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大儒是谁?

作者&投稿:红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末清初大儒是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这三人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1、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三大思想家”(或“明末三大儒”)。

2、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湖广衡阳县人,明末清初大儒,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晚年隐居于石船山麓,世遂称船山先生。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末三大思想家。

3、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学术思想:

1、黄宗羲哲学上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认为“气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公共之物也”。具有唯物论的特色。

“盈天地皆心也”的观点又有唯心论的倾向。这与黄宗羲服赝阳明学,深受其影响有关。黄认为王学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两者别无二致。

2、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王夫之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地学,专精于经、史、文学。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

3、顾炎武他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和对器物的研究,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因而提出以“朴学”代替“理学”的主张。顾炎武反对心性之说,认为信奉程朱理学“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顾炎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夫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宗羲



理学大儒吕留良为何死后数十年还被戮尸?
答:吕留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因为在明朝灭亡之后坚决反清,甚至在后来清朝统治稳定后,还坚持“华夷之防”而在江浙一带颇有名声,深受当地士子的赞扬与崇拜。反清失败后的吕留良专注于评点时文,并将其汇集成册,装印发表。晚年的时候,为了拒绝清朝的应召,因而退避山林...

天下郡国利病书由明末大儒谁写的
答:该书是明末大儒顾炎武写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是由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所著。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这本书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

一代大儒王船山为什么骂老百姓是禽兽?
答:一代大儒王船山骂老百姓是禽兽,这是从他的哲学观点来进行分析的,他主张知行合一,反对先验论,倡导在实践中挖掘新知,而明末清初老百姓的麻木让王船山失望,从而让他认为老百姓的思想都是迂腐的,这和禽兽无异。王船山,也既是王夫之,明末清初的爱国志士,小时候跟随父母兄长博览群书,长大后保家卫国...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生平事迹简介
答:王夫之和王守仁谁更有成就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有极大的影响力,是知名的大儒。王夫之画照 王夫之的影响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想进行纠正和批判。他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了很多人,也让人们对于传统思想有了重新的认识,他提出的...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先贤大儒?
答: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学多才,孔子...

昔日之得不足以自衿,今日之成不容以自限
答:语出明末清初大儒顾亭林说的:“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它的意思是:对于过去取得的成就,不值得拿来玄耀;往后取得的成就,不能用来限制自己的能力的。

“昔日之得不足以自衿,今日之成不容以自限”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过去取得的成就,不值得拿来玄耀;往后取得的成就,不能用来限制自己的能力的。该句话出自明末清初大儒顾亭林的《日知录·自序》,原文:炎武所著日知录,因友人多欲钞写,患不能给,遂于上章阉茂之岁刻此八卷。历今六七年,老而益进,始悔向日学之不博,见之不卓。其中疏漏,往往而有,而其...

郑成功资料
答: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Kok-sèng-i&...

关于邓成功的资料
答: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Kok-sèng-i&#...

天下郡国利病书由明末清初大儒什么所撰
答: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它记载了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120卷。其重点在于政事,概分兵防、赋税、水利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