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作者&投稿:仰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一、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特点(共同点、独特之处)、开发利用(农业与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交通线的选址、飞机场的选址)

  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五个渔业地区和四个渔场及成因)、海底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大陆架矿产资源与开发、深海锰结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世界石油运输线、围海造田的利与弊)、海洋的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3、陆地资源:四个特点、能源资源(常规资源和新能源)、陆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能源资源与社会进步)

  二、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

  2、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防御。

2.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1品牌之争

  2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

  4不顾市场需求,不和谐音:盲目开发

  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

  5.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a.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6.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3.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

  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值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4.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特点时代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

  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XX,封建,资本主义初期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

5.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1.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热量条件较为优越,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山地多,干旱区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

  4.农耕史悠久,耕地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多;

  5.物种资源丰富。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人均农产品拥有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常有很大波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业没有全面发展,林渔业比重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区位和布局的异同:区位强调客观存在,布局强调主观安排。

  区位因素除了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外还包括市场、政策等因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答: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 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关键的装置时:传感器 原理:不同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不一样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处理装置——遥感图像 5、GPS 组成部分:空间部分...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答: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详细归纳,总复习必备!
答:复习时,建议结合实例和图表,不断练习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如果你在某个部分感到困惑,别忘了查阅相关教材和在线资源,不断巩固你的知识体系。总的来说,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繁多而深入,但通过系统学习和反复实践,你一定能收获满满的收获。祝你的复习之路顺利,地理...

高二地理必修一二的知识点总结
答:学习高中地理,如果你对地图不熟悉,甚至不会看地图,那就有点难办了。因此,高中学习地理一定要会用地图、用好地图。把知识还原到各种情境中去,才能更好地掌握。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地理 必修一二的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必修一二的知识点总结1 名词解释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答: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

湘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提纲
答:★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2020 ★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提纲有哪些(2) ★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提纲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1地理必修二知识提纲 ★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二 ★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

地理必修二第三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答:工业地域形成原因: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a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形成;b在规划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二、工业分散与...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答: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鲁教版
答:知识点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地域的形成一 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便形成工业地域。 2、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1)工业的产品联系 (2)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3)信息上的联系 3、工业集聚 (1)工业集聚的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2)工业集聚的原因:充分利用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前四章知识点总结,
答:8、 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① 小噢内工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③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提高 ④ 产品面向世界 9、 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