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都有什么习俗

作者&投稿:郸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月二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百姓要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除此之外,民间饮食为了取吉利还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在这一天妇女为了避免伤了龙的眼睛还忌动针线。另外,在南方,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拓展资料:

1.二月二习俗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二月初二,龙抬头,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
2.二月二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3.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月二习俗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习惯,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二月二的习俗有哪些

二月二习俗

吃龙鳞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
在天津,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煎龙鳞。
据天津民俗专家王利文介绍,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这天的民俗吃食多带个"龙"字,如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天津人这天的节令吃食"独一份儿":讲究吃"煎焖子"。
"煎焖子"叫"煎龙鳞",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出黄嘎儿来,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
王利文说,天津的焖子跟各地的凉粉、粉皮属于同类食品,是用淀粉调水熬熟呈流质状,经冷却而成的。天津焖子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焖子要用平底铛,少加些油,慢火煎到双面微现焦黄。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蒜泥、醋、酱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清香爽口,余味绵长。
民俗专家说,焖子有凉粉一样的"凉性"。将近早春,人体里阳气萌动,又时有春寒,焖子煎热了吃,凉热兼顾,跟节令配合非常得当,尽现中国饮食的养生之功。
当春龙节到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理发(有习俗正月理发死舅舅)。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山东省汶上县】在山东,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特别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闻名中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远在新疆、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加这个物质交流大会。这天天明后,太阳未出前,习惯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用砖压好,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用草木灰撒在墙根,念叨“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传说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就是有这些害虫,也不会伤着孩子。还有吃炒豆子的习惯,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这天炒好,相遇时相互交换吃。也有用糖炒制的,但主料是黄豆。孩子们走到那家,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炒蝎子爪(既炒的黄豆),大娘婶子给一把”,料豆(既炒的黄豆)成了招待的主品。人们吃着料豆去赶二月二的土地庙子会,玩耍、购物、交流、看戏等。学生们到了学校,更是热火朝天,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览会,嬉笑品尝,看谁家的手艺好。这天不允许喝糊犊(用面粉做成的汤),特别是家中有属龙的更是不行,传说怕糊龙眼,
命不长寿,这天只能吃面条、水饺。水饺馅子是从农田中挖的荠菜、春节的肉,加以佐料制成。县城在这之前就有卖荠菜的。这天妇女不能在房中梳头,不然,屋中会掉蚰蜒。过了二月二,农民就开始忙农活。[山东汶上的民俗]【竹林听书编辑】【山西省】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西北】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东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发鞭炮。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
1、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吃豆子,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好兆头!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龙抬头。民间传说,这一天是龙王苏醒的日子,龙头高昂,象征着阳气提升,万物复苏。
吃龙头菜,昂首望苍穹
二月二这天,人们少不了要吃“龙头菜”,意在祈求一年好运。龙头菜一般是春笋、豆芽、萝卜条等时令蔬菜,寓意“节节高升”、“财源滚滚”。吃的时候,嘴里还要念叨吉祥话,比如“龙抬头吃龙头,好运当头”、“龙抬头吃春笋,步步高升”。
剃龙头,健康鸿运来
传说龙有鳞,而二月二又是龙抬头,所以这一天剃龙头,寓意着辞旧迎新,去除霉运,健康顺遂。现在,二月二剃头已经演变成一种理发习俗,人们在这天去理发店修剪头发,祈求一年平安无虞。
打太保,驱邪保平安
有些地方在二月二这天有“打太保”的习俗。太保指的是一种用*扎成的人形,人们用竹竿抽打它,以驱邪避害。据说,太保是瘟神的手下,打太保就是驱逐瘟神,祈求健康平安。
祭祀龙王,祈雨保丰收
在古代,人们认为二月二是龙王苏醒的日子,因此各地都会举行祭祀龙王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的供桌上摆放龙王画像、龙王书、水果、香火等,表达人们对龙王的敬畏和祈福。
放龙灯,祈福纳祥
二月二晚上,人们还会放龙灯。龙灯一般用纸扎成龙形,里面点燃蜡烛,使其在夜空飞舞。放龙灯寓意着祈福纳祥,护佑家人平安幸福。
耍龙灯,舞出喜庆
有些地方在二月二这天有耍龙灯的习俗。龙灯用彩布扎成龙头、龙身、龙尾,由舞龙队表演舞龙。龙灯上下翻腾,舞姿威武,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踏青赏春,春意盎然
二月二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这一天,人们走出家门,到郊外踏青寻春。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天地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踏青赏春不仅可以亲近自然,陶冶情操,还可以舒缓身心,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二月二什么习俗
答:2. 照房梁 在北京等地,二月二有照房梁的习俗。人们点燃蜡烛,照遍房梁和墙壁,以驱赶蝎子、蜈蚣等害虫。这一传统反映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3. 回娘家 二月二亦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传统习俗规定,正月媳妇要住在婆家,到了二月二才能回娘家。因此,民间有“二月二,接宝贝儿,...

二月二,有什么习俗,你有哪些不知道?
答:但是因为2月2又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日子,所以大家都攒到这一天,去理一个神清气爽的发型来寓意接下来一年的好运气。除了2月2剪头发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习俗我们不知道,例如在这一天要吃跟龙有关的食物,然后还要祭祀土地庙。一、吃与龙有关的食物为了在2月2这一天讨一个吉利的好彩头,所以要吃跟龙...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风俗
答:二月二龙抬头,俗称“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天庆祝“龙抬头”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经过千百年的沿袭,龙抬头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庆祝形式。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吧。 1.引钱龙 ①山东地区用灶烟在地面画一条龙。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答:这个吉祥的日子,虽然各地叫法不同、庆祝的方式不同,但象征着祥瑞的寓意是相同的。那么,二月二有哪些习俗及禁忌呢?二月二,剃龙头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民间俗信,正月不剃头,所以到了龙抬头这天也成为剃头理发的好日子。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都有哪些习俗?
答: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春天来了,万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春耕也由今天开始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各地有很多有趣的习俗,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理发。根据民俗习惯,正月里是不能剪头发的,否则会对舅舅不利。所以在二月二这一天,人们都会去理发,让自己这条“龙”抬一抬头,...

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的习俗有哪些
答:“二月二”就是指龙抬头,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在南方沿海地区,二月初二主要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我国民间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吃猪头等习俗。其中,“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答:人们对这一活动寄托着两个愿望:一是引回了“钱龙”,象征着有钱、富贵,这一年生产兴旺发达,生意兴隆昌盛。二是认为引回了龙,蛇蝎百虫都不敢出动了。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差,“百虫”肆虐,疾病流行,人们以躯百虫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体健康。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剃龙头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

二月二有哪些传统习俗
答:1、迎福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又叫青龙节,这一天往往在节气“惊蛰”前后,很多动物开始从冬眠的状态中苏醒过来,在这一天,人们出去踏青郊游,采摘一些蓬叶,拿回家,在门前进行祭拜,这个是有“迎接福气”的意思。2、春耕习俗,在这一天,人们开始春耕,大家小户使用耕牛,预示着今年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

二月二有哪些传统习俗
答:5. **禁忌事项**:在二月二,一些传统禁忌也需被遵守,如避免在这一天洗头、穿着鲜艳衣物、踏青出游、动土等,同时,借贷金钱或物品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综上所述,二月二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传承文化和风俗的重要时刻,人们通过庆祝习俗和遵守禁忌,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二月二有什么风俗习惯
答: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 ,万万得罪不可得罪。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