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是三伏天

作者&投稿:水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是指什么时间段?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养生要以避暑为主,静以养心,多静少动。此时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宜做体操、散步、打太极等轻度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了,不宜运动量过大。


小犀牛健康家中医馆以社区为核心,辐射周围周围5-10公里,馆内养生项目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推拿、穴位按摩、调理内热、针灸、护肤美容、拔罐等多种方式,把中医药理论和中医技术应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的养生技术项目。
三伏灸马上要开始啦,随伏做艾灸理疗可提前电话预约!或者DOU音搜索“小犀牛健康家”,多项理疗项目任你选。



什么时候三伏开始 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以三伏天是从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的,也就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哦。   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1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这是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三伏天有30天,有些年份有40天的差别。   如果“夏至”当天就是个庚日,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早,例如2000年和2002年就是这种情况,在7月11日就入伏了。如果赶上“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离“夏至”最远,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晚,例如2006年和2004年就是这种情况。   今年的入伏也相对比较晚些,2012年7月18号入伏,中伏有20天,因此,今年的伏天比较长,有40天。天文专家特别强调说,虽然今年的伏天有40天,但这只是日期的一种安排,与气候变化没有关系。“伏天短了,炎热的天数也会缩短”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反之亦然。

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既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2016年夏天什么时候进三伏天 2016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三伏天里要合理作息,饮食清淡,并及时补水。
初伏:2015年7月13日至2015年7月22日庚寅
中伏:2015年7月23日至2015年8月11日庚子
末伏:2015年8月12日至2015年8月22日庚申
初伏:2016年7月17日至2015年7月26日
中伏:2016年7月27日至2015年8月15日
末伏:2016年8月16日至2015年8月25日

2016年什么时候进入三伏天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11年三伏天:
7月14日头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至8月22日结束。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个伏天共40天。
初 伏:2011年07月14日 农历六月十四 周四
中 伏:2011年07月24日 农历六月廿四 周日
中伏加强 :2011年08月03日 农历七月初四 周三(说明: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2011年中伏增加十日)
末 伏:2011年08月13日 农历七月十四 周六
正在加载三伏天
三伏天结束时间:2011年08月22日农历七月二十三周一
2012 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2013年三伏时间:
正在加载三伏天
7月13日 农历六月初六庚辰,是头伏第一天,头伏 10 天。
7月23日 农历六月十六庚寅,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2日 农历七月初六庚戌,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4年三伏时间:
7月18日是头伏第一天,头伏 10 天。
7月28日是二伏第一天,二伏 20 天。
8月17日是三伏第一天,三伏 10 天。
2015年三伏时间:
7月13日交“初伏”。
7月23日交“中伏”。
8月12日交“末伏”。
8月22日“出伏”。

2016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 三伏天怎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三伏天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夏至日是第一伏的开始第一天。
2016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是初伏的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是中伏的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是末伏的10 天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 1日
闰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38天时间请大家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随的寒气逼出来。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大家珍惜!(温暖传递)

2016三伏天时间表 2016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2015入伏是哪一天,三伏时间多少天?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初伏:7.13-7.22,10天;
中伏:7.23-8.11,20天;
末伏:8.12-8.21,10天。

夏天三伏是什么时候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1、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
2、特指末伏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的“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2005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月二十日)出伏止,前后正好四十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2005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名称 另称 介绍 : 初伏 头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终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如下: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并不固定,通常用“夏至三庚”4字口诀开始计算,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庚日就是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在...

2023年伏天是多少天从几号到几号
答:三伏天什么时候最热 三伏天最热的时间是中伏,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1个庚日结束,总共10天。三伏天热的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

2023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02、夏至三庚入伏怎么算的从夏至开始,计算到第三个名称里含有“庚”的日期,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开始的时候。只要根据干支纪年法,就能够推算出入伏的时间了,也能够提前准备好进入伏天,做好保湿和补水工作。三庚是中国的农历之中规定的三伏天已经开始了的一个标志。庚日之中的庚字的意思是甲天干、乙...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三伏天是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共持续30天或40天。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就连数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要准确数出伏天,需要了解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实际上,数伏开始的日期并不是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的,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

什么时候出伏
答:2023年三伏天是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末伏最后一天,8月20日出伏,共历时40天。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三伏天,出现...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
答:2021年三伏天:初伏是2021年7月11日到2021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是2021年7月21日到2021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是2021年8月10日到2021年8月19日,共10天。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至结束三伏 三伏天的开始以及结束时间
答:2022年一共三天 三伏天的算法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持续十天。盛夏始于夏至,至第四个庚日,结束时间为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伏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是十天。由于盛夏的天数是不确定的,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所以三伏天的天数也不一样,30天或者40天。首伏(首...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答:综述: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最热原因: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注意事项: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

什么时候是三伏天?
答:“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