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作者&投稿:黎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源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威胁。

1. 民族危机的加深:在抗战时期,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并试图将其变为殖民地。这种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引发了强烈的民族反抗情绪。

2.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们以各种形式组织起来,如成立抗日团体、进行宣传鼓动等,共同抗击日军。

3. 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觉醒。人们开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有着共同的命运和责任。这种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了推动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强大动力。

4. 国际关系的紧张:在抗战期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也处于紧张状态。中国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来对抗日本侵略者。同时,一些国家也试图在中国问题上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加剧了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性。

总之,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时,国际关系的紧张也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带来了挑战。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抗战时期,中国处于被欺凌的局面,国家又靠什么力量凝聚起来?
答: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吹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声号角,并坚决走在武装抗战的最前线。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随即发表宣言,表明愿与全国人民和东北同胞誓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和勇气,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高举抗日大旗...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答:第六阶段:抗日战争(1937-1945)本阶段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第七阶段:人民解放战争(1945.8-1949.9)本阶段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第八阶段:国民经济恢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其作用
答:抗日战争期间,为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土地工作中主张“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放在了次要位置上。抗战开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地位暂时下降。在这一时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抗战。由...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答: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为什么
答:这一措施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解放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抗日,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目的:调动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 政策:1946-5《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947年《中国土地法...

历史上中共的“双减双交”政策是怎么回事?请详细地介绍一下。谢谢...
答:历史上中共的“双减双交”政策,指的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抗日根据地时期为团结各个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特意实行这项土地政策,一方面,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既...

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答:民兵200万,日军近200万,伪军100多万。在旷日持久的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进行会战20多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其中仅八路军、新四军歼敌千人以上的战役就达7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毙伤俘日军150余万,歼伪军118万。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历时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消息的形式
答: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