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宫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歌曲《送别》创作的背景是作者李叔同为好友许幻园所作的。1914年的民国,当时的社会混乱。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好友许幻园准备赴京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此歌送别许幻园。

歌曲以李叔同先生的送别词作为歌曲的歌词。上阙以长亭,古道,晚风,笛声,夕阳等这些意像所呈现出一种萧瑟悲凉的长亭送别的画面。下阙作者抒情,“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回首望去,一生的知交散落在天涯各地,今天你又要离去了。

歌曲歌词

《送别》

词:李叔同

曲:约翰.P.奥德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飘蜀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答: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李叔同留学日本时被其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创作了《送别》。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

送别这首歌的来历
答:《送别》这首歌的来历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它最初是由李叔同创作的一首诗歌,后来被他谱成了歌曲。李叔同是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首歌很快就因为其深情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而广受欢迎。来说,《送别》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内心...

歌曲《送别》
答:很多同学对唱歌都有浓厚的兴趣,那怎么样才能唱好一首歌呢?想唱好一首歌,不仅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歌唱技巧,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表达的含义、情感等等还要作更深的了解,我们在演唱时才能更好的诠释一首歌曲的内容。这几节课我们从识谱开始学唱《送别》,这首歌曲应该...

歌曲送别原唱是谁?哪年的歌?
答:歌曲《送别》最早的中国版本是李叔同所作词之后录制的,歌曲的曲旋律是来自约翰·P·奥德威所写,中国第一个版本在1935年百代唱片录制,因为录制时间悠久,至今无法追究第一个唱出送别的人是谁。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

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出自于什么年代
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李叔同的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这麽个简单的短歌,为什麽具有这麽大的魅力、几乎不受时间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作者在创作这首歌词时,借鉴、学习、...

长亭外的背景是描述什么年代
答: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

《送别》是什么时候的歌曲
答: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

送别是谁写的?
答: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李叔同留学日本时被其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创作了《送别》。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

歌曲《送别》的词作者是谁?
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歌词的创作背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全部歌词是什么?
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曲名称是《送别》,全部歌词如下所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