发行了编号”文12“的《 毛主 席去安源》(尺寸:40 x 60mm)邮票,全套1枚,面值8分。设计者为 孙传哲、 万维生、 李大玮。  发行总量5000万枚(1997年参考市价110元)。《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简称“文12”)以文革期间风靡全国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为图案,邮票由于采用大票幅40mm×60mm规格,较好地反映了油画的原貌,深受人们喜爱。  发行邮票的同时,邮电部发出通知规定:“为确保毛主席像在邮票上的尊严、清晰起见,见贴有《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的邮件,一律不得将邮政日戳盖在邮票上,应将邮政日戳盖在邮件正面空白处”。后因发现部分人钻了不销票的空子,多次使用《毛主席去安源》邮票,邮电部军管会进行了两次研究,认为邮票仍要盖销,但最好不要盖在毛主席的脸上,而是盖到邮票的左右两角,于同年11月通知恢复盖销寄发。  2013年7月1日,非洲 尼日尔将发行《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木质小型张,法国卡特印刷厂承印。面值6500西非法郎,发行量2013枚,全部有流水编号和收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