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作者&投稿:堂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拉开序幕,随后各大强国开始了互相征战吞并的历程,最后形成以秦齐楚魏赵韩燕七国争雄,史称“战国七雄”。

        七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韩赵魏三家,本来他们都是从晋国里分裂出来的,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三晋”,按理说同出一源他们应该关系不错,可是恰恰相反,其中的赵魏两国反而是经常大打出手,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就是魏国攻打赵国而齐国来救援的故事,但是在国力衰微之后,两国关系又变好了一点,这从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中可以看出来。

        再就是秦国与三晋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秦国最早与晋国是世代通婚,历史上称之为“秦晋之好”,但是韩赵魏三分晋国之后,并没有与秦国有什么友好的表示,再加上秦国执行的“远交近攻”的国策,交好远方的齐国,打击近在咫尺的三晋最符合秦国的利益,所以与魏国的河西之战、与赵国的长平之战都是秦国不断进取的决心与实力展现。

        齐国偏居东方,坐享渔盐之利,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国吞并鲁国之后丧失进取心,虽然曾经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但是国力大不如前,差点让燕国给灭了国,要不是出了个田单,再加上新任燕王自出昏招,齐国才得以苟延残喘。

        楚国本来不是周朝封贡体系中的一员,所以楚国的文化与周朝诸侯大不相同,这点从《楚辞》中的神话人物就能看出来,在西周时期楚国就是周王经常讨伐的蛮夷,不过随着楚国的发展,楚国已经有了叫板周王室的实力,毕竟春秋时期的周王室已经没落了,所以在春秋时期楚国强势加盟了诸侯国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春秋五霸”之中楚国君主的爵位是王,虽然在周王室的封贡体系中楚国君主只是子爵,但是实力强大的楚国并不在乎僭越的问题。

        燕国本来是周王室的宗亲,战国七雄之中也只有燕王姓姬,但是可惜燕国的实力在七国之中几乎垫底,说几乎是因为韩国也比较弱,燕国在对付匈奴和东胡时还是挺厉害的,但是对阵赵国却经常吃败仗,没办法赵国的名将比较多,无论是赵奢还是廉颇、李牧都是用兵高手,燕国对阵赵国没有信心,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来了乐毅这样的名将,也只敢对没有名将的齐国出手,后来新王上任自废武功,燕国也基本一蹶不振,不过后来借太子丹的“荆柯刺秦王”一事轰动天下,不过此事也为燕国敲响了丧钟。

        因为七国之中秦国独霸西方,所以史上也称七雄为“秦与东方六国”,围绕着七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合纵”与“联横”不断在上演,最后在嬴政手中,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成功一统天下,李白也作诗称赞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那时候七个国家关系都不好,就算有那么几个国家表面上好也是因为利益,因为要对抗更强的敌人而好的,实际上他们之间恨不得把别国都灭了。

各国都有各自的优势,相互之间都是相互制约的。强大的总是想要扩张领土,吞并弱小的,各个国家经历强盛之后衰落,最后被秦国统一了。

七国关系是互不相容,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我觉得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私心,都想联手去灭掉秦国,干掉最强的, 其实内心也想着怎样去灭掉自己的威胁,就是张仪破坏了六个国家之间的联盟,然后就不断的打起来。

齐楚燕韩赵魏秦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答:是为了押韵,而进行排列的。“齐楚燕韩赵魏秦”合称战国七雄。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谁呢?
答:战国七雄是指中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最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谁
答:春秋五霸分别是:尊王攘夷齐桓公、春秋大义宋襄公、会盟天下晋文公、 独霸西戎秦穆公、问鼎中原楚庄王。战国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齐国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开国国君是姜子牙(姜太公),被周武王分封在齐地。春秋五霸之二——宋襄公 宋国国君,子姓...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具体都在哪个地区啊
答:1、秦国:都城为咸阳,战国中后期时,领土有陕西(除北部)、甘肃(除中西部)、四川(除西部)、重庆全境、湖北西部、贵州中北部、山西(除东部和北部)、河南西部,面积近90万平方公里;2、楚国:都城为荆州,战国初期,领土达到最大,除去听宣不听调的地方,实际可控制的有江苏、上海、浙江、湖南、...

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战国七雄地图古今对照
答: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燕国所在位置为北京、冀北、辽西一带,曾建都蓟(今北京市)。 4、韩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公元前...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的都城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答: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最初分封的诸侯,大约有八百多个。然而,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兴起,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多个诸侯国,其中以齐楚秦燕赵魏韩最为强大,是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的都城都在哪儿呢?这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历史上各国都曾经历多次迁都,有多个都城,比如...

历史上战国七雄都是什么?
答: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

齐楚秦燕赵魏韩下一句
答:齐楚秦燕赵魏韩下一句是东南西北到中间。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于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灭四卿”的局面,号称“三晋”。这句话描述得就是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国家意识:...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答:战国七雄是指中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最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

秦楚燕韩赵魏齐,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里呢?
答: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从晋朝三大支系开始,接着田氏家族取代齐国,形成了秦、楚、齐、燕、汉、赵、魏七大战国,而只有楚国是南方的霸主,因此,七个国家的都城基本集中在北方。首都临淄 战国时期的齐国与春秋时期不同,但齐国的都城没有变化。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位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