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现了那些古代哲学思想

作者&投稿:肥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看待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摘 要: 中国古典哲学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这是山水画研究领域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以宗白华为代表的专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仅仅限于从“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角度理解山水画与古典哲学的关系。本文在理清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定义的基础上,从艺术构成和艺术表达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山水画 古典哲学 艺术构成 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主要以儒、道两家的哲学体系为中流砥柱,兼以南北朝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为主要内容;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体系,古典哲学对我国诗词、书法、绘画、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中国山水画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文化历程中,一直沐浴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阳光与雨露。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隋唐时期开始独立成派,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本文在理清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定义的基础上,从艺术构成和艺术表达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艺术构成的角度看,中国古典哲学是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核。
中国山水画是山川自然与人格之美完美结合的产物,其核心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干的哲学体系对山水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儒家哲学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我国的主流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山水画家的世界观和审美标准。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树、花等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被赋予有机主义的象征和隐喻,寄托着作者的思想表达、价值取向。
首先,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国山水画最常见的思维模式。儒家孔子在《论语》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是儒家思想首次在哲学的立场审视山水,不仅引出了“动”与“静”的辩证概念,更提出了“人”与“物”的哲学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调。后世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的观点,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无法分割的艺术整体,山水画创作应该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大自然的山与水表达出人的理想心态和人格。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审美特征
首先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艺术在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上不过份强调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概念),更强调主客观的和谐交融,审美要求和民族个性有关,侧重于浑厚、笃实、旷达、温良、和谐、德性、善化……审美方式较习惯于细细品读,潜移默化地体会个中情致,例如生活中看画饮酒、喝茶一口为吞,三口为品,一品其味,二品其意,三品其境界,饮酒的境界是飘飘然欣欣然激越憧憬和诗兴,杜甫描写的饮中八仙就是一种境界,吃茶由悠哉品茶的形式发展为功夫茶,由此氛围发展为茶道这也是境界。看画则既悦目犹赏心,即古人所云:“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黄宾虹有道:“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气氛、气质、气息、气势、气韵,包括笔墨精神,当然更指合乎规律,伦理道德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山水画是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简言之:“畅神”。说此言的正是五世纪时的山水画家宗炳,他晚年行动不便,终日面对山水画,“卧以游之”,沉醉于山水自然中,谓之“畅神”。
当今时代人们为了调节喧闹的城市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工作,盛行旅游,寄情山水,钟情于山水画也是这个道理。
有意境是山水画的特色,有着从情感到气格的“境界”的追求。画山水注重“师造化”,要在造境,高在化境,作画和看画共同身临其境,向审美活动的深层次发展:一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和大自然合一,达到主客观世界与时共进光景常新的境界,谓之新。二是潜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了境界的高度,才有艺术的高格品位。

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把道当作人生体验加以描述,其哲学思想实质体现出一种艺术、美学精神,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活动,而他由“心斋”“坐忘”而臻于大道、达于化境的哲学思想也对后世很多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山水画所蕴合的意境就与庄子对本真与自由追求的哲学精神相契。
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的人生理想,庄子认为人如果无法摆脱世俗的观念和生活,是谈不上自由的,即使是像列子那样“御风而行”的高人,也谈不上真正的自由,因为他还有赖于风。真正的自由必须是“无待”,即无条件的。这种无条件的自由只能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庄子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越实在、越具体的图像给人的印象就越鲜明、准确,但它给人想象力的束缚也就越强大,为摆脱类似的束缚,画家会极力想要进入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所以,中国山水画不注重光、色、空气等客观因素在透视中的地位和作用,山水画家也从来不描绘一个固定视点、固定光源建构出来的世界,他们讲究提神太虚,以世外的立场观察大自然的律动,集合数层和多方的视点,绘成一幅超象虚灵的诗情画境。
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受庄子自由哲学思想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从地图制作式的幼稚阶段,跨进了讲“实对”、重“写生”的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了实境的描绘,并提出了“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论和艺术创作旨在“畅神”“怡情”的思想。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后来传统绘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这个时代,“自然”“无为”“清净”“虚淡”的老庄思想适应人们的思想需求,大自然中的山水泉石,又非常符合老庄清净自然的哲理,所以,当时的名士都“登山临水,竟日忘归”,南朝刘宋时代的宗炳就是将庄子的思想融于绘画的先行者。他在《画山水序》开篇写到:“圣人合道哄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的美学命题就深受庄子“心斋”的影响,他强调“澄怀”可致虚静空明的心境,主张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观物。
宋、元时期,中国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意境概念也逐渐被运用到绘画上。意境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画家通过有情趣的自然现象把自己的情感、想象和欣赏者的联想互相沟通,来表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而成就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意境的创造,要靠艺术家平素在心灵的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去成就,心灵修养到虚静是审美观照现实的重要前提。诚如宋代画家米友仁所言:“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跌,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心灵达到虚静,落笔自然水到渠成,淋漓尽致。山水画家凭借虚静的心境,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其艺术所表现的最深心灵便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庄子的“道”。
不同的哲学背景导致不同的艺术追求。西方艺术的哲学基础是崇尚科学、写实的希腊哲学,他们更加重视客观真实的形体,绘画注重写实。而中国艺术背后的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整个宇宙都是生生不息的,天、地、人之间的精神相互融合。所以,中国艺术家更注重“传神”,注重主观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多的是表达出一种心境,它是中国人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对景透视写生和再现自然之美,它蕴藏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它力求人的主观内心对自然规律即“道”的感悟和表达,不拘泥于物象的具体罗列和刻划,中国画重意象而非具象,直取“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有一种理想化的依恋和敬重,在画之外还能获得心灵的升华与慰籍。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其实就是老庄之“道”在山水画中的—种表现形式,宦影响了山水画艺术积极利用空白而创建有无相生的灵动的空间,看似空无一物,却有灵气往来。

境由心生,不顾视距及焦点。意趣在我,全然风花与雪月。

绘画创作是画家性情的表露。画家心绪的渗入。一笔一划一山一水都是画家的自我表现。禅意与道家思想贯穿于中国山水画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意境。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的中国画科,与人物、花鸟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其中对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美学追求,同时也是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意境”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意境”。历代的文人、画家也从不同角度、立场、美学...

中国传统山水画特点
答:5、直觉表达。山水画一般不需要太多文字来表述,它主张陈述享乐一种直觉语言,即画者一气呵成,用笔力和气韵表达艺术情感,让观者感受到他的心迹与境界。中国传统山水画定义及发展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象为主要内容,它突出凝练和表现了中华传统美学理念和...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画法
答:一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画法:1 初唐以前是以勾肋+填色为基本特征的工笔画法为主,由于当时尚未发明皴法,所以没有皴擦的笔法,线条也较单调,大多用高古游丝描作线条,尽管当时技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意味着山水画巳脱离作为人物画背景而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影响极其深远,其代表作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请简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答:二、融合鲜明的儒道思想 中国古代山水画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东晋时期,道家的玄学风靡一时,其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重形似,强调内在精神美。其整体面貌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茫和中庸柔和之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是意境。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

山水画特点
答:山水画特点:情趣盎然,表现中国文人理想化的境界,更是抒发了古人那种审美情趣,山水画展现的是一种轻松宁静的自然状态,让读者看了之后觉得身临其境。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从六朝到唐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

中国古代山水 人物和花鸟画的特征?
答:中国古代绘画,按传统的分法,分成人物、山水 、花鸟三个画科。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 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 ,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 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 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隋唐时 期才进入成熟阶段,但它在...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答: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此幅全景构图,但...

中国古代早期的山水画特点包括以下哪几点
答:2. 以人物为中心: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中,人物通常是画面的焦点,无论是描绘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高士,还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文人士大夫,人物形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3. 色彩艳丽:中国古代早期的山水画在色彩使用上追求艳丽的效果,画面色彩丰富多样,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4. 画作...

麻烦大家帮我找一下中国古代山水画四大特点对比(中间要有山水画的对比...
答:中国山水画运用勾斫之法而达新的高峰,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之美独立于美学之林,中国山水画始终是双眼对自然观看的结果,中国山水画是多面、多向、多义的取信,它从多个角度体现着文明的丰富与深刻,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构成透视原则很早已经形成。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知山乐水,意蕴,勾斫之法,皴法之美,空间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