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一种艺术形式的?

作者&投稿:洪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早的艺术摄影是怎样诞生的?~

1839年,摄影术正式宣告诞生。在最初的日子里,摄影并没有被视为一门艺术。在人们看来,摄影不过是一项发明,一项能够准确记录大自然影像的发明罢了。
为了把摄影从一种“机械的记录手段”提升到艺术的境界,塔尔博特和画意派摄影家们进行了最初的尝试。
一、最初的尝试
在早期先驱者的大多数照片中,似乎很难感受到艺术的意味。那些室内随意堆放的物品、庭院中毫无美感的树木和简陋的房屋,只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并以此证明摄影具有精确写实的能力。因此,摄影先驱们把用相机摄取的影像,称为“阳光画”或“自然的手印”,而照片,只是从野外采集到的标本。
这种平庸的记录,不久就被塔尔博特所突破。1844年夏至1846年春,塔尔博特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自然的画笔》。在这本著名的书中,裱有24幅照片:有牛津皇后学院的一个角落、巴黎的林阴大道、维尔特郡的拉科克修道院和西敏寺黑塔的风景照,也有玻璃、雕像和桌面上的苹果、菠萝之类的静物。
这些照片的内容,虽然有些零乱,但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拍摄者的刻意安排。在某些照片中,塔尔博特已经开始利用影像中的暗示性力量,强调出照片的重点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书中的第6幅照片《开着的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幅照片,拍摄了一扇半开的门,门旁放着一把扫帚,墙壁上挂着马具和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弥漫着一种古老乡村的神秘氛围。塔尔博特自己是这样评注的:
这是它(摄影)初期一张微不足道的照片,有些偏爱它的朋友愿意去评论它。
对我们来说,荷兰画派在把日常熟悉的事物作为主题方面有着足够的权威。一个画家的眼睛常常会被在普通人看来很平常的东西所吸引。一缕阳光、一道投射在他走过的小路上的阴影、一株枯萎的橡树或一块布满苔藓的石头都会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情感和独特的想像。
塔尔博特的这段评论,阐述了照片应该如何营造画面。他认为,照片中每一个简单要素的存在,都必须经过周密的安排,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独特的想像”。
《开着的门》是一个等待着人出现的场景。提灯等待着黑暗,扫帚等待着使用者,门口等待着进入者。这些富于意味的细节,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于是,艺术想像产生了,摄影也不再仅仅是物质现实的复制。
塔尔博特曾说过:
相机的记录是毫无保留的。但没有指导或某种强调的话,对于它们的发现我们能了解些什么呢?
《开着的门》为此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是早期摄影艺术史上出现的一个流派。
达盖尔摄影术公布后,最早从事摄影的是一些画家和科学家。其中有一批肖像画师开始改行经营照相馆,从事人像摄影。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摄影仍然是不能列入正统艺术作品的,充其量只是绘画的辅助手段。
当时,有一家杂志,对摄影提出了这样的批评:
在这些照片里,所能期待的只有自然主义的描写。创作意图不能获得满足,想像力也被对现实的机械记录给消灭了。
于是,一些摄影家开始探索,如何使摄影进入“艺术”的行列,像绘画一样,取得美学、情感以及自我表达的效果。他们认为,要增强摄影的艺术性,就要模仿绘画。他们模仿当时流行的“拉斐尔前派”的绘画,从圣经或文学作品中选取题材,采用舞台式的摆布拍摄,然后,通过拼接、叠印等方法,把多张照片组合成一幅作品。
这些摄影家所形成的一个流派,就是“画意摄影”,它的代表人物是雷兰德和鲁宾逊。
(一)雷兰德及其《两种人生道路》
英国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GustavRejlander,1813~1875)原籍瑞典,青年时期在罗马受教育。他原来是一名画家,19世纪中叶定居英国后转而从事摄影。同当时的许多画家一样,雷兰德也认为,要增强摄影的艺术性,只有通过模仿绘画。
1855年,雷兰德拍摄了《玩》这幅作品,这是一幅在摄影室摆布拍摄的舞台式抒情照片。照片中,一位老人和一个儿童一起玩耍,画面极富诗意。拍摄前。雷兰德挑选了两位合适的模特儿来扮演老人和儿童,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排演,使之在长时间的曝光中,能保持静止不动,并做出适当的表情。在照片的前景中,雷兰德还布置了一些书本和一只假狗,增加画面的艺术性。这幅照片,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称为“艺术照片”。
此后不久,雷兰德又开始研究一种复杂的画面拼接技术,试图拍摄出类似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的寓意性照片,《两种人生道路》是其中的代表作。这幅宛如中世纪油画的作品,是雷兰德用30多张底片拼接制作而成的。在这幅照片中,雷兰德构想出一个寓意性的场面:一位先哲引领两个青年走入人生之路。其中一个青年崇尚宗教、勤劳向善,具有可敬的美德。而另一个青年一离开先哲就奔向享乐世界,染上赌博、酗酒、淫欲等恶习,以致失去理智,危害自己,走向死亡。画面中共有几十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围绕中心主题的思想涵义。画面左侧有赌徒、娼妓、懒汉、酗酒者等象征罪恶的人物;右侧则有木匠、纺织女工、学者等积极向上的人物;画面中央是一个赤身露体的、正在忏悔的妇女,意在说明只要悔过就有希望。
要把这么大的场面拍摄在一张底片上,需要很大的摄影室和众多的模特儿。雷兰德避开这些困难,采取分组拍摄的方法。他先分组拍摄人物,然后另拍布景与道具。最后,用分别遮挡的方法,把拍摄的30多张底片逐一印在一张相纸上。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雷兰德一共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才得到40×48公分的照片。
1857年,《两种人生道路》在曼彻斯特举行的“艺术珍品展览会”(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展览会之一)上展出。这幅照片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被称为是“最壮观的场面,最出色的照片”。女王用高价买下了这幅照片,作为英国王室的艺术珍品收藏。
(二)鲁宾逊的集锦摄影
画意摄影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亨利·佩奇·鲁宾逊(HenryPeachRobinson,1830~1901)。他也是一位由画家转行的摄影家。
1857年,鲁宾逊在伦敦开设了一家专业人像摄影室。由于受雷兰德的影响,他开始学习复杂的叠印技术,试着制作剪辑照片。1858年,他完成了艺术照片《弥留》,这是由5张底片组合而成的作品。照片中表现了一位临死的少女形象—她在窗前半卧着,窗外是充满欢乐、春意盎然的世界。少女的身边围绕着她的家人,他们都为少女的行将逝去而悲痛欲绝。少女和她的家人很像小说中的人物,给人以强烈的故事感。
《弥留》在1858年的水晶宫展览会上展出后,以强烈的故事情节和完美的构图获得头奖。同时,也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种题材是否过分伤感,而不宜作为摄影的主题。正是由于这场争论,使鲁宾逊一下子出了名,成为许多摄影家效仿的对象。
在此之后,鲁宾逊拍摄了许多这样的艺术照片,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照片制作方法。同雷兰德一样,鲁宾逊的照片,也是用不同的底片组合而成的。不过,他是将不同的相片剪下来,贴在一张背景照片上,修饰好接缝后进行翻拍和印制。这种方法,是通过剪辑精彩的部分组合成一张照片,所以称为“鲁宾逊集锦摄影法”。
鲁宾逊成为集锦摄影的创始人,后来的集锦摄影,都是源自他的方法。

摄影当然是一种艺术啦,他是和画画贯通的,如果不学过画画的人很难把摄影抓拍得有意境,摄影的艺术是去扑捉世界上美妙的东西,用高科技去实现并且表现出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欣赏的就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品,绘画是把自己心想或者是看到的用情感表达出来,绘画的艺术在于用一张画纸和一支画笔表现出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给世界听的声音、


艺术,没有范围的,即使别人不认同你的艺术,你也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fighting~~~

‍‍

1,法国科学家尼埃普斯于19世纪20年代完成了关于摄影的最早实验,并在1826年拍摄了最早的永久影像。2,1839年8月9日,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公布了法国科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法摄影术---将一块涂有感光剂的金属板通过照相机短暂感光后,再通过药液的化学作用,直接获得相当逼真的影像。同时,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也通过照相机试验,采用了纸负像工艺,并成功将负像转印成正像,为摄影发展奠定基础。1839-1924年,摄影技术的初创阶段。1841年,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诞生。1851年,物理学家马科斯威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1866年,德国化学家和数学家联手,在德国蔡司公司发明钡冕光学玻璃,生产出多组多片的正光摄像镜头。1868年,法国科学家提出了一整套更为完善的彩色摄影方法,并于1877年采用三色滤镜完成天然色照片。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将乳化银感光剂涂布在明胶上,制造出新型的感光材料--柔软、可绕卷的胶卷。

同年,柯达公司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这种胶卷的可携带方箱相机。1936年,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张三层乳剂的减色法彩色反转片。1925年,直到20世界60年代,是摄影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1925年,德国莱兹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批平视旁轴取景的135相机,这种采用铝合金机身、五镜片镜头、焦平面快门的相机命名为“徕卡”。1929年,德国禄莱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双镜头反光120相机,命名为禄莱弗莱克斯。50年后的中国海鸥相机继承了其技术与摄影风格。1948年,原民主德国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康泰克斯S型。

同年,瑞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俯视取景的组合式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哈苏勃莱德。1977年,日本小西六摄影工业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自动对焦的135平视旁轴取景相机--柯尼卡C35AF型。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集多功能于一身的A7000型135单镜头反光相机,内置马达。1989年,日本佳能公司生产出安装有超声波马达驱动的自动对焦系统的EOS-1型135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照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进入了快速降低噪音和具备预测自动对焦功能的新阶段。

 

‍‍

‍‍

摄影术的诞生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运而生的,150多年来,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也脱不开照相机和胶卷的传统模式,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100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为寻求一种新的感光材料和更为方便实用的摄影方法而苦苦追求,以取代复杂、陈旧、落后的传统摄影方式。二十世纪末叶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迅速普及,数字时代已经来临,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冲击,应运而生的数码相机,开拓了数字影像丰富的世界。数码相机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摄影工艺和摄影体系,它不仅影响并改变着摄影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方法、管理及服务质量,而且导致每一位摄影工作者创作观念、创作方法的更新。可以说,数码摄影是世纪之交摄影技术领域中的一次非常引人注目的革命。数码摄影为新闻摄影、图片等各类摄影开创了发展的新机遇,在新旧技术的转型期,我们能否做出快速反应,及早切入,充分享受高科技给人类提供的创作愉悦,也是我们摄影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数码摄影的诞生,向传统摄影发起了严峻的挑战,迫使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来认识数码相机。而数码相机就是由无数个0和1在计算机里或电子器件里排在一起。通俗一点的讲,数码相机就是用电子元器件(一般是CCD或CMOS)替代胶卷作为感光材料并将其所摄物体记录下来的图像以数码的形式保存在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存储卡中的照相机。后边的事情就交给电脑(也称“电子暗房”)去完成。现代社会进入了数字时代,随着图片处理的电脑化,传递方式的通讯卫星化,幅大量多的彩色化趋势的发展,必将为新闻摄影带来新的繁荣和发展,尤其在中国,数码相机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仍处在一个上升和发展的时期,新闻摄影将会充分利用电脑的强大优势,以崭新的面目和姿态在信息传播领域发挥新的独特重要作用。

‍‍

‍‍

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光线)和(绘画、绘图),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二楼窗台上,并在暗箱的后而装上一块涂有白沥青的铅锡合金板。经过8个多小时的曝光后,他将板放置在熏衣草油中,把未硬化部分的沥青擦掉,板上显现出与被摄影物相似的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了。从严格意义上说来,把它称为“日光绘画”更确切些。这幅扫地清的影像,需要这么长的曝光时间,因此这种摄影方法没有实用价值。不久达盖尔对化学方法记录影像颇感兴趣,与涅普斯合作研制感光材料。4年后涅普斯去世,达盖尔就改用银版,擦亮后用碘蒸气熏,曝光后再放在加热的水银上熏,影像经强迫显影后显现出来。这样,曝光时间缩短到半小时左右。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达盖尔的好友、议员阿拉哥宣布“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问世,这标志着人类摄影的真正开始。不久,达盖尔改用新的大口径镜头,口径从f/11增大到f/3.6,到1841年时曝光时间1分钟左右。银版法摄影术的问世,受到人们普遍欢迎,银版法人像摄影室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

拍摄都是在孩子自己家里和户外,没有助理,没有不属于孩子的道具,没有用摄影灯,在自然光线下完成。这一切都建立在真实与生活的基础上。三年前,我并不是这样拍,那时候还会准备些服装道具背景,每次大包小包拿到客户家里。慢慢的我带的东西越来越少,到现在,我只带着我的相机。真正的改变是从去年开始的,老师告诉我,要多看好片子,于是我看了很多国外大量的优秀作品,最爱日本的生活化摄影,内心觉得,这样才是更适合孩子的记录,因为他们的拍摄,是与爱相关的!
我希望把画面的表达,最终回归到情感,无论器材,色彩,构图如何,我把情感放第一位。当画面有了真实有爱的情感,相信会让人难忘,而且,一定会感动到来拍摄的孩子家长,包括我自己。

主观主义摄影和其他摄影有什么不一样的?
答:主观主义摄影:主观主义摄影是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比抽象派摄影更为“抽象”的摄影艺术流派,所以又称作“战后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其创始人是德国摄影家奥特·斯坦内特。他认为,“摄影是本来具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宽阔领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作用。但目前却成了...

摄影的目的是干什么?
答: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留住美好。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ῶς phos(光线)和 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ή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

什么是摄影
答:更艺术的是,智商和情商越高的人,从画面中听到的就会越多。一万个人可能产生一万种语像。什么用光什么色彩什么构图,一切技巧都是为了艺术的表述。摄影是艺术的建造,摄影是历史的存照,摄影是视觉的盛宴...我们还可以赋予摄影更多的解说,但本质是同一个:摄影是一种文化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高雅的生命快乐。有幸和摄影...

摄影的种类有哪些?
答: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摄影艺术的样式和体裁繁多。除按题材分类外,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颜色,可以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按摄影器材和技术,又可以分为航空摄影、水下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等。

什么是观念摄影?
答: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了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的常客。 [编辑本段]观念摄影的艺术表达 1、摄影者在观念摄影中具有主观导向性 从纪实向观念的转变与过渡中,两种摄影方式并不相克,只是在摄影的表达方式多了一种手法,使...

世界第一台摄影机什么时候发明
答:1、世界上最早的摄像机是在1874年,由朱尔·让桑发明的。2、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

什么是摄影
答:可以这样说,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被承认为一们艺术功不可没。从此,画意摄影也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

摄影,是一种可以玩一辈子的艺术
答:有些人问过为什么喜欢说怎么喜欢上摄影,摄影能够带来什么?其实我喜欢摄影就是一不小心就喜欢上了,就像喜欢一个人,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一个小小的情节,一个动作。至于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其实我只是单纯地当作生活的一种记录方式,从未把摄影当做人生赚钱的门道。我曾经的梦想就是以后能够成为一名专业...

为什么摄影从以前到现在都一直是一种相对冷门的爱好?
答:我认为摄影并不是一种相对冷门的爱好。相反,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如果你觉得摄影冷门的话,我觉得可能是你把它的门槛看的太高了,似乎只有用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才能称得上是摄影。可是其实不然,摄影的分类实在是太宽泛了,即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手机拍的照片也能称得上摄影。我也算是一位...

世界电影史(1):早期电影(1880-1904起步)
答:而《工人砸墙》也使用了倒放(将影片倒着放,比如其实拍摄的是工人砸墙,但是倒着放之后产生的效果是一堆砖自动变成了墙)的手法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 2.2、乔治.梅里爱(埃) 乔治梅里爱的名字有两种叫法,也叫梅里埃,美国人,他也是推动电影发展的先驱者。 梅里爱本来是一个魔术演员,当他发现了电影的时候觉得非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