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作者&投稿:满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学习例5。

  (1)出示例5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2.学习例6。

  (1)出示例6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7。

  (1)出示例7。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习例8。

  (1)出示例8。

  (2)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4)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课后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

  (28+25)×4= ×4+ ×4

  15×24+12×15= ×( + )

  6×47+6×53= ×( + )

  (13+ )×10= ×10+7×

  2.判断对错。

  (1)39×22-39×2=39×22-2 ( )

  (2)39×22-39×2=39×(22-2) ( )

  (3)39×28+39×72=39×28+72 ( )

  (4)39×28+39×72=39×(28+72) ( )

  (5)39×12=39×(12-2) ( )

  (6)39×12=39×(10+2) ( )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自己生成“用符号记录整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1.在家里,你最喜欢谁?我也作了一个调查,咱们班很多同学是爸爸和妈妈很早起来为你准备早点、接送上学,辅导作业。

  2.爸爸和妈妈都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3.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我听说张磊和杨军都是李新建的好朋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5.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策略] 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触动学生的道德碰撞,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开放探究,建构规律

  1.情境引入

  讲本学期开学,学校要为一、二、三年级更换桌椅情况:

  (课件播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

  学校为一年级更换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二年级更换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三年级更换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2)请同桌两个同学选一个问题在练习纸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3)说说你的解题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另外一种方法呢?解释一下。

  (4)谁愿意接着汇报?

  2.第一次发现

  (1)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每一组算式的结果相等。

  (2)我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来连接,行吗?为什么?

  板书:(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3.第二次发现

  (1)再观察这三组算式,还有什么发现吗?

  (2)同学们,你们的发现是不是只是一种巧合,一种猜想呀?能不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呢?

  (3)每人举出一个例子,写在纸上,然后请同桌帮助验证

  汇报交流: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一些吗?举的完吗?

  4.归纳总结:

  (1)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桌说说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2)请看大屏幕,你们的意思是这样吗?小声读读。

  (3)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5.个性化理解

  (1)你能用比较喜欢的形式来表达上面的这些等式吗?比如用字母,图形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2)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讨论,然后汇报)

  (3)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感觉怎么样?

  [策略]针对众多的数学事实,不急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是让学生运用朴素的语言概括出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既是“乘法分配律”知识的雏形,更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渐进台阶。在此基础上引出规律,水到渠成。尤其是,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示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是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规律意义的个性化感悟。

  (三)激活联系、应用规律。

  1.请你把相等的两个算式连线。

  (8+13)×4 41×(3+27)

  3×(21+6) 7×5 +8

  41×3 +41×27 3×21 +3×6

  7×(5+8) 8×4 +13×4

  (1)你为什么连得这么快?是计算了吗?

  (2)这两个算式之间为什么不连了?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来解释吗?

  2.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83+17)×3=□×□○□×□

  10×25+4×25=(□○□)×□

  (1)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填写的。有不同意见吗?

  (2)分别说说转化以后的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比,哪一个让我们计算起来感觉比较简便了?为什么?

  (3)小结: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灵活选择算法,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策略]多种练习也是一种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深化理解、蓄积“能量”的过程,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

  3.联系旧知、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谈话:“乘法分配律”在过去学习中用过吗?咱们回顾一下。

  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练乘法竖式计算,看大屏幕。乘法竖式中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看出来了吗?

  [策略]引导学生联想知识用途,勾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凭借亲自计算得到的感悟领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广泛运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有什么想法?

  (五)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

  (a+b)×c = a×c+b×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哪些
答: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哪些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季如风灬的微笑 2016-05-03 · TA获得超过10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

18*9*5=18*5*9是什么运算律
答:18*9*5=18*5*9是什么运算律是符合乘法交换律的算式。乘法交换律 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涉及:在两个数的乘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具体说来就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
答: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高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里,要做好学生复习的教导,我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103×63简便计算
答:103x63 =(100+3)x63 =100x63+3x63 =6300+189 =6489 原理:利用整十,整百之类的书计算起来很便捷,将复杂的103看做100+3,可以简化计算步骤。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分配律
答:2016年人教版四下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一、复习引入 1.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的性质1 a-b-c=a-(b+c)减法的性质2 a-b-c=a-c-b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8个是什么?
答:3、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作乘法交换律。多数相乘,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其积不变。4、乘法结合律: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涉及:在两个数的乘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因数...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公式
答: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公式如下:加法运算分为:加法减法和加法组合法。乘法运算分为:乘法交换律、乘法组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除法属性:商不变的减法属性:差不变的十进制属性。加法交换定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并且是不变的。这就是加法交换定律。字母公式:a B=B a示例(简单计算过程):6 18=18 6=24...

现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中有哪些数学定律
答:现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中有以下这些数学定律,供这位同学参考使用: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

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人教版
答: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人教版,一起来看看吧。 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人教版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答: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