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赵云到底是怎样的?虽然没有演义厉害但也不要过分贬低

作者&投稿:运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赵云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一个堪称完美的人物,或许这也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描写。但是却一直有很多人,通过《三国志》当中的一些记叙,试图证明赵云在正史当中其实是一个并不怎么样的人,甚至有些人往赵云的身上抹黑,而且乍一看分析得不无道理。但其实,评价一个人,看别人的评论是没有什么用的,还是需要自己去研究。
赵云,三国里人气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欢的三国英雄。这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关于赵云的激烈争论的文章,自己也认真阅读了《三国志》后,我渐渐修正了原先赵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受了赵云在三国历史上算不得顶尖将领的观点。但对于那些过分贬低赵云、甚至斥其为平庸的观点,我至今无法认同。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高手们指正。
一、关于《三国志》
《三国志》,一般认为作者是陈寿(233~297年,原蜀国人,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于吴亡(280年)后开始撰写的。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史应为他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由陈寿自采资料。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原是各自为书,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
裴松之(372~451年),南朝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史称《裴注》),元嘉六年(429年)奏上。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陈寿的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裴注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书达一百四十余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今天已经亡佚的。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于陈寿本书。
虽然史书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最佳依据,较之演义,其可信度绝对要权威得多,但史书并不完全等于史实。因为史书也是人写的,是人写的,就会受作者所采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影响,也必然要受作者个人情感以及当时所处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不同的史书不乏记载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原因。
《三国志》中的魏书和吴书,以当时已经传世的两国原有史书为基本材料,也就是说这两国的史书应该是在魏国、吴国未灭之时写成并存世的。当朝统治下所作的当朝史书,很难避免为本国讳恶扬善、为他国讳善扬恶的现象,其完整性和客观性多少是要打个折扣的。
《三国志》成书于晋,因此必然要为晋朝统治者――司马氏讳恶扬善。比如魏甘露五年,年轻的魏主(高贵乡公)曹髦不甘为傀儡,率数百侍从欲攻司马昭,被弑。《汉晋春秋》等史书对此事都有详细记载(1)。但在《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中却只有区区的十二个字:【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曹髦之死的背景、过程都完全隐去了。
虽然魏、晋实际上都是由权臣篡位而立国,但在形式上,它们都是禅让的产物――魏受汉禅让,晋又受魏禅让(2),是正当的朝代更替。因此《三国志》以魏为正统,魏国君主的传记称为纪,而蜀、吴两国君主的传记则称为传;因此也存在相应的讳恶扬善的问题。比如赤壁之战,是奠定鼎足三分局面的关键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亦有详细记载(3)。但《三国志·武帝纪》对曹操此次惨败的大战是这样记载的:【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虽然如此,但魏书、吴书毕竟是以当时已传世的两国史书为基本依据,因此其材料相对还算比较完整而切合史实的。而蜀国则没有现成史书,完全是由陈寿自采资料撰写。因此,在魏、蜀、吴三书中,蜀书最简略、也最语焉不详。蜀书的不完整性以及与史实的偏离度,应该是三书之中最大的。
二、关于《三国志》里的赵云
《三国志·赵云传》十分简短,即使加上裴松之注所引的《云别传》等史料,整体上仍然很简短,战绩记载很少。很多人以此为依据,对历史上的赵云给予了质疑和否定,认为他只是一个平庸的将领。对此,我持异议。
1、关于赵云只是一个保镖。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网友天变雨纹曾写过一篇很好的文章,里面否定了这种说法,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不能因为赵云早期做过刘备的主骑,长阪时又救过甘夫人和后主,就断言他的身份是保镖。象典韦和许褚,《三国志》里都是明明白白点明了他们是曹操中军宿卫、主要职责是护卫主公的。倘若赵云的身份和他们一样,《三国志》里不会不点出来。另外,【先主入蜀,云留荆州】,刘备统兵入川,而赵云却留在荆州,他不是保镖就已经很清楚了。至于【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明显是一员统兵的将领,典韦和许褚都没有过这样的统兵经历。
2、关于赵云的战绩记载。
在《三国志》里,赵云的战绩记载确实很少。但是,正如我前面说过的,蜀国原本无史,也就是说原始的史料记载缺失,完全是靠陈寿去采集的;加上陈寿奉魏为正统,因此蜀书是三国里最简略、也最语焉不详的一书。不仅仅是赵云,象关羽、张飞这样公认的名将,在《三国志》的记载里都是很简略的。关羽除了白马刺颜良以及襄樊之战外,并无其他战绩记载;张飞除了长阪据水断桥、与诸葛亮入川、巴西败张郃以外,也缺乏其他的记载。这两个人的战绩记载,比起魏五子良将、曹、夏侯等人远远不及,但陈寿对他们的评价却是:【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可见,《三国志》里对蜀将的战绩记载都很少,有其客观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赵云一人,也不足以成为否定赵云的理由。
3、关于赵云的谥号。
赵云死后,追谥顺平侯。有人觉得顺、平二字均和骁勇善战挂不上号,因此把这也当作赵云能力和功绩平庸的一个证据。但是,谥号只是一个尊荣称号,不是非要使用勇、猛、壮这样的词的。比如:夏侯惇和曹仁均谥忠侯,夏侯渊和乐进均谥愍侯,曹洪谥恭侯,张飞谥桓侯,这些名将的谥号又能说明什么?
4、关于陈寿对赵云的评价。
陈寿评曰:【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看到爪牙一词,很多人把这个评语也当作贬低赵云的依据,其实是完全误解了作者的本意。
陈寿将黄忠和赵云并论,喻为爪牙,比作灌、滕。
(1)、强挚壮猛:是强壮勇猛的意思,黄忠和赵云都是猛将,这个应该没什么异议了。
(2)、爪牙:这是猛兽最具杀伤力的两件武器,如果没有了爪和牙,猛兽就成为废物了。所以,爪牙一词在这里显然是褒义词,形容黄忠和赵云是蜀汉集团里最骁勇的将领之一。
同样曾被喻为爪牙的,还有曾以七千人大破东吴十万众的曹魏名将张辽和李典。《三国志·张辽传》:【六年,(文)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张辽在魏五子良将传中位列第一,战功赫赫,深受曹操父子器重喜爱,恩遇极隆(4),被不少人视为三国第一名将。张辽死后,曹丕为流涕,后来又追念他和李典之功,下诏表彰,以爪牙称之。爪牙怎么也不会是一个贬义词吧?!
3、灌、滕:即汉朝开国名将灌婴、滕公夏侯婴。灌婴年纪虽轻,但冲锋陷阵,作战英勇――【疾斗】、【战疾力】、【疾战】、【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为刘邦骑兵统帅,曾率兵穷追项羽,破之,迫使项羽自杀,扫平了刘邦称霸的最大障碍。夏侯婴(即夏侯惇之祖)统领兵车部队快速攻击,作战勇猛――【以兵车趣攻战疾】。其战车部队虽然攻坚不如步兵,却可横扫千里,长驱直入,为刘邦迅速入关、攻破咸阳立下大功。在刘邦开拓帝业,以及称帝后平定诸王叛乱的峥嵘岁月里,此二人均历战无数,战功赫赫,封赐极隆,俱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将(5)。陈寿将黄忠、赵云比作此二人,是一种很高的赞誉。只要看看《史记》里灌婴和夏侯婴的传记,就很清楚了;而赵云只是一名平庸将领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
三、总结
虽然《三国志》里关于赵云的战绩记载很少,但蜀书与魏书、吴书不同,本身就缺少原始的历史资料;加上陈寿著《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整部蜀书都相当简略,对关、张、马、黄、赵的战绩记载都很少,因此不能凭此而否定赵云。陈寿将这五个人同列一传,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至于陈寿最终的评价,显然是对赵云的高度赞誉而非贬低。因此,赵云在历史上的能力虽然不能与演义中那样相提并论,但肯定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出色将领,绝非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平庸。
另外,赵云忠、义、仁、谦,在人品上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他劝刘备将成都田宅归还百姓、力谏刘备伐吴,都是战略层面上的眼光,是具备政治智慧的人物,在见识上比一般谋士还要强,这对于一名武将而言是很不简单的。

不谈《三国演义》,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答:正史《三国志》中却无“五虎上将”之说,想是后世小说家杜撰的情节。史料中真实的赵云,只是被刘备封了个征南、镇东将军,与小说中的“五虎上将”比,几乎相当于元帅与将军的身份落差。其幕后真相,直让人困惑不解。史上真实的赵云,出众的能力和其所立的功劳,与他的官阶和待遇...

不谈三国演义,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答:先说赵云是个什么样的人,赵云表面看似很勇猛,是一位武将,但是武将透露了文官的气质。赵云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也很擅长政治谋略,所以刘备不重用他可能是心存戒备。就像现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有时候也是很难收到欢迎的,刘备怕这个很优秀的人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吧。赵云不被重用,是由于...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他有何功绩?
答:陈寿对《三国志》的评价,对赵云的评价并不低,尤其是赵云与关张马黄做并列传,这正好有了后来蜀汉五虎上将之说。就三国大事看,赵云也值得上去做并列的传记。护主、开辟新疆、北伐都值得一提。因为北伐失败,他被降职。上至诸葛亮下至所有人都受到了惩罚。赵云并没有受到责罚,所以在他死后,赵云仍然...

正史中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在演义中都没有被夸大)
答:让曹军认为里面有援军,所以曹军就撤退了。综上两方面的考虑,赵云的厉害之处也就是表现出来了。总之,通过以上关于正史中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在演义中都没有被夸大)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正史中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在演义中都没有被夸大)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正史上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答:喜欢看演义的人,他们眼中的赵云,必定是一员猛将,他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都不是他的对手。然而,正史中的赵云,却连“五虎上将”之一都不是,他终其一生只是一个杂号将军。那么,正史上的赵云,他的武艺究...

历史上的赵云是什么样的 赵云为何没有让人重视
答:综上所述,史书中的赵云距离真正的名将,或许差得很远。演义版的赵云谁都爱,历史上的他无法跟真正的名将比肩。在《三国志》及相关记载中,反而是赵云屡次劝说刘备的谏言比较出彩。可他是将军啊,将军要出头,要让后人牢记,到底还是要在战场上出彩,能主持几次能对历史走向有影响的重大战役。比如关羽,不说水淹七军之战...

正史中的赵云能力到底如何?
答:但正史中的赵云虽然稍逊于演义中的形象,但确实是文武兼备的真英雄。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听赵云自报家门“常山赵子龙”。赵云是常山真定人,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河北正定。赵云生活的时代,正值汉末军阀混战。当时赵云受本郡的推举,带着一支人马投奔了公孙瓒。可是,不久赵云便发现公孙瓒并非是其心目中的...

正史中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赵云有演义中的那么厉害吗_百度知 ...
答:我原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双了,不想此人竟然比吕布还要勇猛”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赵云在历史上的形象却还是相当正面的。否则的话,演义中想要把赵云写成忠勇无双的猛将都没有机会。演义中的赵子龙无比勇猛,那么正史中的他又是怎样的呢?赵子龙,一个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中,都赫赫有名的虎将 ...

赵云在正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物?
答:刘备仅仅是封马、黄、张、关四人为左右后前将军而已,更何况操对之于诸、韦二人的君臣感情远远不是刘备与赵云的关系可以比较,刘备自始自终并不曾重用过赵云,刘备在正史上是出了名的御人有术,倘若赵云如同演义中所说万人之英,刘备又怎可能让赵当个小小的保镖?以上言论,可供参考 ...

《三国演义》中是名震四方的猛将赵子龙,为何在正史中却如此的不...
答:原因很简单,之前大家对霍峻的了解不是很多,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有霍峻这么一人物;当我们突然看到霍峻有如此战绩的时候,对他的好感度,就会突飞猛涨,就会感觉他特别特别的厉害;这就是前后的“落差”所致;那么!正史中的赵云表现究竟如何呢?有哪些战绩支撑?能否称为一代“名将”呢?当你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