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贠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经典的知音故事)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答: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 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

表现知音良朋的文言文
答:表现知音良朋的文言文... 表现知音良朋的文言文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越女红裙诗 2015-12-11 · TA获得超过995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74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24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

谁能给我翻译"知音"这篇文言文
答: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

后世知音
答:师旷说:“使后世无知音者则已,若有知音者,必知钟之不调(假使后代没有懂得音律的人就算了,假如子孙后代没有善识音色的人就罢了;如果有通晓、善识音色的人,一定会辨识出这乐钟音色不协调)。”因此师旷想把这只大钟的音律调整好,协调乐钟的音色(欲善调钟),是因为他坚信后世一定有知音的人...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文言文
答:2. 伯牙摔琴谢知音整首小古文的意思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是楚国郢都人,在晋国任上大夫。 晋侯想与楚国通好,就派俞伯牙访问楚国。俞伯牙到楚国办完公事,拜辞楚王,楚王赠给黄金彩缎,高车驷马。 俞伯牙离楚国一十二年,想走水路绕大圈而回,饱览楚国江山胜景。就假奏楚王说:“臣身患小恙,不能骑马乘车,想坐...

知音文言文翻译
答:伴随着一声叹息,俞伯牙摔碎了他的琴,只因为知音已经去了,或许天下再也无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不如让这琴随着知音而去吧。以下是我整理的知音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段 【原文】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①,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

对知音的向往和感叹的文言文
答: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山流水遇知音文言文
答: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释:鼓:弹。听:倾听。绝 :断绝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曰:说。善...

历史上的知己文言文小故事
答:1. 古今中外关于知己的文言文故事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知音吟 宋 邵雍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

文言文偶遇
答:1. 偶遇知音文言文翻译 译文: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