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同族.A、B、C三种元素

作者&投稿:漆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有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原于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

A元素原于半径是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则A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C元素,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能与其氢化物Y反应生成盐,应为N元素,X为HNO3,Y为NH3,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应为Al,A、E同主族,则E为Na元素,A、B、C、E四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常见化合物,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知D为O元素,(1)Y为NH3,与O2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催化剂.△4NO+6H2O;(2)将HNO3和NH3的水溶液充分混合后,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碱性,氨水过量,如氨水过量较小,则有c(NH4+)>c(NO3-)>c(OH-)>c(H+),如氨水过量较多,则存在c(NH4+)>c(OH-)>c(NO3-)>c(H+),故答案为:c(NH4+)>c(NO3-)>c(OH-)>c(H+)或c(NH4+)>c(OH-)>c(NO3-)>c(H+);(3)E为Na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F为Al,对应的氧化物为Al2O3,为两性氧化物,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4)用石墨电极电解NaOH溶液,实质上是电解的水,阳极反应为4OH-=2H2O+O2+4e-,故答案为:4OH-=2H2O+O2+4e-;(5)甲烷碱性燃料电池中,甲烷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CO32-+6H2O+8e-,n(CH4)=1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则可生成4molCl2,故答案为:CH4+10OH-=CO32-+6H2O+8e-;4mol.

(1)2Al 2 O 3 4Al+3O 2 ↑(2)H 2 O 2 或C 2 H 6 (3) (4)3molNa 2 CO 3 1molNaOH 试题分析:A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一定是氢元素;F的单质是黄色固体,所以F单质是硫磺。C和F同主族,所以C是氧元素。B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化合物最多的是碳元素,则B是碳。E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的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而S元素,所以E是第三周期的Mg元素。A和D同主族,D的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而小于Mg元素,所以D是钠。(1)镁是活泼的金属,通过电解法冶炼,所以工业制备镁单质的化学方程式2Al 2 O 3 4Al+3O 2 ↑。(2)由其中两种元素组成的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18电子微粒是H 2 O 2 或C 2 H 6 。(3)由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与由D、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反应可制备氧气,则甲是水,乙是过氧化钠,因此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4)DABC 3 和D 2 C 2 分别是碳酸氢钠和过氧化钠,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生成水、CO 2 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 3 Na 2 CO 3 +CO 2 ↑+H 2 O,3mol碳酸氢钠分解生成1.5mol碳酸氢钠、1.5molCO 2 和1.5mol水。由于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又能和吸收CO 2 ,所以当水蒸气和CO 2 共同存在时,过氧化钠首先和CO 2 反应,然后再和水蒸气反应。根据方程式2CO 2 +2Na 2 O 2 =2Na 2 CO 3 |+O 2 、2H 2 O+2Na 2 O 2 =4NaOH+O 2 可知,1.5molCO 2 消耗1.5mol过氧化钠,生成1.5mol碳酸钠。剩余的0.5mol过氧化钠和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氢氧化钠,因此容器内残留物的成分及物质的量分别是3mol碳酸钠和1mol氢氧化钠。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要求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确判断出元素是答题的关键,难点是碳酸氢钠和过氧化钠混合加热的计算,注意明确CO 2 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先后顺序。

A、B、C、D、E、F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图1可知E元素的第四电离能剧增,则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处于ⅢA族,A、B、C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层和能级,三者处于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I1(A)<I1(C)<I1(B),所有元素均不同族,则B处于ⅤA族,C处于ⅥA族,BC2+与AC2互为等电子体,A的核外电子数比B少1,可推知A为C元素、B为氮元素、C为O元素;D、E为同周期相邻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二者处于第三周期,可推知E为Al、D为Mg;F元素位于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11列,则F为Cu,
(1)A为C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图为;NO2+与CO2互为等电子体,二者结构相似,故NO2+的电子式为;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简式为[Ar]3d104s1
故答案为:;;[Ar]3d104s1
(2)E为Al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E元素的电离能情况如图1所示.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Mg元素单质形成的晶体晶胞类型属于六方最密堆积,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六方最密;
(3)C、N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甲的晶体中每个C原子与周围4个N原子形成4个C-N键,每个N原子与周围3个C原子形成3个N-C键,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由于C-N键的键长小于C-C键,键能大于C-C键,故其硬度超过金刚石,化合物甲的晶体中N原子成3个σ键、含有1对孤电子对,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原子晶体;C-N键的键长小于C-C键,键能大于C-C键;sp3
(4)Mg、O两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乙为MgO,
①以晶胞体心的白色球研究,与之等距离且最近的黑色球位于面心,由于为1:1型化合物,可知晶胞中D离子的配位数为6,
故答案为:6;
②设D离子半径分别为a,C离子半径分别为b,则晶胞的棱长=2(a+b),则晶胞体积=8(a+b)3,晶胞中白色球数目=黑色球数目=1+12×
1
4
=4,故晶胞中镁离子与阳离子的总体积=4×
4
3
πa3+4×
4
3
πb3=
16
3
π(a3+b3),则其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
16
3
π(a3+b3)
8(a+b)3
=
2π(a3+b3)
3(a+b)3

故答案为:
2π(a3+b3)
3(a+b)3


已知: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A、B、C、D、E、F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 ...
答:A、B、C、D、E、F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以C为Al元素,F2+离子核外各层电子均充满,即各层电子数为2、8、18,所以F为Zn元素,E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即M层上有6个电子,所以M为S元素,D的核电荷数介于13与16...

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
答: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为铵盐,则A为N元素;C单质一般保存在煤油中,则C为Na;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F为Al;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

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E原子的电子...
答: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B能形成气态化合物BA4,BA4为CH4,所以B为碳元素,A为氢元素;E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所以E处于第三周期,故E为铝元素;D与C、F彼此相邻,C、D的原子序数介于碳元素与铝元素之间,F的原子序数大于铝...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与E的...
答: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与E的氢化物分子构型都是V型,则氢化物为H 2 O、H 2 S,则D为氧元素,E为硫元素;原子序数F大于硫元素,故F为氯元素;A与D可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均为液态,则A为氢元素;A能分别与B、C、D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B为碳元素,C为...

...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 ...
答:(1)3;纺锤形或哑铃形 (2)泡利不相容 (3)第三周期第ⅦB;d;25(4)sp 3 ;三角锥形;焰色反应 (5)12;铜型或面心立方堆积; 试题分析: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电子排布为1s 2 2s 2 2p 3 ,即A为N;...

...C、D、E、F六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
答:A、B、C、D、E、F六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H元素;B、C的常见单质都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则B为N、C为O;C与F在同一主族,则F为S;A与D同主族,二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C与F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一半,则D为钠元素;E原子序数E介于11~16...

高中化学
答: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C与E同主族,D、E、F同周期,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 子数相等,A能分别与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且A与C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A能分别与E、F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气体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A-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
答:则E为Ca元素;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则F为Fe元素;即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Mg元素,E为Ca元素,F为Fe元素;(1)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电负性大小顺序是C<N<O,故答案为:C<N<O;(2)D为...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原子...
答:可知D的p轨道电子排布为:p 2 或者p 4 D与A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构型是V型,则D的p轨道电子排布为:p 4 ,D为氧元素,A为氢元素。B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F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F为钠元素,E为氟元素。(1)C为氮元素,价电子排布为:2s 2...

A、B、C、D、E、F、G七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
答:A、B、C、D、E、F、G七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无中子,则A为氢元素,B、G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其电子层数的两倍,分别为碳和硫,由于G的原子序数大于B,所以B为碳,G为硫,D、G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为同主族元素,则D为氧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