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天气预报和现代的天气预报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表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预测(周易)与现代预测(天气预报)有什么本质区别?~

  哈哈2楼的回答真好是反的。
  现在通行的周易预测其是不是单纯的从周易出发了,主要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进行,简单的说古代的中国人把世界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再加上阴阳两种状态(这种分类也不是死板的,也是在变化的),根据阴阳五行的自身状态和转化规律进行预测,就是以一种哲学的理论来解释世间万物,所以什么都能预测。中医也是其中的一大分支,所以现代医学(西方医学)很难接受中医,主要是不能理解五行气运之说。
  而现代的预测虽然强调科学性,但是在社会学领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经验来做预测。包括天气预报有一部分就是依靠往年同期的天气状况来预测的。
  以天气预报来说,古代的预测也有很准的下面是录自《梦溪笔谈》的一段
  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暝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于定法,故其术皆不验。假令厥阴用事,其气多风,民病湿泄。岂溥天之下皆多风,溥天之民皆病湿泄邪?至于一邑之间,而旸雨有不同者,此气运安在?欲无不谬,不可得也。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
  常也;异夫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足之变,其法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之谓从;天气明絜,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谓之淫;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谓之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足。随其所变,疾疠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证。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余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余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
  不雨,如此旸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有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此亦当处所占也。若他处候别,所占迹异。其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就完全是利用五行来预测的

古人看云识天气。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2、炮台云,雨淋淋:
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3、云交云,雨淋淋:
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4、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6、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7、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8、棉花云,雨快临:
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9、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
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10、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看云识天气

中国古人的天气预报
早期,天文和气象是不分家的。天文和气象都要观测和预报。三千年前,我国甲骨文中,就有了关于天气实况的记录,包括风、云、虹、雨、雪、霜、霞、龙卷、雷暴等。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了大量的天气事件后,一些知识分子终于有了对气候的认识。在我国古代,观测天文气象,制定历法,了解和预测气候,最明确的用途是为了安排农事生产、祭祀及其他活动。卜辞中还反映出人们已经有预知天气状况的要求,这些都是和当时农业生产的需要相适应的。如远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
由落下闳与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如果大署时节的气温不高,霜降时节无霜,大雪时节没有发生过降雪,大寒时节气温不低,说明天气反常了。可见,古人已经有了气候及其变化与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之间相对关系的意识。
几千年来,水手、渔民、农民和猎人看云、看风、看天象、看物象来预测天气,探索作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成了一套民间技艺。古代人观天象,测风云。前者是肉眼和简单仪器能够观测到的天空状况,不但观测日月星辰的变化,还记录了各种过去和当前发生的自然现象,并把总结的经验与当前观测结合起来,做出天气预报。15世纪的压板风速仪,以及唐玄宗王宫使用的相风旗和清道光年间的相风鸟,它们都是早期的风向或风力观测设备,表明仪器是天气预报走向定量化不可缺少的手段。
现代天气预报有五个组成部分:
1.收集数据
2.使用气象气球气象学家还可以收集上空的气温、湿度、风值。气象气球可以一直上升到对流层顶。
3.气象雷达可以提供降水地区和强度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还可以确定风速和风向。
4.数据天气预报
数字天气预报是使用电脑来模拟大气。它使用数据同化的结果作为其出发点,按照今天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由于流体力学的方程组非常复杂,因此只有使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够进行数字天气预报。这个模型计算的输出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过去气象学家必须自己做处理工作,今天24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多种不同模型后对其结果进行综合。气象学家还必须分析预报出来的模型数据来使最终用户能够理解它。此外天气预报的模型一般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当地的气象学家还必须通过当地的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天气预报更加精确。不过随着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精密化这个工作量越来越小了。

5.展示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天气预报的展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终用户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易懂地传达给最终用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现在有天气预报,古人是如何看天气的?
答:古人看云识天气。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

古代有天气预报吗
答:古代有天气预报。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气象观测的记录。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卜辞中就有天文、气象、预测天气的记载。到了宋代,随着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更加丰富,观测方式也多样化。下面来说说宋代的天气预报。1、报晓人,专门的天气预报员。在宋代,大城市里...

古代没有预测天气的仪器,他们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答:古代虽然没有预测天气的仪器,但是他们也有一套自己预测天气的方法。毕竟民以食为天,想要生产出食物,就必须要进行农业生产;而进行农业生产就是要靠天吃饭,靠天吃饭,就得知道天气情况。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开始了他们的天气预报之旅。在这千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也总结出了许多自己独特的预报天气的...

古时候的人们有天气预报吗
答:“天气预报”听起来完全是一个在现代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出现的产物,通过对大气运动等的分析,实现对未来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天气进行预测,并告知大众。然而,古人也有自己预测天气的办法。古人对于天象非常重视,也在不断的观察中积累起了相当丰厚的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帮助预测天气。那么,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样...

为什么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了?
答:现在的天气预报还不如八十年代,现在的气象设备比三十多年前先进多了,预报反而没有那个时候准了,不知道气象台那些人都在干什么。八十年代的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每天用收音机收听天气预报,那个时候局部地区的分散阵雨都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准确率,而现在百分之五十的准确率都不到。那个时候的天气预报都是...

古人是究竟是怎样预测天气变化的?
答: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三皇五帝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农业生产。在没有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大型水利设施的情况下,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所谓靠天吃饭,就是指天气。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 古人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将世界划分为阴阳和金、木、...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答:1、结合节气: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再根据自己天气变化的一些经验,然后总结起来一定的天气变化规律。比如:“疙瘩云,晒死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一些就类似于天气预报的谚语。2、我国最早的诗歌《诗经》——《邶风·北风》中曾记录了人们的看天气的经验“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

古代有天气预报吗
答:1、节气。实际上 我们日历里面的农历节气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天气预报 在固定的节气去下种 除虫 芒种清明 等等这些都是 2、谚语。而且一些老话讲 晨看东侧 晚看西侧 晚霞越好第二天天越好 如果是朝霞很美那么可能会阴天。3、司天监。通过观察天象来判断,主要是专业些,器材也好些。

怎样用手机查以前的天气预报
答:手机上查以前的天气预报的方法如下:手机:荣耀60。系统:MagicUI50。APP:浏览器1212301 1、打开手机浏览器,在百度页面输入2345天气预报,点击百度一下。2、进入到2345天气预报之后,点击历史天气。3、然后就可以看到自己省会城市的最近一段天气情况。点击最下方的上个月,可以以此类推查询过去的天气。4...

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是怎么出现的?
答:莱夫里尔的提议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回应。1856年,法国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气象服务系统。其他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也相继组织了观测网络的建设。他们已经开始发送当天的气象观测结果,绘制天气图,并提供天气观测和预报服务。天气图是现代天气预报的开始。它将天气预报从一个点扩展到另一个区域,并逐渐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