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姓甚名谁?

作者&投稿:朝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项羽和虞姬的墓地在哪?~

皖北灵璧县城东十五里、宿州至泗县公路南侧有虞姬墓。墓高五米,圆顶。墓前立石碑三块,碑高3.5米,宽1.5米。中间一块,上书“西楚霸王虞姬之墓”。两边的对联是:“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也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上面横书“巾帼千古”。东边的石碑刻着:“民国十四年重修虞姬墓碑记”。字数较多,在此不便录出。西边的石碑刻着:“光绪二十七年杨兆鋆题的一首《虞美人》:‘楚歌声里愁云起,夜帐明灯里。擐衣献舞拭龙泉,拼却一腔热血洒君前。顾骓无语军情变,似雪刀光乱。桃花片片堕东风,化作墓头荒草泪丝红。’”墓后和两侧,有几百株苍松翠柏连成一片,一年四季,清风飒飒,小鸟飞鸣,常青不凋。墓前的甬道直通大门。甬道两边,以茂密整齐的冬青为围栏,围栏内种植各色花草,从春到秋,姹紫嫣红,馨香怡人。门楼座南朝北,飞檐凌空,端庄大气。门楼上镶嵌着灵璧大理石,雕刻着“虞姬墓”三个字。墓区后面有一排史料室,为青砖灰筒瓦的仿古建筑。室内有项羽的塑像和花圈挽联。墙壁上,挂着颂扬项羽和虞姬的许多诗词字画。这座虞姬墓,是“文革”后重建的。原来的“文革”中惨遭破坏。虞姬墓占地四十余亩,后傍阴陵山,前滨新汴河,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名项羽,故居宿迁市城南梧桐巷,即现今“项王故里”。虞姬,宿迁市沭阳县虞家沟人。宿迁与沭阳比邻,两地人民从古至今亲密友好,互相来往,互通有无。还因为项羽和虞姬结为婚姻,至今宿迁人和沭阳人互称“老表”。由此可见两人在当地影响之大。

霸王、虞姬墓何以建造于此?因为这里是他们的丧生之地和葬身之地。霸王自刎乌江,虞姬饮剑楚帐,地点都在灵璧县境内。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重重包围在垓下(灵璧县东南)。项羽几次突围都失败了,军队伤亡惨重。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投降汉军。这就是“四面楚歌”成语来源。项羽恼闷愁肠,郁郁寡欢,独自在军帐中饮酒。忽听四面喊杀声骤起,越来越近,知道汉军已突破楚军阵地,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听了泪如雨下,知道丈夫急要突围,又挂念她的安危。思虑既定,便以歌和之:“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起舞。她为了鼓励丈夫突围,解除其后顾之忧,不惜自刎而死。这就是“霸王别姬”的故事。虞姬死后,项羽骑上乌骓马,带领几百名士兵奋力拼杀,冲出重围,逃到乌江渡口。这时身边只剩下几十个士兵,而且前有乌江,后有追兵,无路可逃。《史记.项羽本纪》载,此时有一船夫驾舟而来,欲渡他过江;项羽自觉大势已去,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遂拔剑自刎。这就更加悲壮。所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赞美项羽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以成败论英雄。”果真如此,项羽算得上失败的英雄了。至于虞姬,更是女中豪杰。所以她的墓碑上刻上“巾帼千古”。就连大作家曹雪芹也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五美吟》赞美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引剑何如楚帐中。”

项羽和虞姬在危难之时,生死关头,还表现得这么临危不惧,互相关心,情深意重,说明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这并非单独根据《霸王别姬》的史实推测臆想,还有他们最初的爱情故事为依据。

在宿迁和沭阳一带,广泛流传着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说有一年,宿迁庙会,项羽和虞姬都去赶会。庙中有一千斤铜鼎,许多人围观,却无一人搬得动。项羽说“让我试试”。说着抓起铜鼎高举过头,并绕场一周,然后轻轻放回原处,竟然面不改色。在场人无不喝彩。这便是“霸王举鼎”的故事。为此,宿迁市大街上塑了一座“霸王举鼎”的雕像。如今竟成了宿迁的市标。虞家也是习武之家,崇慕英雄,从此虞姬深深爱上这个力大无穷的小伙子,回到家即把此事告诉了父母和哥哥虞子期。子期称奇,询问此人姓甚名谁,哪里人氏,虞姬红着脸说“没便问”。子期急欲结识项羽,决定亲往宿城打听。他很快打听到项羽其人,就直接到家里拜见他,诉说仰慕之意。也是惺惺相惜,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朋友。分别时,子期再三邀请项羽到他家做客,项羽爽快答应了。不久项羽启程到虞家去。刚到村头,就听有人大呼“救命”,说河里有人落水。项羽立即跑去救人。不想救出的竟是虞姬,虞子期的妹妹,他当即送她回家。虞家感谢救命之恩,一定留他多住几日。项羽和子期每天一处谈武,练武,相处亲密。虞姬不断来看项羽和哥哥练武,送茶送水,十分勤快。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项羽很快就喜欢上她。子期看在眼里,告知父母。不久两家爱好,便缔结了婚约。后来项羽在江东起兵,虞子期前往投军,成了项羽帐下一员大将。他把妹妹带来军中和项羽完婚。从此虞姬跟随项羽转战南北,同心同德,不离不弃,直到为鼓励丈夫突围自刎而死,走完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项羽是历史人物,对他的成功失败,优点缺点,历史早有评论,也不是我这篇短文要说的。但是,对于虞姬,对于她和项羽之间的真挚爱情,对于她在项羽身陷绝境、犹抱一丝希望时所表现出的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果敢精神和悲壮情怀,确实感天撼地、催人泪下,无愧“巾帼千秋”的赞誉。古人评论她“红颜薄命”,不错。但是“薄命”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是丈夫项羽的失败造成的。在封建社会,夫贵妻荣。丈夫失败了,她自然难逃“红颜薄命”的命运。即使刘邦的妻子吕雉处在虞姬的地位,命运亦是如此。是刘邦的成功使吕雉的才能得以发挥。项羽的失败,造成了虞姬的“红颜薄命”;但是,也成就了她“巾帼千秋”的英名。

别怕失去 - 陈柏宇
词:黄凯琪
曲:C.Y. Kong & Davy Chan
世界看似这秒要沦陷
末日就象是日要降临
路上站着十万个孤苦灵魂
每段故事际遇也邻近
别离后来未忘某个人
习惯辗转倒后行
记性太富有 弱者挤出眼泪怀旧
惯性去悔疚 实际是自己亲手背负了石头

哪个人没有失去 失恋后哪需唏嘘
懒理姓甚名谁 难敌到最高就会倒退
占有时别怕失去 松手后记忆一堆
也会逐步蚕食去 逆向分针往后退
最尾再看过去半程路
幸在绝路划下了句号
旧日重视或已轻于鸿毛
壮烈故事葬下了坟墓
淡忘诺言活埋了愤怒
誓愿要走出这地牢
记性太富有 弱者挤出眼泪怀旧
惯性去悔疚 实际是自己亲手背负了石头
哪个人没有失去 失恋后哪需唏嘘
懒理姓甚名谁 难敌到最高就会倒退
占有时别怕失去 松手后记忆一堆
也会逐渐流逝去 逆向分针远赴流水
岁月如水
记性太富有 弱者挤出眼泪怀旧
惯性去悔疚 实际是没法再追究
哪个人没有失去 失恋后哪需唏嘘
懒理姓甚名谁 难敌到最高就会倒退
占有时别怕失去 松手后流过的泪
也会逐步蚕食去 逆向分针往后退
(往后退)
每段故事际遇也邻近
别离后来未忘某个人
但是也必须继续行 追忆过
继续向前行

  虞姬有四个称呼:虞、虞美人、虞夫人和虞姑娘。项羽称虞最多,有时也叫她虞美人,其他将士称虞夫人,亚父范增有时称虞姑娘,没有人叫她虞姬.虞姬姓甚名谁,这是个问题。项羽与虞姬的故事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而“本纪”里是说“有美人名虞”,没有说“有美人姓虞”,也没有说“有美人名虞姬”,而且在那首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诀别歌里也是“虞兮虞兮奈若何”,而不是“虞姬虞姬奈若何”。
  还有一种说法是虞姬姓虞,《辞源》备有此说,罗怀臻编剧从此说。《西楚霸王》里,虞姬是虞国贵族。但无论姓虞还是名虞,总之,姬字没有着落。以“本纪”说,美人名虞,没姬的事儿;以罗怀臻说,虞姬姓虞,仍然没有出现姬的影子,那么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秦汉及其以前,文献里女子叫什么姬的很多。这些姬总体上有三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这个比例最大。上古时期,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大氏小,氏是姓的分支。那时姓很少,文献中常见的也就那么几个。姬是当时的大姓,黄帝姬姓,周天子姬姓,后来许多姓氏皆从姬姓分化出来,包括笔者的焦姓。女子称姓,这是当时的习惯。鲁晋郑卫虞虢吴燕等国皆姬姓,姬姓多,所以文献中叫什么什么姬的女子也多,如秦姬、赵姬、晋姬、孔姬、昭姬等等。这些姬都是她们娘家的姓,前面的秦赵晋孔等,或是她们娘家的国名,或是她们丈夫的国名、姓氏或号。
  姬的第二个含义是古代妇女的美称。一般说来,如“吴姬越女”之类,这个姬就是美称。姬的第三个意思是妾,如吕不韦姬,即吕不韦的妾。对照上述三个含义,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类似于女士,亚父称虞姑娘比较接近虞姬的本义。

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吴中虞氏美女(估计也是当地贵族)一说名虞妙弋,今沭阳县颜集乡人。慕项羽名,嫁与项羽为妻,陪伴左右。

秦末重生之我是项羽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答:项羽称虞最多,有时也叫她虞美人,其他将士称虞夫人,亚父范增有时称虞姑娘,没有人叫她虞姬。散场之后,有观众谈论:虞姬不是姓虞名姬吗?怎么连一个虞姬也没有听到?虞姬姓甚名谁,这是个问题。项羽与虞姬的故事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而“本纪”里是说“有美人名虞”,没有说“有美人姓虞...

害死吕布祸首的到底是谁?
答:只可惜如此左右吕布的妇人,历史却未有记载其姓名,反是“貂蝉女”闻名天下。也罢,吕布这种喜欢睡属下老婆的人,又要记载他老婆姓甚名谁做什么?吕布这等匹夫之勇,且不论他能不能征得天下,纵使给他天下,也是重蹈汉末后宫、宦官之乱。倒是他曹孟德眼睛明亮,虽说早年也是飞鹰游侠之辈,却明了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