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儒家思想

作者&投稿:宿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朝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理学。

宋明理学:
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
①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②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2、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①代表人物:
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
南宋:朱熹、陆九渊;
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②主要派别:
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
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
③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
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的特点:
1、首先是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例如“太极”、“天理”、“心”等,从而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其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3、再次是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例如吸收禁欲主义思想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理学的产生:

1、历史条件:
学术界的权威看法是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中的观点。他们认为:“在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势力的递嬗,庶族地主取代身份性地主的统治地位;
农民战争对财富平均的新要求;
民族矛盾的尖锐;
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政治条件。经学笺注的没落;佛学与道教思想的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构成了宋明理学所由产生的学术思想条件。宋明理学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些历史条件下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治思想。
还有学者认为,理学的产生与上述政治、学术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应是北宋建国八十年后,在政治上,皇帝绝对集权或专制,对外屈膝苟安,兵变与农民起义频繁,上层统治者极度荒淫,“三冗”问题严重等;在思想上,大力宣扬文治,学术上主张儒、释、道合流,思想禁锢等。
2、理解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是指当时学者们从道统观念出发所说的符合先秦儒学精神的正统儒学。程颢“自家体贴出”了“‘天理’二字”,这就将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表达成“天人一理”的形式了,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也就被“理”代替了,宋明理学也就由此得名。
宋明理学所谓的“天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所谓万物只是一个天理。朱熹更把天理视同三纲五常,升格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由此推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论断。王阳明的心学则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将良知视为天理。
宋代理学的发展:

宋代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理学的产生,适应了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学的开创、奠基和集大成三个阶段。
①理学开创于北宋初期,当时名儒孙复等人有感于五代君臣父子伦纪的破坏,大力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宣扬儒家道统说。在治经过程中,不重章句训诂,而以阐释义理为主,这些都对后来理学的形成发生重大影响。宋仁宗庆历年间,周敦颐在他的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中,已经开始使用“理”这一概念,只是尚未置于哲学最高范畴加以阐述。周敦颐以极其简洁、抽象的语言,论述了宇宙生成和万物化生的问题,提出了一切本于“太极”的观点。
②宋神宗熙宁前后为理学的奠基阶段,张载和二程(程颢、程颐)被视为奠基人。张载以“气”为万物的本体,二程以“理”为万物的本体,并对“气”和“理”这对重要的范畴各自作了论述。二程把“理”作为万物的本体,认为“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只是一个理”。张载和二程提出的命题,成为宋明理学的命题,从而将董仲舒的天人之学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③南宋时期为理学的集大成阶段。朱熹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糅合佛教及诸子之说,建立了一个博大繁杂的逻辑体系。与朱熹同时期,在理学内部还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陆九渊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他以“发明本心”为宗旨,奠定了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基础。

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发展,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在宋代,以程毅、程昊、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很多,程朱学说的产生和成熟,标志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巅峰时期,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思想支柱,是宋朝三百年来对中国的最大贡献“程朱理学”是宋代儒学的结晶作为宋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的学术思想流传已久。朱熹...

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宋代发展为理学。先是二程,后是朱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

儒家思想在宋朝 明朝分别形成了什么体系
答:心学 陆九渊 王阳明 宋代的思想界非常活跃,产生了以程颐、程颢兄弟及朱熹为代表的众多思想家,程朱理学的出现、成熟标志着中华文明发展到了顶峰阶段,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思想、灵魂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并进而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思想支柱,这是三百年宋朝对中国的最大贡献。“程朱理学”是宋朝时期儒家思...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发展成什么学说?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是谁?
答:程朱理学,朱熹

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在汉代以前,所有的君王都从祖先那里继承君位,而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君临天下后就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不受命于祖,董仲舒提出君王受命于天。据此,他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3、针对土地兼并问题,他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

儒家思想 影响 宋朝
答:宋代的思想界非常活跃,产生了以程颐、程颢兄弟及朱熹为代表的众多思想家,程朱理学的出现、成熟标志着中华文明发展到了顶峰阶段,对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思想、灵魂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并进而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思想支柱,这是三百年宋朝对中国的最大贡献。“程朱理学”是宋朝时期儒家思想的结晶。朱熹的学术...

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发展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它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儒学在宋明时期有何新的发展
答:1、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北宋中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他们明确提出...

分析指出宋代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宋代程朱理学,为封建统治服务。因此当袁世凯再次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时遭到学生的反对,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宋朝时,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儒学主流。朱熹作《伊洛渊源录》确立了北宋理学产生、发展、传衍的历史统绪,使之具有一个统一的学术流派的地位...

为何宋朝儒教思想盛行?
答:真正禁锢人们思想的所谓“儒教”就是从宋朝程朱理学开始的。这种情况更影响到教育,使教育倒退到只是以孔学的琐细无意义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书院的学生在走向仕途时,不可避免地成为封建文化的卫道士。儒学复兴以及由此而来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和对传统的执著,使得蒙古人虽入主中原,但是长期统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