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是哪个省的?

作者&投稿:庄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银川市属于哪个省~

宁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
自治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位于宁夏平原中部,东踞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山,黄河从市境穿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经济区。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夏王陵。

扩展资料:
银川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
2、地质
银川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3、气候
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4、水文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川

  市情简介】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三区两县一市,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总面积9527.3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6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144.6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37.27万人,占26%。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29.5亿元,增长18.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分别增长13.7%和8.8%。
  历史积淀丰厚。距今3万年以前这里就有远古先民活动的遗迹;2000多年前的汉成帝时期,建北典农城,揭开了银川建城史的第一页;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此建立西夏政权;此后银川一直是历史上重要的边关要塞。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遗存,现珍存有古城池、清真寺、佛塔、古长城等60多处名胜古迹。灵武恐龙化石遗址距今约1.6亿年,是该类群在北半球的首次发现;灵武水洞沟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远古以来人类生息繁衍的历史;神秘的西夏王陵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水洞沟藏兵洞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华夏西部影视城——镇北堡,拍摄《红高粱》等上百部影视片,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
  自然资源丰富。银川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三面为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所环绕。域内高山、大漠、黄河、草原等多种自然景观并存,田园如织、沟渠纵横的水乡景色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北苍凉交相辉映。神奇的自然组合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独特的气候和独特的物产。银川属内陆干旱型气候,但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近万公顷,历史上曾有“七十二连湖”的盛景。银川地处纬度较高地区,但日照充足,夏热较短无酷暑、冬寒漫长无奇冷。银川平原属自流灌溉区,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域内盛产甘草、麻黄素等名贵药材,境内有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等20余种矿产,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约270亿吨,水、电、煤、土地等组合优势明显,被确定为全国13个亿吨矿区之一和西电东送电源点。
  文化多元鲜明。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
  区位优势明显。银川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人口约1000万,区位优势明显。银川交通便捷,现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4条国道、4条省道从境内穿越。银川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在银川汇聚贯通,机场高速公路建成使用,环城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包兰铁路纵贯银川南北,成为银川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在建设的银太铁路,将使银川与东部沿海的联系更加便捷。银川河东机场目前已开通了40多条航线,银川空港口岸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拉近了银川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水、绿、路”为重点, 大规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了一大批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工程,六横十六纵的城市路网已经形成,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城市框架逐步拉开。深入开展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节水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人居奖”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2006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了30.2%、29.4%、7.8㎡;阅海湿地公园成为我国第三个、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唐徕渠改造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312天,在西北五个首府城市排第一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以上;区域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均低于全国较低水平,被评为“中国十大安静城市”。
  创业环境优良。我们致力于发展环境的改善,着力营造“胸有四海、信立八方、尊重规则、善待竞争”的发展氛围,倡导“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出台了优化政务环境和司法环境、发展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政府。在收费项目上,对银川市本级收取的费用大部分实行减免;在投资领域上,除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以外,所有产业和领域都向外来投资者开放。在全自治区率先开展了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强化效能监察,大力治理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等问题;创新行政审批管理体制,设立了政务大厅,规范和精简审批事项,保留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管理,使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效率提高40%。银川市已被评为中国五十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之一。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能源化工、发酵及生物制药、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机械电器制造、新材料、羊绒等一强五优产业;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奶、瓜果等“两强多优”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围绕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打造“购物在银川”、“居住在银川”等品牌,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由传统的生活服务型向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型转变。我们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文教、卫生、科研等社会培训体系。在全国率先全部免除城市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在城市社区推行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在全国创造了“银川模式”;农村乡镇卫生院实行政府全额预算拨款和药品零利润销售。银川市还先后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APEC循环经济会议等重大活动,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目前,银川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被国家确定为欧亚大陆桥西陇海兰新经济重点开发城市;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把银川市的建设发展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机遇,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更为科学的规划。今后我们将深入实施兴工强市、特色建市、人才兴市、依法治市、生态优先方略,加快建设宁东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酵及生物制药基地、全国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机械电器制造基地、全国具有较大规模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羊绒及其制品生产基地、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西部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进程,力争到2011把银川市基本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今后五年和一个时期主要发展指标是,经济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工业化水平达到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达到70%。到2015年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比全国平均预期提前一个五年规划期。一个繁荣、文明、进步、开放的现代化新银川正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潮流中迅速崛起。

  【历史沿革】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距今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市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郊的镇北堡、贺兰县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区划人口】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银川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银川市 面积9579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金凤区北京中路
  兴庆区 面积 768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编750001。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金凤区 面积 290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邮编750011。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
  西夏区 面积 987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027。区人民政府驻怀远东路。
  灵武市 面积4639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邮编750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塔镇。
  永宁县 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100。县人民政府驻杨和街道。
  贺兰县 面积1600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邮编750200。县人民政府驻习岗街道。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另: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区),不列入正式区划,其核心区分布于西夏区南部及金凤区中部。

  二、银川人口

  2007年,银川市共有495822户、1487934人,户均人口3.00人。其中市辖区286931户、860821人(兴庆区162766户、470841人,西夏区67522户、226198人,金凤区56643户、163782人),占全市人口的57.85 %,户均人口3.00人;永宁县65289户、208470人,占全市人口的14.01%,户均人口3.19人;贺兰县62287户、187036人,占全市人口的12.57%,户均人口3.00人;灵武市81315户、231607人,占全市人口的15.57%,户均人口2.85人。
  全市非农业人口为949098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与2006年末相比增加32954人,增长3.60%。全市农业人口为538836人,占人口总数的36.21%;与2006年相比增加8164人,增加1.54%。其中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739575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85.92%;与2006年相比增加27722人,增长3.89%。市辖区农业人口为121246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4.08%;与2006年相比增加3403人,增加2.89 %。永宁、贺兰两县非农业人口分别为53363人和48614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25.60%和25.99%;永宁、贺兰两县农业人口分别为155107人和138422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4.40%和74.01%;灵武市非农业人口为107546人,占人口总数的46.43%;灵武市农业人口为124061人,占人口总数的53.57%。
  全市人口中男性749906人,占人口总数的50.40%;女性738028人,占人口总数的49.60%。男女比例为102:100。
  2007年全市共出生18729人,死亡4507人,自然增长14222人,自然增长率为9.69‰。其中:市辖区出生9881人,死亡2741人,自然增长7140人,自然增长率为8.45‰。全市共迁入58833人,迁出31937人,机械增长26896人,机械增长率为18.33‰。其中市辖区迁入48090人,迁出24105人,机械增长23985人,机械增长率为28.38‰。全市本年末总人口与2006年末相比增加41118人,增长率为2.84%。其中市辖区年末人口比2006年末增加31125人,增长率为3.75%。
  2007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共412295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7.71 %。其中回族386131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 25.95%,占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的93.65%。市辖区少数民族人口20586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3.92%,其中回族182781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1.23%;永宁县少数民族人口40457人,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9.41%;其中回族39114人,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8.76%;贺兰县少数民族人口47395人,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5.34%;其中回族46588人,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4.91%;灵武市少数民族人口118576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1.20%;其中回族117648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0.80%。
  2007年全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15282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1.19%;18岁至35岁464539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1.22%;35岁至60岁547443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6.79%;60岁以上的有160670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0.80%,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有104人,男42人,女62人。市辖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2225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8.85%;18岁至35岁26586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0.89%;35岁至60岁33478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8.89%;60岁以上的有97942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1.38%,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有59人,男21人,女38人。

  【交通旅游】

  对外交通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交织的立体运输网络。公路有6条国道通往全国各地,境内有高速公路125公里;铁路有包兰铁路、中宝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银川河东机场(4D级)可起降波音、空客等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北京、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成都、西安、武汉、昆明、太原、乌鲁木齐、济南、杭州、郑州、青岛、敦煌等航线。银川市自然风景秀丽,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自然景观有苏峪口森林公园、滚钟口风景区、金水旅游区、大小西湖、鸣翠湖、鹤泉湖等;人文历史景观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三关口明长城、水洞沟遗址、鼓楼、玉皇阁、海宝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马鞍山甘露寺、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等。现有国际饭店、虹桥大酒店等一批高中档旅游设施迎接各地朋友的光临。2002年银川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亿元;接待境外游客0.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6万美元。年末全市实有出租汽车9760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总数6684标台。2006年末全市拥有公交车5246辆,6193标台,运营线路网长度2575公里,客运总量10827万人次。

  银川河东机场
  银川河东机场始建于1995年,2000年12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银川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机场现有一条长3200米的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D级,停机坪为5万平方米,有9个停机位,4部旅客登机桥,可起降波音747等型号的飞机,现已开通了20多条航班,开往国内中大中城市,航班分为中停、直飞两种,多停靠西安。
  机场位置
  银川河东机场位于银川市下辖的灵武市临河镇境内,距银川市城区19公里。
  机场设施
  - 餐厅机场有两个餐厅,为回民餐厅和汉民餐厅,符合少数民族要求。
  - 休息室分为候机室和贵宾候机室两种。
  机场服务
  - 机场问讯:机场问询处 电话:0951-6912218
  - 机场售票处:银川河东机场售票中心
  机场交通
  银川河东机场有民航班车、出租车,供乘客选择乘坐。

  【主要景点】
  西夏王陵
  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 随地势布列着西夏国的9座帝王陵,200余座王侯勋臣—贵戚的陪葬墓,有佛寺遗址1处和西夏砖瓦窑10余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建筑风格独特,面积大而陵墓集中。风景区共50多平方公里,其中王陵高大雄伟,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镇北堡西部影城
  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了它,并在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电影界。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六十多部影视剧。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为特色。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被誉为“中国一绝”。因其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特殊贡献,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称。
  贺兰山岩画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贺兰口内,距银川市区60公里。山口内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画面以人类画像为主的岩画占岩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羊、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此外,还凿刻有狩猎、祭祀场面的图案和日、月、星、辰、人手、人脚及西夏文字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西夏区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令人叫绝。
  三关口明长城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系宁夏通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政府为边防安全,在三关口筑长城(明称为边墙)、设关隘,成为当时宁夏镇城防的“四险”之一。后几经重修、增筑,墙体绵延山峰之巅,山陡壁峭,地形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三关口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联属,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险。
  海宝塔
  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登临塔上,银川塞上江南风貌一览无余,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寺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寺院举办“盂兰”庙会,相沿至今。
  鼓楼
  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楼阁、角坊组成。整座鼓隹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南关清真大寺
  位于兴庆区南部,银川穆斯林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上层大殿可容1300余人做礼拜;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新月高悬。殿前两侧各建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传统节日时,成千上万穆斯林在此聚礼,从事民族宗教活动。
  鸣翠湖
  位于兴庆区东郊的鸣翠湖湿地生态旅游区,距市区8公里,邻黄河2公里,规划面积10000余亩,是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鸣翠湖有鸟类97种,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水园
  金水园旅游区位于灵武市,面临黄河,背靠毛乌素沙地。园内存黄河游船、摩托艇、内湖划船、沙滩运动场、沙浴场赛马、汽车摩托车越野等娱乐项目,世界沙滩排球比赛曾在这里成功举行。
  水洞沟遗址
  位于灵武市,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考古资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这座1919年由比利时人肯特发现的遗址,迄今已有3万年的历史。在这里发现了野驴、犀牛、羚羊、牛、猪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1.1万多件。“水洞沟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承天寺塔
  俗称西塔,位于兴庆区西南部。始建于公元1050年的西夏时期,据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其子刚满周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皇太后没藏氏为保其子毅宗皇帝“圣寿无疆”,护佑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寺院和佛塔。它与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护国寺、甘州(今甘肃张掖)的卧佛寺同是西夏著名佛教圣地。这座外观13层、内11层的砖楼阁式塔,呈八角形,高64.5米。登塔眺望,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景色令人神往,微风吹来,塔铃叮当,愈显出禅院的幽静。
  宁夏博物馆设在承天寺塔内,设有宁夏革命史陈列、西夏历史陈列、贺兰山岩画展、回族民俗展等。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展示西夏王国兴衰历史的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
  除上述景点外,银川还有贺兰山滚钟口、玉皇阁、纳家户清真寺、华夏珍奇艺术城、银川南薰门(南门)等旅游景区(点)可供游人参观。

银川所属的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银川市。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扩展资料

银川地名的来历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

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趋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1944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拓展资料: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位于宁夏平原中部,东踞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山,黄河从市境穿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经济区。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银川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银川在哪个省?
答: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银川...

银川市是哪个省
答:你好,银川市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就是你所说的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也就是所谓的省会),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这个博览会在阿拉...

银川的省会是哪个省
答:银川市的省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省)

银川是哪个省
答:银川所属的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银川市。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

银川属于哪个省
答: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是这边的一个市,是宁夏首府 银川市包含这几个区和现:兴庆,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使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分天下为36郡,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

银川属于哪个省?
答:银川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界于北纬35°14'-39°14',东经104°17'-109°39'之间,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银川是哪个省的省会城市?
答:银川是宁夏的省会城市。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自治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位于宁夏平原中部,东踞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山,黄河从...

银川属于哪个省(银川属于哪个省市区)
答:银川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省同一个行政级别,而不是省。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下辖3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为9025.38平方千米。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东临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山,黄河...

银川属于哪个省呀?
答: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境内所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为银川建城之始,自元初设宁夏府路以来,至明、清、中华民国,这里一直被称为宁夏城。1944年定名为银川市,1947年4月18日,银川市正式成立,为宁夏省会;1958年10月...

银川属于哪个省的城市(银川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
答: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城市。银川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银川市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奇、利通区、青铜峡市接壤,北与石嘴山市平罗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接壤(以明长城为界)。银川,简称“银”,也叫凤凰。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被誉为“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