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有哪些行为信息

作者&投稿:单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哪些动物有社会行为~

动物的社会行为 科学家将群居性动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种种表现形式称之为动物的社会行为.研究发现: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殊的行为,如捕食、供给、求偶等.越是低等的生物其行为也越简单;与此同时,动物的社会性也是发展变化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繁殖进化.动物的行为有明显的遗传因素,有些则还与环境密切相关.如系统地进行归纳,动物的社会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优势等级序列 当前,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消费时尚逐渐地普及开来.假如在游山玩水中来到了海滩、湖畔等有螃蟹栖息的地方,清晨漫步其间稍作留意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 螃蟹们随着初升的太阳一起出动了.其中大螃蟹的行走姿态是8个爪子把自己的腹部撑离地面,挥舞着大钳,横行霸道;而比它小的弱者与之相遇后会赶紧把8个爪子平铺在地,把腹部贴在地面上,老老实实做出了一个臣服的样子;就是那些横行霸道的大螃蟹如遇到比它更大的螃蟹,也会乖乖地把腹部贴到地面上老实起来.否则,弱小者难免会挨强大者一顿痛打,其结果就是偶尔看到的那些没有钳子或仅剩一只钳子,再有就是生着一大一小两只钳子(螃蟹的钳子有再生能力,再生还未长成的钳子比原来的小)的残兵败将. 从总体上来讲,残肢者毕竟是极少数.因为在螃蟹的社群中存在着一种等级制度,它是螃蟹们凭着自身的实力通过竞争来取得的由强到弱排序的相应的社会地位,叫做优势等级序列,它使得螃蟹社会大体上保持安定.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 当今人们喜欢吃柴鸡和柴鸡蛋,于是散养柴鸡的农户逐渐多了起来.但有这样一个现象令农户们困惑不已:同样的饲养方法,有的农户养的百余只的鸡群还没有别人二三十只的鸡群下的蛋多.对此专家们给予了这样的解释:主要是鸡群中的鸡也是按强弱来打架排名次的.大鸡群因为数量太多,鸡们很难记住自己的排序位置,于是便将主要精力放在打架上,下蛋则变为了次要工作.此外专家们还提醒养大鸡群的农户没必要将公鸡与母鸡分开来养,因为它们是各打各的架,也不是按序排队结合的,就是说“鸡王”并不一定非得找“鸡后”. 以上只是两个较具代表性的例子,其实等级序列的表现不仅很多,也比较复杂.它有五个基本特征: ——惧异原则.惧异原则是指社群动物群体的成员对陌生的外来者存有惧怕心理,其行为体现在极力排斥外来的陌生者.因为外来的陌生者可能会对种群维持生存的资源(食物资源、空间资源、配偶资源等)造成紧张,形成对整个种群潜在的威胁.如在非洲大草原食物匮乏的旱季,狮群是绝对不会收留落单的狮子入伙的,甚至还会自行减员. ——专制和平.在一个已经形成了优势等级序列的动物社会里面,它是一个比较平静的群体.动物们为了生存、繁衍后代,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并不是天天打架.因此,这个通过强权政治的手段来达到某种和平的社会是不欢迎也不会允许外来者打乱这一秩序的.如在等级森严的猴群中,猴王为维护其统治,不仅不接纳其它种群中的或单身游荡的同性,还会将族群中对自己地位构成威胁的成年公猴驱逐出群体,以保证这个小社会的安定团结. ——权利欲望.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它的成员们都是官瘾十足、得陇望蜀,当了老二当老大,决不愿意退当老三.因为有了比较高等的地位,就像前面提到的螃蟹一样,它可以端起架子,摆起威风,把自己的身体支起来,趾高气扬地走路. ——社会消滞现象.它是指一旦优势等级序列在动物社会中建立完善,社群动物成员之间都知道了自己相应的位置,那么这个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就比较稳定.种群成员不会轻易去改变自己的等级地位,不会轻易去打架斗殴.如在狼群中,当年老的头狼不能胜任这一职位时,窥视“帅位”的不法之徒们就会蠢蠢欲动.于是,种群中原有的等级序列就会被打乱,当新的头狼被选出后,族群中一个新的优势等级序列便随之形成了,并会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这个狼群的内部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分区分群级序.这是说优势等级序列不仅仅是个体的地位排序,还包括了群体或地区的地位排序.如在猩猩群中,做了王后的母猩猩的幼子体力不如任何一个其他的成年猩猩,但它仍可以耀武扬威.它不仅可以到别的母猩猩怀里吃奶,甚至还可能把别的母猩猩怀里的幼子拎出来扔掉或者弄死,因为它要吃奶.那个母猩猩尽管不愿意,但不敢不给它喂奶,如果它不愿意或拒绝给它喂奶,小猩猩就会把它的“王后”妈妈喊来,惩罚它. 通讯行为 社会性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为使整个群体的行动相互协调,必然要频繁地接触,进行信息交流.虽然不同动物交流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无外乎以下几类: ——听觉通讯.听觉通讯是动物用发声器官或者制造特殊声音来发出的信息,由种群中其他的个体用听觉器官接受信号的一个过程.如在非洲草原上的狮群中,狮子就是通过发出不同的吼叫来治理种群、向异性求欢、召集幼崽、协调狩猎行动、呼唤同伴用餐并在用餐时通过相互交谈来争夺猎物最鲜美的部位. ——视觉通讯.视觉通讯又叫光通讯,是指信号发出者通过不同的姿势变化或周边环境发生突然变化,使信息接受者能用眼睛感受并做出反应.如前不久某动物园曾出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管理疏忽,黄鼠狼在孔雀面前咬死了一只珍珠鸡.目睹了这一悲惨事件全过程的孔雀深受刺激,以至于行为失常,不分昼夜地频频开屏.再如司职采蜜的蜜蜂能通过8字舞和摇摆舞的形体信息,来告诉巢里其他的伙伴们发现蜜源的消息.但它并不一定要带着大家去,它可借用太阳和巢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体姿态变化来告诉伙伴们蜜源所在的坐标. ——触觉通讯.触觉通讯就是动物之间通过身体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接触,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在群居性动物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通讯方式.以猴为例,猴群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存在着听觉、视觉、触摸等多种通讯手段,其中常见的猴子互相理毛的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触觉通讯方式.因为在优势等级序列已经建立的猴群中,安定团结是至关重要的,族群的全体成员都要自觉地来维护它.猴子相互理毛抓虱子不但是一种本能的生理需求,更是猴群成员之间一种心理上、行为上的需要,是表示一种友好、一种友谊、一种结盟.此外小猴给地位高的大猴理毛还有一种讨好、巴结的成分,这一点足以说明“拍马屁”决不仅是人类的专利. ——化学通讯.化学通讯是动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通讯方式.现在养宠物狗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溜狗时狗一定会在土墩、树根、座椅下、电线杆下等明显标志物上撒尿,而且是这边撒一点那边撒一点,实在有碍观瞻,影响环境,欠缺文明.这里有必要给这些狗做一个公正的评价:它们不是不文明,而是一种本能表现.因为主人带它到哪里,它就把那个地方当作它的势力范围.于是就留下自己的气味告诉其他的狗:这是我的地盘.这时的狗撒尿不是为了排泄的需要,是为了划分领地. ——电通讯.电通讯是动物靠自身的电场变化来测试周围环境,感受周围信息的一种本能,主要体现在一些低等动物身上.如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很多会散发一种电力线,当周围的物体切割电力线的时候,鱼就能感受到这个物体的性质:是石头还是木头?是鱼还是虾?是猎物还是敌人?此外是为了交流,尤其是在生殖季节,要通过这种手段来相互识别.看对方是雌的还是雄的,个体是大是小,适合不适合自己……最后选出大小适宜、门当户对的对象进行交配. 求偶行为 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求偶行为对动物交配生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还有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其他作用.这就要从这一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说起. 第一种表现形式叫做求偶炫耀.它是指动物所表现出的吸引异性,排斥同性的一种行为或者是形态结构.对于动物来讲,求偶炫耀具有如下好处: ——吸引异性. ——排斥同性.因为任何一种动物都不喜欢同性跟它竞争配偶资源. ——促进异性的个体性腺发育. ——防止与异种个体杂交.因为任何一种动物的求偶炫耀都具有自身物种的特异性,这样就不会引起异种之间的杂交. ——有利于暴露求偶者的弱点.比如有一种雉鸡,每到求偶季节,雌性们就会在树林里找到一个空旷的场地,然后纷纷飞到旁边的树上去当观众.不久,它们的追求者——雄雉鸡们便会蜂拥而至,不约而同地在雌雉鸡面前的空地上翩翩起舞.一轮表演过后,表演得最好的雄雉鸡便会趾高气扬地走出场地,其身后会有一大群雌雉鸡随之而去.而那些或是表演很糟糕,或是刚刚性成熟第一次登台表演的雄性竞争者们,它们出场后则没有一只雌雉鸡跟它走.它们只能勤学苦练,等待来年.于是,通过求偶炫耀,雌性个体就得到了最佳的选择.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同性恋.同性恋现象无论在高等的哺乳类动物(包括人)还是低等的两栖类动物中都有发现.那么动物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呢?这就要从它的生物学意义说起: 首先它有抑制攻击的作用.由于在动物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对抗性攻击的行为,它对种群内部的安定团结及整个种群的稳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根据矛盾论的原理,一定会存在另一种相对应的行为来把上述不稳定因素所引发的事端抑制住、平息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同性的大猩猩、黑猩猩、矮黑猩猩关在一起来观察,发现它们常常会为一些小事而频繁争斗、打得头破血流.但如果当它们之间出现了相互拥抱、互理毛发等一系列类似于求偶行为的交流时,一切争端都平息了,且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的平静. 同性恋行为对动物的第二个作用是能量释放,缓解紧张.在动物的交配季节,找不到配偶的单身汉因受到附近其他同类的求偶行为或生殖行为的影响刺激,也会产生择偶交配的冲动.但当身边没有异性时,同性别的群体里就可能会发生同性恋.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雄一雌的一对斑鸠放在一起,当雄斑鸠向雌斑鸠求偶的行为发生时,将雌斑鸠换为一只公鸡.这时已深陷爱河而难以自拔的雄斑鸠会马上将注意力转向公鸡,尽管公鸡不理它,但它仍然纠缠不休.这时再将公鸡拿走,情急无奈的雄斑鸠已经到不管逮着什么,不论是抹布还是拖把它都可以去求偶的地步.它围绕着目标物打转转,翅膀朝下拍,头频频点动……甚至会爬到拖把或者抹布上面去做出交配的姿态.试想,如果这时将另一只雄斑鸠放在它的身边,它能够不求偶吗?所以这种环境自然就诱导了它发生同性恋. 动物完成求偶后就要举行婚礼,建立家庭.动物的家庭有多种形式,但最基本的有三种类型,即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单亲家庭. 一夫一妻制被称为家庭幸福策略,是指雌性的个体考察并且选择对家庭忠诚眷恋的雄性个体.当今人类社会某些女性的择偶标准极为苛刻,不仅要求男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而且必须“有车、有房、有存款”,最好是“无老、无小、无负担”,小女子忸怩作态,上述条件缺一不可.而雌性动物也是不仅看重雄性的求偶表演,同样也关心巢大不大、是否舒适漂亮?食物储备是否充足等等.直到把配偶折腾得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再建新巢金屋藏娇包二奶为止,方肯下嫁.这样的家庭不仅生活是舒适的,而且夫妻关系也是比较牢固的. 一夫多妻制的家庭同样是由雌性个体来选择的.比如说鸡,公鸡妻妾成群.因为母鸡无论是孵蛋还是孵出小鸡以后带小鸡,它都不会让公鸡近身的.这时无所事事的公鸡自然会去找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但关键的原因还是原配的母鸡不予计较. 单亲家庭如虎、豹、熊等,由于习惯于过单身生活且领地面积都较大,因此相逢便是缘、浪漫一夜情,之后就各奔东西、形同陌路.至于孕、产、哺育的事都是雌性的,直到幼子长成独立生活,大家还是各过各的.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社会动物中有些个体为了群体的利益,或者其他个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自己性命的行为.如草原犬鼠是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的,每当要进行“户外活动”时,每个家庭都会委任专职成员来监视周边有没有危险.这样,广阔的草原上就会形成一张高度警惕的监视网.一旦有老鹰、狐狸、狼等危险对象出现,只要有一只犬鼠发出尖叫,所有家庭的外出者就会迅速地躲入深藏于地下的洞中.这种报警信号的发出就是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不仅仅是以上一种表现方式,有时则是十分悲壮甚至可歌可泣的.就像蜘蛛和螳螂的婚礼,婚礼结束后雌性就把雄性吃掉.但雄性却是自愿的,它自愿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作为雌性的营养.这是一种较个别的极端的利他行为. 再如养过小鸡的人都知道,小鸡在见到食物的时候会一边吃一边发出“叽 、叽、 叽”的叫声.这是一种食物召唤的声音,且不管食物是多是少,够不够其自己吃,都会把同类召唤来一起吃.因为小鸡的生命很脆弱,只要饿一两顿就会死掉.因此,只能采用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方法来共渡难关.但当小鸡长大以后就会变得自私起来,这时找到食物就自己吃的极端利己行为出现了,它不仅不再进行食物召唤,而且当别的鸡过来想“分一杯羹”,还会毫不犹豫地把它打走、啄跑.“‘鸡’之初,性本善”,可为什么后来学“坏”了呢?这一点用生物学很好解释: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人对传宗接代是看得非常重的.一些动物亦是如此.长大成熟了的鸡可以通过交配下蛋来拷贝自己的基因,为了基因的延续它必须用有限的食物来补充自己,这比给八竿子打不着的个体去吃的意义重大得多.这种自私行为是动物本能的体现,无可厚非. 利己行为 人类社会中,既有与人为善、舍己为人的佳话,也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自私.动物世界亦是如此,这就是与利他行为相对立的利己行为.其中在利己行为的众多表现形式中,亲杀行为可谓是一种极端,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雄性杀婴行为.在非洲大草原上,年轻的雄狮为争夺狮王的地位会向老的狮王挑战.一但它打败了老狮王,不仅老狮王的领地会易主,且这块领地上的母狮子也都将成为新狮王的妻妾.如果这时有的母狮子正在哺乳,新狮王就会想方设法把小狮子给咬死,母狮子在抵抗无效后也只能面对现实.新狮王这么做是因为哺乳期的母狮子不可能发情做它的妻子,只有在咬死小狮子强行终止母狮子哺乳后,这只母狮子才可能进入新一轮发情期,成为它的新欢. 幼体相残.海洋中的虎鲨属卵胎生鱼类,它一次可产百余枚卵,但到生出幼鱼时每次只有一条.这是因为其它幼鱼在母腹中已被它们中最凶猛的一个兄弟姐妹吃掉了.因此,刚出生的虎鲨就是一个非常出色、非常凶残的杀手.再如杜鹃将卵产在正孵卵的大山雀巢中,孵出来的小杜鹃会毫不留情地将大山雀的卵或幼鸟推到巢外摔死,让大山雀精心饲养它一个. 遗弃行为.遗弃行为指的是指动物的群体或者家族对行为反常表现怪异的个体予以驱逐和遗弃.假如在群体中一个成员得了传染病,很可能使种群面临灭顶之灾.这时,它就必须被“隔离”.“隔离”的方法很简单,大家一起跑,得了病的跟不上就被遗弃了. 总之,动物的上述行为不能用人类的伦理道德来评价或判定,因为它有其自身的生物学道理和生存的必要因素:生物总是要不断适应周边生活环境的改变.事实证明,只有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的动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通过以上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介绍,新奇之余还提醒人们关注自身社会周围广阔的动物世界,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与人一样,都是构成生物多样性多彩世界的一分子.人与动物悠久的共处经历也是人类的发展史,动物虽不具备人类的思维能力,但它们同样是跳动着的生命,而且与人类有着某种契合.因此,认识动物、了解动物、关爱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不仅有利于人类展开视野或寓意社会世事,甚至会饱含着一些深刻的哲理,鼓励和吸引着人们去发现,去提炼升华.(作者:黄成,南京大学副教授)

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它们总是组成一个小的生活群体,尽管有一些喜欢独来独往,但至少它们在交配时需要与异性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它们的鸣叫,彼此间互相的触摸,甚至一些化学物质的释放,使得它们声息相通,行动一致,无论是在捕食活动中,还是在对配偶的争夺上都井然有序。这些都是与动物之间存在的通讯行为分不开的。

1、视觉通讯
视觉通讯的形式是比较广泛的,雄性驯鹿头上硕大的犄角,草原上雄性狮子颈部漂亮的长鬃毛,这些动物的外表特征都是向雌性同类发出的视觉信号。青蛙在草丛中呈现碧绿的体色,其保护色往往是通过散布错误的视觉信息来迷惑天敌或猎物的。
视觉通讯的形式还包括动物的肢体语言。落叶蝶拟态化作一片枯叶,欺骗了鸟类的双眼。猎狗面对对手时,头部前伸、前肢前趴、身体下伏、后肢蹬地、露出牙齿、两耳竖起以示对对方的威吓。而在主人面前,猎狗便会俯首贴耳、摇动尾巴,一副顺从的模样。
视觉通讯在动物界是十分普遍的一种通讯方式,具有简单、准确、迅速等优点。但是这种通讯方式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在自然界仅仅以视觉通讯作为主要通讯手段的动物是很少的,它们往往以视觉通讯方式和其他通讯方式共同使用,发送或获取准确的信息。

2、听觉通讯
鸟类为吸引异性排斥同性,宣告领地占有的歌声以及警告捕食者来到的尖叫声都是听觉通讯。
由于动物的发音机制不同,产生的种种奇妙的声音也大相径庭。哺乳动物依靠喉管,鸟类依靠鸣管,昆虫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动,而青蛙却依赖于声囊发声。因为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发声的频率多样组合又为各种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基础。同样的发声器官只要做出略微的调整就能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声音的传播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然而,声音的传播又具有瞬间性,稍纵即逝。
当然,在动物世界里有一些动物是依靠超声波来进行通讯与捕食的,如人们熟悉的编幅和海豚,就是利用超声波通讯的。

3、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化学通讯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这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激素。有文献报道,外激素可能是最为原始的通讯信号,在蓝藻、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间是惟一的通讯方式。动物释放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还能影响到生理。如蜂后会分泌一种称为“蜂王浆”物质的化合物,能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另外,化学通讯还是维持群体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蚂蚁群中,蚁后不能养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一种外激素,来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蚂蚁的卵和幼虫也能分泌一种物质。蚂蚁幼虫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湿度变小,它们便停止分泌外激素,而工蚁会很快的将其转移到潮湿的地方,这样幼虫便能重新分泌对工蚁来说堪称“美味佳肴”的化学物质了。

4、触觉通讯
触觉通讯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通讯方式。对于视觉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无法利用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来说,触觉通讯往往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某些生活在深海区域中的鱼类,由于光线很弱,视力退化了,但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发达的鳍刺和触须,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在水中游动时,它们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寻觅与捕捉猎物和接收性信号。
触觉通讯也可以通过其他物体作为媒介,以振动或者波动的形式来传播信息。雄蜘蛛想要进行交配必须到网上寻找对象,上网前雄蜘蛛会做出一种类似“拨弦”的动作,拨动网丝发出一定的振动,据此雌蜘蛛可以判断出是猎物,还是求爱对象。
不仅低等动物依靠触觉作为通讯方式,在高等动物中触觉通讯也相当普遍与重要。在猴子的社会群体中,猴儿们常会彼此相互梳理毛发,这其中既有母猴出于对幼猴的怜爱,又有出于对猴王的奉承,当然还有猴王嚣张的戏弄。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将刚刚出生的小猴从它的母亲身边抱走,由专门的机器人来抚养,那么即便身体健康,它的反应能力和智力与正常的小猴相比,也显得比较低下。如果人们经常抚摸或者抱抱它,情况则会有很大的改观。从这里不难看出,幼年时,对小猴的经常抚摸、搂抱,可以使它的反应提高,更具有生气。

5、电通讯
在热带混浊的水塘中,生活着依靠体表放电来进行彼此交流和捕食的特殊鱼类——电鳗。它们施放出的电压往往可以达到600伏特。自然界中不仅有电鳗、电路利用身体发电器官产生很强的电流猎取食物,深水中的鲶鱼、鳄鱼也可以依靠体表电感器进行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通讯行为是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每一类通讯行为往往有着特殊的功能与进化过程。这一过程历经了许多艰辛,在不同的环境下,因物制宜,形成了适应自己的交流方式。
可以说通讯方式、环境以及某些器官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关联网,相互作用下,使得彼此达到协调的状态。往往越是高等的动物,越具有较多的通讯方式,这样就可以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仍可以交流信息,与同伴共同渡过难关。而那些依靠单一通讯行为进行交流的生物,此时则会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通讯行为不仅是发生在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事,细胞之间也具有相互通讯的方式,化学通讯与触觉通讯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在细胞的不断分裂过程中,当彼此相互接触时,正常的细胞将会停止分裂,即所谓的接触抑制,这其中好像完成了某种信息的传达。癌细胞似乎不受这种通讯的影响,仍然不断地疯长,对于它的控制及其通讯行为有待深入研究。当然,细胞之间的通讯行为属于细胞社会学研究的范畴,这正是当前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生物圈中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行为信息主要指动物通过肢体动作等向同类或异类发出警告求偶觅食等信息,
如:蚂蚁触角相碰传递食物与洞穴的位置信息,雄鸟梳理羽毛和鸣叫或叼着根草或羽毛以向雌鸟求偶,蜜蜂跳圆圈舞,雄狮怒吼以宣占自己的领地,
这些行为信息一般都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每种动物都有许多行为信息
人类的行为信息则复杂的多。

蜜蜂那个一顿飞的那个还有蚂蚁那个一顿爬
其实你百度文库一下应该会很清楚的

动物“跳舞”什么的

大自然中动物传递消息的方式
答:这种行为表达的意思是"追我没有用,我可以很轻易地甩掉你。"跳羚的这种信息往往可以让那些紧追不舍的肉食动物知难而退,放弃原来的捕食计划。动物还会向天敌传递"欺骗性"信息。正在育雏的雷鸟在遇到狐狸等危险敌人时并不急于逃走,而是假装翅膀受伤,在和狐狸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方摇摇摆摆地蹦跳。如果狐狸追...

犬的行为特征有哪些
答:犬是富有情感的动物,在感知外部环境时,犬常表现出好奇、探究、分析、认识等心理行为过程。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作用下,犬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不同品种的犬及同品种中不同个体犬都具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即使是同一只犬,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一般说来,犬的常见心理活动有: 怀旧...

动物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动物怎么传递信息
答:2、化学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些生物的代谢产物进行的信息传递,也能影响生物种内及种间关系。有的相互制约,有的则相互促进,有的相互吸引,有的则相互排斥。3、物理信息传递。如鸟鸣、虫叫都可以传达安全、惊慌、恐吓、警告、求偶、寻食等各种信息。4、行为信息传递。有的动物在两个个体相遇时...

动物的交流方式有哪些方面
答:动物的交流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行为交流 动物通过特定的行为来传达信息。这些行为可以是简单的动作,如鸟类展示羽毛以吸引伴侣,或是复杂的社交行为,如狼群的合作狩猎。某些动物还会利用行为来警告同伴,比如蜜蜂通过特定的舞蹈来分享花蜜和花粉的来源。声音交流 许多动物依赖声音来进行交流。鸟类歌唱是...

奇怪的动物行为有哪些
答:1. 配偶行为首先可将配偶行为广义地理解为社交行为。动物只在繁殖期才努力让异性关注自己,而人类任何时候都根据自己给周围人多少好感、 魅力值有多少来衡量自己成功与否。个人受公众喜爱的程度成为了领导力的衡量标准。社交行为可分为有意识(也即目的性)社交行为与潜在社交行为。用心去带给对方信赖感的...

动物的社群行为与生殖行为的区别,生殖行为,社群行为都要举例
答:2)当捕食动物逼近时,通过上述行为可导致群体的密集收缩。 3)捕食动物从一个密切靠拢的动物群中获得猎物比较困难。 二、社群生活对捕食者的好处 1、通过信息交流更快地找到食物 2、提高猎食成功率 3、便于捕捉较大的猎物 4、有利于捕食者在与其他捕食者的竞争中取胜第二节 社群生活与种内关系 一、永久性的社群...

动物的本能有哪些例子
答:狮子的捕猎本能、鸟类的迁徙本能、狗的嗅觉本能。1、狮子的捕猎本能:狮子天生会追逐、攻击和杀死其他动物来获取食物,这是它们的本能行为。2、鸟类的迁徙本能:每年春天和秋天,许多鸟类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迁徙,飞行数千公里到达它们的繁殖地或过冬地,这是它们的本能行为。3、狗的嗅觉本能:狗的嗅觉能力...

动物是怎样获得信息的
答:往往越是高等的动物,越具有较多的通讯方式,这样就可以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仍可以交流信息,与同伴共同渡过难关。而那些依靠单一通讯行为进行交流的生物,此时则会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通讯行为不仅是发生在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事,细胞之间也具有相互通讯的方式,化学通讯与触觉通讯可能是其中最主要的...

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答:3、物理信息传递 动物可以通过鸣叫来传递信息。比如青蛙中雄蛙两颊有鸣囊,在春末夏初通过鸣叫来吸引雌蛙交配,很多鸟类也主要以鸣叫来传递信息。4、行为信息传递 有的动物在两个个体相遇时,常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这些方式可能是识别、威吓、挑战、优势或从属信号,或者是配对的预兆等。这种信息表现在...

【必修三】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一定是动物的吗
答:必修三《环境与稳态》P106的行为信息的定义:“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行为信息一般是指“动物”而言,如孔雀开屏,蜜蜂跳舞,雄性动物的“求偶炫耀”,但是不能绝对的说行为信息一定是动物才有的!其实植物也有行为信息!一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