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写诗的?指的是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作者&投稿:左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最早的五言诗和七言诗是什么~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一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七言诗的起源也很早,在《诗经》中也有一些七言句,如“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到战国晚期,就有以七言为主的劳动歌。荀子的《成相辞》就是采用民歌的体式和腔调。西汉后期的一些谣谚和乐府歌辞,如“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等,都是以七言为主。东汉的张衡写过一篇《四愁诗》,是最早的文人七言作品。之后的曹丕写了《燕歌行》,一般被认为是第一篇成熟的七言诗。魏晋时期,比起五言诗而言,七言诗不受重视。直到初唐,七言诗才逐渐兴盛,产生了许多佳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诗体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酬乐天扬州(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山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传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言绝句

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

诗体简介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〇表示可仄可平)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感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平平仄仄平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       
时无祢正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七言绝句又称为七绝,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每句七个字的绝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七言绝句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
亦逢汗节解沾衣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民歌民谣以及祭祀颂词,第一位创作诗歌的人也只能是无名氏了,比如《吴越春秋》的《弹歌》就记录了先秦时期的一首民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再如《击壤歌》,被清代诗人沈德潜考为中国第一位诗歌,相传为帝尧时期的作品,当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以上这两首早期诗歌的作者都是无名氏,那么有据可查且留下姓名的第一位诗人又是谁呢?
一、屈原?
有人认为是屈原。但六甲番人认为明显不是,屈原被尊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作至今为人传诵吟唱,但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甚至比曾经编订过《诗经》的孔子都要晚。

二、许穆夫人?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六甲番人在之前的文章《六甲番人读诗经|中国第一位女诗人是谁?原来竟是先秦第一美人》已提到,明确可考姓名的女诗人是许穆夫人,《国风·鄘风·载驰》就是她写的。
但许穆夫人是春秋时期卫昭伯与宣姜之女,许穆公的夫人,还是不算是《诗经》里最早的诗人。

三、周公旦?
《诗经》里有一首中国传世最早的寓言诗《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这首诗的作者被认为是周公旦,《毛诗序》提到:“《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而方玉润《诗经原始》和魏源《诗古微》也支持这一说法。

《诗经》始于西周初期,当时采诗官深入民间收集民歌,然后整理交给太师谱曲,最后演唱给周天子听,同时贵族文人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早期的《大雅》就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
周公旦是孔子之前的圣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是《周礼》的创作者,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从个人能力而言,他是完全有可能创作诗歌的。2008年有一批战国竹简入藏清华大学,其中的《耆夜》篇中,也提到周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周公旦即席所作一首诗叫《蟋蟀》。
不过周公旦也只能算是迄今为止考证的中国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诗人,或许以后学术界会有更多的发现,六甲番人在此期待。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时期
第二段:秦汉时期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上古期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
上古时期的第二段是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
中古期
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
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地位。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
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 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 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
近古期
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 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三、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样。
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 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古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
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 了。
近古期的终结,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我们仍然划定在“五四”运动 爆发的1919年。

汉代乐府诗就是五言诗,但是无言绝句出最早见于东晋时期,出自杨羲。最早的七言律诗出自于魏朝曹丕的燕歌行

我国第一个大力写词的诗人是谁
答: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 柳永。也是中国第一个致力填词的词人。关于此的缘由如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代工部侍郎柳宜的小儿子.相传柳永小的时候很聪明,他的乳母略通诗词,是一个败落的官宦家的女儿.她很喜欢柳永,每天给他喂奶时,就用手指沾着乳汁在柳永的掌心写字.小柳永虽不...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是谁 详细
答: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是曹余章。曹余章(1924—1996),现代作家。浙江宁波人。曾任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等职。著有《上下五千年》、《一代名相诸葛亮》等。作品代表:《上下五千年》、《一代名相诸葛亮》曹余章的谈学习古文经历一般说,少年时期对诗歌的爱好往往超过古文。我小时比较喜读近体诗(律诗、绝句),...

中国历史上有十大诗人,分别有谁呢?
答: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诗圣-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从战国的庄子到近的鲁迅,以写文章著称的第一人是谁?
答:虽然他的文章是短小精悍的诗歌,但这诗歌朗朗读起,犹如千钧,读后,都会令人唇齿生香,心清目明,畅快得很呢。所以说从战国的庄子到近代的鲁迅先生,以写文章著称的第一人个人觉得是李白。另外,近代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也是我非常欣赏与喜欢的。以写文章著称的第一人是以写文章著称的第一人是 ...

我国第一本小说是什么!?(急)
答: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古代文学批评专著:《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批评专著,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也说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我国最早的一部品评诗歌的专著:《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品评诗歌的专著,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我国第一部科普...

有谁知道历史上汉景帝跟汉武帝是什么关系?是不是真正的父子?
答: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

西汉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
答:西汉(前206年-9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

中国历史上,最会写诗的帝王是谁
答: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

求中国历史上的文学之最 例如甚么甚么书中国的第一本甚么甚么
答:求中国历史上的文学之最 例如甚么甚么书中国的第一本甚么甚么 还要甚么甚么书与甚么甚么书合称甚么甚么甚么人与什末人合称甚么写好了全了加分... 还要甚么甚么书与甚么甚么书合称甚么甚么 甚么人与什末人合称甚么写好了 全了 加分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公司那些设施可以提高员工幸福感? lei...

旁证盘点古代最会写诗的10个皇帝曹操第二第一
答:中国历史上有上百个皇帝。谁写的诗最好?比较一下。1刘邦《大风歌》刘邦,斩首白蟒起义,多年后建立汉朝,功成名就后回到家乡沛县,设宴招待故友长辈,酒醉时自弹自唱。一阵风吹来,云在飞舞,威海内西回到他的家乡,你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守护四面八方。评价:短短三句话,体现了统帅千军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