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日战争史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哪

作者&投稿:乾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哪些有名的战役?~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2、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4、桂南会战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
1939年11月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隐蔽集结于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动。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疾速登陆,攻陷防城。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军长杜聿明受命向昆仑关反击,以步、炮、坦、空诸军兵种协同攻坚,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0年1月,日军又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进行反扑,至2月3日,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
5、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一、中日之间第一场战争——白江口海战。(唐日战争)(唐胜)
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唐军一共焚毁日本战船400余艘,杀敌不计其数,海水尽皆染红。日本水军惨败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济王子率军投降,百济自此彻底灭亡。日本陆军赶忙从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退回本国。

二、忽必烈征日。(元日战争)(元败)
13世纪,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派大军渡海征日,由于战略战术失误,加上两次遭到狂风暴雨吹翻船只,损失惨重,只好撤退。日本人则把元军失败原因归结于“神风”保佑,更相信日本是一个“神国”,增强了狂妄自大心理。

三、明朝抗倭战争(明胜)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配合,歼灭了广东的倭寇。至此,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四、壬辰战争(明胜)
明援朝抗日之战是明朝万历时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起于1592年至1598年结束。1592年是壬辰年,朝鲜史家因此称1592年—1598年的战争为壬辰卫国战争。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回国。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五、甲午战争(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
甲午战争。战争分为四个战场,第一战场发生于朝鲜境内(平壤之战);第二为黄海海战;第三为辽东北半岛之战;第四为山东半岛之战。
平壤之战日军方面凭借优势火力和组织完善、训练有素的军队打败清军。前后不过两天,清军即竖白旗乞降,撤出平壤,使敌仅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即占领平壤并进而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舰队的损失大于日方。黄海海战以后,由于北洋舰队嗣后不敢再战,日本基本上掌握了黄海制海权,对后来中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是失利了。
辽东半岛之战自1894年10月24日开始,到1895年3月9日结束,历时近5个月,中经鸭绿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田庄台大战,最后以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而告结束。
山东半岛之战从1895年1月21日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到2月1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历时近1个月,中经白马河前哨战、南帮炮台争夺战和刘公岛保卫战,最后威海卫海军基地失陷,“北洋舰队”最后覆灭。
清政府在日本的军事进攻和外交压力下,被迫于4月17日同日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日讲和条约十一款》(即《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表明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

六、抗日战争(中胜)
一般意义上的抗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结束。但这里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开始。
1931年至1937年,中日之间的重要战斗包括:
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东北军没有进行抵抗,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了武装反抗侵略的斗争。
一二八淞沪事变。1932年1日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率领下,奋起抵抗。直至3月3日停战。
长城抗战(1933年3月5日 - 5月25日)。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当年3月至5月,国民革命军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顽强抗击侵略军,最终中日双方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
绥远抗战。绥远抗战又称为百灵庙战役,是傅作义部与日本支持的蒙古德王所率部队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发生于1936年底,以晋绥军和中央军全胜而告终。
1937年—1945年中日之间爆发了全面的战争,大小战斗无数,重要的战役包括国军在国内正面战场进行的22次会战和滇缅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军队发起的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是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以国军被迫撤退结束。
南京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日军第10军在金山卫登陆后长驱直入,会同淞沪战役中的日军向首都南京挺进,国民政府慌乱中组织南京保卫战,于12月13日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太原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是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重要战斗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此后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第五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陇海路沿线进行的大规模防御战役,以三四月间围歼日军一万余人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
兰封会战发生于1938年5月,中国军队12个师在薛岳指挥下于河南对孤军深入的日军土肥原贤二部发起进攻作战。
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会战历时4个半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最终以武汉失守宣告结束,但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战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发生于1939年5月,冈村宁次率日军第十军部队向湖北随县、枣阳进攻,李宗仁率中国第五战区部队抵抗,并最终收复随县、枣阳,共击毙日军1.3万人,阻击了敌军的进攻。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日军动用10万兵力进攻长沙,在中国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并被迫撤退。
桂南会战发生于1939年11月13日~1940年2月。1939年11月日军在广西登陆后,先后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在杜聿明指挥下于12月下旬取得昆仑关大捷。至次年2月3日,日军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发起反击,于2月14日又一次夺回昆仑关,会战结束。
枣宜会战发生于1940年5月1日~6月18日,日本军队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进攻,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在枣宜会战中,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牺牲。
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一次进攻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共计105个团。
豫南会战发生于1941年1月25日~2月7日,是中国第五战区军队在豫南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共毙伤日军9000余人。
上高会战发生于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对阵装备精良的5万日军,共毙伤日军15000余人,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日军在山西境内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军队惨败。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至10月,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薛岳指挥下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次战役,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但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统率约6万人数的日军,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30万中国军队发动牵制性攻击。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予沉重打击,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取得“长沙大捷”。
浙赣会战发生于1942年5月至9月,是日军打击国军第三战区主力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日军最终打通了浙赣铁路,但损失惨重。
鄂西会战发生于1943年5月~6月,中国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其中胡琏指挥十八军第11师进行的石牌要塞保卫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给敌重大消耗,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取得战役的胜利。
豫中会战发生于1944年4月~5月25日,冈村宁次指挥日军试图围歼中国第一战区主力,国军战败,致使洛阳在内的河南大部沦陷,其中许昌保卫战最为激烈。
长衡会战发生于1944年5月至9月初,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进攻湖南。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而国军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遭到挫败,伤亡9万余人。
桂柳会战发生于1944年8月至12月,桂林和柳州先后沦陷。
湘西会战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战役以中国军队取得胜利告终,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此从防御作战开始转向反攻阶段。
滇缅战争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支持英国盟军,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初入缅作战,历时两个多月终告失利,缅甸全境为日军所控制;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回国内,一部进入印度组成中国驻印军训练。第二阶段,始于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会同英、美盟军对缅北日军展开的反攻,历时一年多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胜利;中国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发起了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经8个月血战,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要隘城市。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于当年3月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并取得胜利,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因此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
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在美苏等盟国的协助下,中国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当然是南京保卫战啦。虽然中日两军之间接触时间较短,但最后以中国军队自行溃败,日军屠城,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众。现在还修了纪念碑,拍了两部电影,用于专门来记述此事件。

百团大战

整个中日战争史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哪一次
答: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史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会战兵力规模及战斗力方面,中国军队出动陆军约七十个师,外加七个旅及上海、江苏各保安团队,轻战车约一个营,还加上独立野战炮兵五个团又两个...

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辉...
答:B项错误,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C项错误,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重大胜利的第...
答: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淞沪会战是指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

抗日战争中的第1场大型会战是
答:抗日战争中的第1场大型会战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

八年抗战,消灭日本人最多的是哪一场战役?
答: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答:1、淞沪会战(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

淞沪会战牺牲了多少国军士兵?
答:国军参战80万人,伤亡30万人。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

为什么叫淞沪会战?
答: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30万余人,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60余万人,伤亡...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各自的特点。概述
答: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

中日哪次会战死的人最多
答:坦克等应有尽有,防卫能力占优,十九路军武器只有长枪、机关枪和手榴弹,官兵斗志和野战经验占优。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但最终结果这场战争没有赢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二八”抗战的意义重大,影响非常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