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作者&投稿:宗圣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023-凡事预则立-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哲学道理是: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此句内容出自《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 预 ”。

2、此句的字词解析,凡事:无论什么事情,预:事先有准备,预先,立:成就,废:败坏。句子的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扩展资料:

1、《中庸》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伋(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2、《中庸》所论乃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路。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中庸》开篇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为《中庸》一书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认为自然授予人的本质就是人性,遵循人的本真善性就是道,修养本真善性就是教。

3、《中庸》是儒家经典,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位于“四书”次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中庸是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庸  百度百科_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的哲学道理:

(1)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 此题中的“预”和“不预”就是原因,“立”和“废”就是由它们引起的结果。凡事预则立”告诉我们,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不预则废”告诉我们,如果只顾眼前的行动,不顾长远的结果,必然会给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危害。
(2)唯物论认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它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人们的"预"或"不预"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没有已有的事物,就不可能"预"或"不预",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一古代思想,强调要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作出预见性安排。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还有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秒懂百科」一分钟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