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的轶事典故

作者&投稿:咎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刘询的故事~

《西京杂记》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宣帝幼时被收系在郡邸狱时,胳臂上还佩戴着祖母史良娣编织的彩色图案的宛转丝绳,上面系着来自身毒国的宝镜一枚,宝镜像八株钱那么大。传说这枚宝镜能照见妖魔鬼怪,能够佩戴它的人会得到天神的祝福,因此宣帝从危难中得到了解救。
宣帝即位后,每每拿起这枚宝镜长时间地感叹呜咽。他曾用琥珀装饰的竹筐装宝镜,用戚里出产的织成锦(又名斜文锦)包裹。宣帝驾崩后,宝镜不知哪里去了。
万里之遥的印度宝镜出现在西汉并非无稽之谈。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身处大夏。并从大夏商人那看见了身毒国的商品 。此镜或是得于彼时。张骞还朝后或将宝镜赠与太子刘据,刘据希望长孙病已能逢凶化吉,便让史良娣编织丝绳,系起宝镜。
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宣帝乃武帝曾孙,本该四世同堂享骨肉天伦之爱,却逢巫蛊之祸,襁褓中失怙失恃,全家皆亡,成为刘氏孤儿。而终身登大宝,中兴汉室,却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面对长辈遗物,却物是人非无从尽孝,只能兴建园陵以寄哀思,令人无限唏嘘。

扩展资料:

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后来成了一代不可多得的明君。
当年刘洵刚出生才数月,正赶上了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之术咒害汉武帝,汉武帝大发雷霆,将公孙贺父子处死。
当年武帝宠信的大臣叫江充,武帝命令江充去治理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之间有过嫌隙,于是江充就诬陷太子刘据,并买通武帝身边的大臣一同陷害刘据,太子刘据知道自己百口莫辩,于是起兵造反,这样一来更是激怒了武帝,于是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只留下尚在襁褓之中的刘询。
刘询一出生就被汉武帝关进了大牢,幸而当时看守大牢的大臣邴吉是个心肠极好的人,他看到那么小的刘病已,不忍心让这个孩子受苦,于是便让忠厚的女囚胡组和郭征卿两人私下里哺育着刘询,这个汉武帝的皇曾孙。
后元二年,汉武帝身患重疾,算命者夜观天象说监狱里有天子的气息,才导致武帝身体不好。是武帝便下令将监狱里的人全部处死,邴吉听到消息后,用大无畏的气概拒绝了前来屠杀的使者,说了句:谁敢来伤害皇曾孙。
此话传到武帝的耳朵里,武帝这才清醒过来,知道自己的亲生曾孙还在大牢里,于是大赦天下,这时候刘询才得以走出监狱,之后武帝下诏,将刘询收入掖庭,并列入宗室属籍中,这样一来,刘询的身份才得以确认。
刘询早年时期常常在宫外游玩,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才让他看到百姓的疾苦,体会出民生状况,也塑造出了他质朴亲民的性格,所以后来当上皇帝后,更是颁布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为天下人所爱戴。
公元前74年,昭帝驾崩,在大将军霍光的扶持下,刘询坐上了皇帝之位。
刘询即为汉宣帝,在位期间,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在早年时期坐过牢,非常能体恤百姓,又能任用贤能,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汉宣帝刘询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询

故剑情深汉宣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姨母,公卿相议另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光之女霍成君,但未明言。于是汉宣帝下诏寻求微贱时的一柄宝剑,大臣们知他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意,因奏立许平君为皇后。 南园遗爱而“南园遗爱”就发生在三年以后。大司马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做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次怀孕,足月后生下一个女孩。在许皇后坐月子期间,霍显竟派女御医淳于衍在许皇后的滋补汤药中加入孕产妇禁服的一味中药——生附子,毒杀许皇后。许皇后在服用药物后不久便毒发身亡,年仅19岁。之后霍成君如愿以偿地入主后宫,成为霍皇后。对于许平君的死,汉宣帝十分内疚和悲痛,于是追封许皇后为“恭哀皇后”,并葬于杜陵南园(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许皇后陵亦称“少陵”)。地节二年(前68年),大司马霍光去世,刘询开始亲理朝政,逐渐将权力收到自己手中,他深知霍家的权势极大,于是他开始一步步剥夺霍家的实权。汉宣帝接连将霍家的子弟、亲戚调往边境驻守,并裁撤他们的一部分兵权,让自己的亲信来担任相应职务,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由于他逐渐将霍家的权力剥夺殆尽,霍家人开始警觉并恐慌。他们深知自家的恶行已经积重难返,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妄图发动政变废掉汉宣帝以自立。但此时汉宣帝的羽翼已经丰满。西汉地节四年(前66年),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家子弟及其余党一网打尽,一举粉碎了他们的叛乱。汉宣帝将参与叛乱者处以极刑,霍光的儿子霍禹被腰斩,霍皇后被废,霍光的妻子霍显和其他子女、亲属都被斩首弃市,连带被诛杀的有数千家之多,基本清除了霍家在朝廷的势力。这样,汉宣帝不仅为许皇后报了仇,还真正将朝政大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西汉由此进入一个“中兴时代”,汉宣帝也因此名垂青史。史书上当然不会详细记录一个男人的悲痛了。在病床前,许平君说,她觉得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自己丈夫的,所以她还是放心不下他。宣帝哽咽,说要陪她一起去。平君笑了,摸了摸了他的脸,说:“难道我还不了解你吗?那不是你的性格。你的心中除了有我,还有天下。从今往后,你再也不会因为我而分心了吧。好好地做你的事,大汉是你的疆土······”宣帝泪如雨下,站起身来。那一刻他不是皇帝,只是刘询。他说:“好,好,很好,那你在南园等我······”南园,那是他的陵墓。几十年以后,他也会在那里的。

掖庭令张贺为刘病已娶许平君为妻,一年以后刘奭出生。又过了几个月,刘病已被立为皇帝,封许平君为婕妤。这时,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没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后是亲戚。大臣们提议册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光的女儿,却没有人开口说话。汉宣帝就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口旧宝剑,大臣们明白了汉宣帝的心思,就奏请册立许婕妤为皇后。册立皇后之后,依照汉家旧例,皇后的父亲或兄弟应封侯。霍光认为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是受过宫刑的人,不适合封侯管理侯国,过了一年多才封他为昌成君。
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皇帝对贫女的许诺。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霍成君作皇后却又想不出办法 。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再度怀孕,要临产时生了病。霍显命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投进毒药,让许平君生产后服用。许皇后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 。后来有人上书,控告那些医生给皇后治病时无用,都应该收系诏狱,并弹劾他们不道之罪。霍显害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霍光,并且说:“既然已经错办了这事,你就想法子别让官吏逼问淳于衍了。”霍光听后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他去奏请皇上,不要再追究淳于衍的责任了 。汉宣帝不知内情,非常悲痛,为许皇后起谥曰“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
霍显于是为霍成君做出嫁的衣服,准备进宫的用具,劝霍光把女儿送进宫去,果然霍成君被册立为皇后。她挥金如土,与许平君提倡的节俭完全违背。汉宣帝很宠爱她,霍皇后独擅房宠,没有为汉宣帝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
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立许平君子刘奭为皇太子。霍显恼怒异常,指使霍成君毒害太子。霍皇后屡次召见太子赐给他食物,但保姆总是先去品尝,皇后暗藏毒药却无法使用。 后来谋害许皇后的事逐渐泄露出去。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设谋叫上官太后为宣帝外祖母博平君设置酒席,把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以下的官员召来,让范明友、邓广汉奉太后的制令将这些人拉出去斩首,乘机罢除天子而立霍禹为帝。此计尚未实施便被发觉,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捉到。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
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黜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废后诏书原文【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至此,汉宣帝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 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件神异事件:
一、泰山、莱芜山之南发出了像是有几千人在一起的喧闸之声。百姓去看,只见有块大石自己竖了起来,此石有一丈五尺高,四十八人合围那么粗,入地有八尺深,另有三块石头作为大石的脚。大石竖起后,有几千只白色的乌鸦飞下来聚集在它旁边。
二、昌邑社庙中已经枯死倒地的树活了过来。无独有偶,上林苑管理园林的官员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更为奇特的是,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立”。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的发现虫食文?符节令眭弘因曾师从董仲舒,颇学了些经术。他推衍《春秋》大意,认为:“石头和柳树都是阴物,象征着处在下层的老百姓,而泰山是群山之首,是改朝换代以后皇帝祭天以报功的地方。如今大石自立,枯柳复生,它们并非人力所为,这就说明要有普通老百姓成为天子了。社庙中已死的树木复生,这就表示以前被废的公孙氏一族要复兴了。”
眭弘也不知道这公孙氏所在何处,就说:“我的先师董仲舒曾经说过,即使有继皇帝位并且遵守文德的君主,也不会妨碍圣人受命于天。汉家是尧的后代,有传国给他姓的运势,汉帝应该普告天下,征求贤能的人,把帝位禅让给他,而自己退位封得百里之地,就像殷周二王的后代那样,以顺从天命。”眭弘请他的担任内官长的朋友赐替他奏上此书。
当时,汉昭帝还很年幼,由大将军霍光管理朝政,霍光很讨厌此事,就把眭弘的奏书交给廷尉。霍光上奏赐和眭弘妖言惑众,大逆不道,两人都判处死刑。 《西京杂记》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宣帝幼时被收系在郡邸狱时,胳臂上还佩戴着祖母史良娣编织的彩色图案的宛转丝绳,上面系着来自身毒国的宝镜一枚,宝镜像八株钱那么大。传说这枚宝镜能照见妖魔鬼怪,能够佩戴它的人会得到天神的祝福,因此宣帝从危难中得到了解救。
汉宣帝即位后,每每拿起这枚宝镜长时间地感叹呜咽。他曾用琥珀装饰的竹筐装宝镜,用戚里出产的织成锦(又名斜文锦)包裹。汉宣帝驾崩后,宝镜不知哪里去了。
万里之遥的印度宝镜出现在西汉并非无稽之谈。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身处大夏。并从大夏商人那看见了身毒国的商品 。此镜或是得于彼时。张骞还朝后或将宝镜赠与太子刘据,刘据希望长孙病已能逢凶化吉,便让史良娣编织丝绳,系起宝镜。
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宣帝乃武帝曾孙,本该四世同堂享骨肉天伦之爱,却逢巫蛊之祸,襁褓中失怙失恃,全家皆亡,成为刘氏孤儿。而终身登大宝,中兴汉室,却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面对长辈遗物,却物是人非无从尽孝,只能兴建园陵以寄哀思,令人无限唏嘘。



霍光的轶事典故
答:汗流浃背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

申屠嘉的轶事典故
答:” 说公孙弘是以布衣为相,不符合实际。公孙弘做丞相前,先后做过博士、左内史、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无论如何也不能算布衣。汉代做官讲究循序渐进,想做丞相,没有不途经御史大夫的。汉宣帝刘询以布衣登极,但之前还得先封为阳武侯,因为皇帝不能让布衣当。 而且以丞相封侯,也并不从...

申屠嘉的轶事典故
答: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申屠嘉的轶事典故,欢迎大家分享。申屠嘉(?—前155年),西汉时梁郡(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