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本质

作者&投稿:弓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 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制 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 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 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4、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 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原先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无论现阶段是什么社会形态,最终一定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现在的新文明史观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客观的认识,即资本主义有它积极的一面。现阶段资本主义并不是像我们原先认识的那样,是剥削的罪恶的,而是先进的,无论是哪一方面,它拥有财富,科技等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也高于其他国家,包括它在制度上的成熟也远超出其它国家。
但究其本质,从阶级属性上来看依然是资产阶级,剥削阶级,各种有利活动也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保护上层阶级的利益。
从今天看来,它不一定会消亡。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的资本形式占有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 在所有制形式上,不断从单纯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社会占有制形式转化。一是国有 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资产阶级为了缓解国内外尖锐的矛盾对立,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 行了扬弃,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国有化浪潮此起彼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要 害部门逐步取得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具有了混合经济的特点。二是合作经济大量出现 并成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资本占有形式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三是股份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组织形 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法人持股上升,个人持股下降,即 持股法人化;股份制普遍化,股份制在各经济部门普遍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兴起,即 职工买下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呈现无政府状态,而是出现了有序化 的特点。一是运用计划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运用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经验,使国民经济有序而健康的发展。二是政府实施对本 国经济干预与调控。主要有三种方式:对国民经济实行法制管理;对国民经济进行行政 干预;实行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措施使经济发展收到明显成效,延长了经济 周期,减少了危机波动,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市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社 会市场经济谋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平衡之间的结合,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一致 。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典型。其内容主要有:强调经济自由,保障市场主体的个人自 由与社会义务相结合;自由的市场竞争制度;银行对经济的调节;对外经济的自由主义 政策;协调劳资关系,注重社会保障;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其成效主要是: 社会稳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1.在剩余价值规律仍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趋 向。如:实行个人收入及财产的税收调节,实现劳资双方双赢目标;实行两次分配,第 一次分配满足效率原则,第二次分配照顾低收入者。
  2.在贫困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分配均等的趋向。如:制定和实行雇员工资收入 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最低工资法;利润分享制度,即劳资双方共享利润的制度, 法国规定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劳动保护和劳动福利制度等。这些 措施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年剩余价值率在下降,而劳动者工资占的比率在上升。
  3.在剥削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社会福利普遍化趋向。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 实行了社会生活中的福利制度,从救济贫困发展成公民的社会权利,普遍制定实施了从 摇篮到坟墓(即人从生到死)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其特点: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主要提高中下层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各种福利补贴如:家 庭补贴、医疗补贴、住房补贴等等,惠及广大民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生 活水平的差距。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
  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依然存在,但阶级对话与合作成了常见现象。如:集 体谈判,共同决定等。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 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化,社会成员角色也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状况。资产阶级的变化表 现在:传统的资本家即家族资本家虽然仍然存在,但已不是资产阶级的单一构成要素, 甚至已不是占绝对优势的组成部分,大量经理资本家的产生使其成为资产阶级的重要组 成部分。无产阶级的变化表现在:首先,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其次,白 领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再次,第三产业工人的比重大大提高。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以外,还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首先,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符号分析服务人员”,即所谓 从事解决问题、识别问题和战略经纪活动的人员,在美国,这类人员占工人总数的20% ;其次,出现了中小经理阶层。当代资本主义不但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而且变动性强 :首先,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概念不仅用于区别所拥有的资产多少,而且用于区别掌握知 识的情况;其次,有产者与无产者日益具有不确定性;再次,有产者与无产者的界限越 来越模糊、难测。三是无产阶级虽然仍受剥削,但出现了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化倾向。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产阶级呈现出中产阶级 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工人阶级中的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增多,白领工人的比重超过了 蓝领工人;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 也在逐步提高,消费支出和消费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 贫困阶层的状况明显改善,当代贫困的含义已与过去完全不同。

  1. 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时期到现今的500多年间,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特别是战后50多年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社会主义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 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仍在进步,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战后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动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即农业在国内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不足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新科技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更加现代化和“ 高级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3. 资本组合方式在变化,资本社会化趋向进一步增强。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个人占有,是传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典型实现形式。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本质虽然没有改变,但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却在不断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和演化:
       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和变化。早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生活的年代,股份公司已经出现。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得到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发展,大股份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基干。此外,股份企业的资本组合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资本组合来看,过去的股份制企业虽然突破了个体资本的局限,但企业的投资者仍是少数几个大资本家。随着股份制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筹资渠道越来越多,股权越来越分散化和群众化。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企业中,传统的资本家个人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法人股或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资本组合方式和来源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权力重心在转移。个体资本家和个人持股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下降,而专业经营者或经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则不断上升,“委托制”或“代理制”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
       合作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众所周知,合作经济也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战后,这种与资本主义原则相背离、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扬弃的合作经济又有了更大、更为广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农业、渔业、建筑、商业、服务、旅游、银行、保险、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各种形式的合作制企业越来越多。

  4.  职工所有制形式有了很大发展。所谓职工所有制大体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职工股份所有制企业,即主要是由本企业职工集资开办的企业;二是企业吸收职工人股或有职工资本参与的企业。对于“职工股份所有制企业”,西方国家往往称之为职工合作工厂。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两种企业的特点,但它既不同于我们前面提到的一般股份制,也与一般合作制企业有重大区别,因而也有人称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这种企业大体是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一是通过职工集资组建的新企业;二是职工出资购买原有企业。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企业的财产或产权全部或大部分由本企业职工占有或控股。 “职工参股企业”的范围更为广泛,资本主义国家的大股份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职工参股。这种企业与上述企业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职工占控股地位,后者职工不占控股地位。资本主义国家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积极推行职工参与政策,利用各种优惠和刺激办法鼓励职工入股。60年代初,美国学者最早提出了职工持股的企业发展构想。80年代初,英国政府在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同时,撒切尔夫人还提出了“资本民主化”口号,号召职工积极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并提供各种优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职工参股的增多,职工参股和行使股权的方式也在变化,所谓职工集体信托持股方式得到广泛发展。它与以往那种个人人股和持股方式不同,这种信托方式将职工的分散股权由受托人集中统一经营管理。有的企业由于资本增殖而新增加的股本甚至不量化到个人,只是按原始股的比例分红。这就使个体资本具有了某种程度的集体性质。由于采用这种办法,增强了职工股权的分量,由小股票持有者变成了集体性的大股东,从而提高了其在企业的地位和发言权,有利于维护职工的权益。职工占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异化形式,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但也应看到,职工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国家毕竟仍居从属地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资本为了本身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更加广泛的集资,或者是为了把负担转嫁给职工,或者是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分化职工队伍,等等)而控制、操纵和特意安排的。

  5.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上却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 在所有制形式上,不断从单纯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社会占有制形式转化。一是国有 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资产阶级为了缓解国内外尖锐的矛盾对立,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 行了扬弃,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国有化浪潮此起彼伏,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要 害部门逐步取得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具有了混合经济的特点。二是合作经济大量出现 并成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资本占有形式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三是股份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二战以后,股份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组织形 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股权分散化,资本社会化;法人持股上升,个人持股下降,即 持股法人化;股份制普遍化,股份制在各经济部门普遍实行;职工股份所有制兴起,即 职工买下企业全部或部分股份。

  6. 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不再呈现无政府状态,而是出现了有序化 的特点。一是运用计划手段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运用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经验,使国民经济有序而健康的发展。二是政府实施对本 国经济干预与调控。主要有三种方式:对国民经济实行法制管理;对国民经济进行行政 干预;实行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措施使经济发展收到明显成效,延长了经济 周期,减少了危机波动,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市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社 会市场经济谋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平衡之间的结合,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一致 。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典型。其内容主要有:强调经济自由,保障市场主体的个人自 由与社会义务相结合;自由的市场竞争制度;银行对经济的调节;对外经济的自由主义 政策;协调劳资关系,注重社会保障;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其成效主要是: 社会稳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7. 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五大新变化表明,由于新科技革命注入了活力,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由于资本扩张,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度过了重重危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更加稳定,更加具有活力.这确实给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论断形成新的挑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新的困难。



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五大新变化表明,由于新科技革命注入了活力,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由于资本扩张,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度过了重重危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更加稳定,更加具有活力.这确实给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论断形成新的挑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新的困难.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
答: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控股权还是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股权社会化不过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一种新模式。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本质
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可否认是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但是,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因为:(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___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本质
答:1、第一种观点,现代科技革命推动论。这种观点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2、第二种观点可以概括为...

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
答: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三个方面。2.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我调节、改善和改良,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我们应该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视为合乎规律的现象,而非...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具有新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结构的发达资本主义。在国内国际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特别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社会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形成了私人垄断...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1、承认当代资本主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多维度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对待当代资本主义应保持开放的心态,认识到多样性和动态性。2、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和分析框架,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社会不...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以快速提升的根本原因之一;二是全球化进程的逆流涌动,这是资本主义紧随全球化进程的各个不同阶段“闻风起舞”的一股原初动力。这些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没有发生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性质的改变。然...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3.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