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用 砂垫层 处理软基是怎么施工的?

作者&投稿:崇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路中用 砂垫层 处理软基是怎么施工的?~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分层夯(压)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实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
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地基。
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
(3)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
(4)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在碾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层底面时,可采取挤淤处理。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入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做垫层。
(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历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优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方法的选用参见表7-5。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益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细砂作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或水撼法,以免产生液化现象。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铺设厚度及施工最优含水量 表7-5
捣实方法 每层铺设厚度
(mm) 施工时最优含水量
(%) 施工要点 备注
平振法 200~250 15~20 1.用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往复次数以简易测定密实度合格为准
2.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三分之一,以防振动面积不搭接 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铺筑砂垫层
插振法 振捣器插入深度 饱和 1.用插入式振捣器
2.插入间距可根据机械振捣大小决定
3.不用插至下卧粘性土层
4.插入振捣完毕,所留的孔洞应用砂填实
5.应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砂铺筑砂垫层
水撼法 250 饱和 1.注水高度略超过铺设面层
2.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间距100mm左右
3.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4.钢叉分四齿,齿的间距30mm,长300mm,木柄长900mm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细砂地基上不得使用
夯实法 150~200 8~12 1.用木夯或机械夯
2.木夯重40kg,落距400~500mm
3.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 适用于砂石垫层
碾压法 150~350 8~12 6~10t压路机往复碾压;碾压次数以达到要求密实度为准,一般不少于4遍,用振动压实机械,振动3~5min 适用于大面积的砂石垫层,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垫层
(6)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
(7)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mm)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
(8)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4.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及砂、石拌合均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砂及砂石地基的承载力。
(4)砂及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如表7-6所示
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表7-6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载荷试验或按规定方法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检查拌合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
3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 1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 % ≤5 焙烧法
2 砂石料含泥量 % ≤5 水洗法
3 石料粒径 mm 100 筛分法
4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 % ±2 烘干法
5 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 mm ±50 水准仪

软土地基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孔隙大、含水量高、抗剪能力弱等。这常常导致地基的坍塌和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的流变性能明显,使地基在受外力作用时产生明显的变形,影响工程的施工,造成工程的破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地基处理不好,会引起软土地基的流动。由于软土地基抗剪破坏能力相对较弱,会使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小。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就应该重视软土的地基问题, 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来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减少软基对于工程建设的危害。软土地基强度较差,抗变形能力也相对较低。当面对外部振动或荷载时,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基础结构失稳,影响后续工程混凝土施工,也会影响耐久性。
真空预压法是在软土地基上安装需要加固的塑料排水板,然后在软土地基上安装塑料排水板。将土工布铺在地面上,然后铺上无纺布。软土通过不透气的密封膜与大气隔绝。然后由真空装置通过嵌入在无纺布中的过滤管将空气抽出。因此,在膜内和膜外存在一个压差,成为作用于地基上的一个荷载。地基固结随各向同性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真空预压施工包括四个主要部分:(1)采用不渗透密封膜将加固地基与大气隔离;(2)为加快土体排水固结,在加固地基上设置排水通道(如塑料排水板);(3)采用高效抽真空装置;(4)为了节约能源,安全正常运行,需要安装自动控制记录系统。
砂垫层是作为土体内部塑料板排水和土体外部真空设备抽气抽水的十分重要的中介层,因此砂垫层的材质要求及施工工艺都比较严格,砂料的均匀性,通水能力,含泥量一般设计上都应有明确的规定,施工时要求砂垫层有一定的平整度,同时避免混入可能影响排水的杂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软基加固效果。
软基处理过程砂垫层的施工,是用人工进行铺设及平整的,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严格控制砂垫层所用材料的质量,确保合格后才能投入到施工现场。最好要选用粗砂,而碎石含泥量与石灰含量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分层夯(压)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实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x0d\x0a适于处理3.0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地基。\x0d\x0a施工工艺方法要点\x0d\x0a(1)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x0d\x0a(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x0d\x0a(3)人工级配的砂砾石,应先将砂、卵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夯压实。\x0d\x0a(4)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在碾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层底面时,可采取挤淤处理。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入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做垫层。\x0d\x0a(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历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优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方法的选用参见表7-5。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益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细砂作垫层材料时,不宜使用振捣法或水撼法,以免产生液化现象。\x0d\x0a砂垫层和砂石垫层铺设厚度及施工最优含水量 表7-5\x0d\x0a捣实方法 每层铺设厚度\x0d\x0a(mm) 施工时最优含水量\x0d\x0a(%) 施工要点 备注\x0d\x0a平振法 200~250 15~20 1.用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往复次数以简易测定密实度合格为准\x0d\x0a2.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三分之一,以防振动面积不搭接 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铺筑砂垫层\x0d\x0a插振法 振捣器插入深度 饱和 1.用插入式振捣器\x0d\x0a2.插入间距可根据机械振捣大小决定\x0d\x0a3.不用插至下卧粘性土层\x0d\x0a4.插入振捣完毕,所留的孔洞应用砂填实\x0d\x0a5.应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不宜使用干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砂铺筑砂垫层\x0d\x0a水撼法 250 饱和 1.注水高度略超过铺设面层\x0d\x0a2.用钢叉摇撼捣实,插入点间距100mm左右\x0d\x0a3.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x0d\x0a4.钢叉分四齿,齿的间距30mm,长300mm,木柄长900mm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细砂地基上不得使用\x0d\x0a夯实法 150~200 8~12 1.用木夯或机械夯\x0d\x0a2.木夯重40kg,落距400~500mm\x0d\x0a3.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 适用于砂石垫层\x0d\x0a碾压法 150~350 8~12 6~10t压路机往复碾压;碾压次数以达到要求密实度为准,一般不少于4遍,用振动压实机械,振动3~5min 适用于大面积的砂石垫层,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垫层\x0d\x0a(6)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x0d\x0a(7)当采用水撼法或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mm)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x0d\x0a(8)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x0d\x0a4.质量控制\x0d\x0a(1)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及砂、石拌合均匀程度。\x0d\x0a(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x0d\x0a(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砂及砂石地基的承载力。\x0d\x0a(4)砂及砂石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如表7-6所示\x0d\x0a砂及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表7-6\x0d\x0a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x0d\x0a 单位 数值 \x0d\x0a主控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载荷试验或按规定方法\x0d\x0a 2 配合比 设计要求 检查拌合时的体积比或重量比\x0d\x0a 3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x0d\x0a一般项目 1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 % ≤5 焙烧法\x0d\x0a 2 砂石料含泥量 % ≤5 水洗法\x0d\x0a 3 石料粒径 mm 100 筛分法\x0d\x0a 4 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比较) % ±2 烘干法\x0d\x0a 5 分层厚度(与设计要求比较) mm ±50 水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