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月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作者&投稿:胡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2月份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12月份没有中国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腊八节(腊月初八)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 等。
  12月有如下节日: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988
  12月2日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992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001
  12月5日 (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1985 ;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935 ;  世界足球日 1995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 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998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4
  12月第二个星期日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护士节(12月12日)-----------------------NRUSE DAY
  圣诞除夕(12月24日)---------------------CHRISTMAS EVE
  圣诞节(12月25日)-----------------------CHRISTMAS DAD
  节礼日(12月26日)-----------------------BOXING DAY

阳历节日:
1月1日 元旦
2月2 或者 12日 花朝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15日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4日 保钓登岛日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4月5日清明节(放假三天)
4月15日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月23日 中国海军建军节
4月24日 中国航天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5月9日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日
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 淮河治理日
5月17日电信日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我国并未认定,仅民众和商家在推崇此节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5月30日 五卅惨案纪念日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我国并未认定,仅民众和商家在推崇此节日)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7月1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中国航海节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8日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抗战胜利纪念日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10月1日 国庆节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 邮政日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扶贫日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1月11日 双十一单身节 (国家未认定,仅民众与商家庆祝此节)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12月4日 中国宪法日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阴历节日:
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初五 破五节
正月初七 七草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七月初七 七夕女儿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月二十三 小年
腊月最后一天 除夕节

扩展资料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节日

元旦 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愿望节 二月五日 (愿望节又称许愿日。) 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和其它传统节日不同,属于新时代产物,迅速发展形成。 愿望节为每年阳历二月五日,在当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然后挂到树上,挂得越高,愿望越有可能被实现 妇女节 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植树节 三月十二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儿童节 六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 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一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七月七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敬老节 农历七月十三 中国建军节 八月一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教师节 九月十日 国庆节 十月一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

有好多,我抄不完

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的名称
答:以阳历来说:一月:元旦 二月:春节 三月:如春节在二月的后期,就有元宵节。四月:清明节。五月:劳动节。六月:儿童节。农历的七有:中元节。农历的八月有:中秋节。农历的九月有:重阳节。十月有:国庆节。农历十二月有:腊八节。

一月到十二月各有什么节日?
答:1. 春节 - 一月初一 2. 破五节 - 正月初五 3. 七草节 - 正月初七 4. 元宵节 - 正月初十五 5. 龙抬头节 - 二月初二 6. 端午节 - 五月初五 7. 七夕女儿节 - 七月初七 8. 中元节 - 七月十五 9. 中秋节 - 八月十五 10. 重阳节(中国老年节)- 九月初九 11. 腊八节 - 腊月初八...

从一月到十二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他们的来历和习俗分别是什么?_百度...
答: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其来历与传统神话和传说相关,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赏花灯等。2. 元宵节:春节之后的第15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以庆祝这个节日。3. 清明节:祭祖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并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踏青、放风筝等...

按顺序写出中国传统节日及时间(全部)
答: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三:敬老节 八月一日:中国建军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十日:教师节 十月一日:国庆节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按顺序排列全部
答:你好,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农历12月8日 腊八节 公历1月1日 元旦节 农历12月31日 除夕节 农历1月1日 春节 农历1月15日 元宵节 公历3月8日 妇女节 公历4月5日 清明节 公历5月1日 劳动节 公历5月4日 青年节 公历6月1日 儿童节 农历6月5日 端午节 公历7月...

1月到12月的传统节日顺序
答:9月:重阳节、菊花节 10月:寒衣节、下元节 11月:冬至节 12月:腊八节、小年、除夕 1. 元旦:公历每年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

一到十二月中国的节日有哪些?
答:一到十二月中国的节日有哪些?一到十二月中国的节日有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八一建军节,中秋节,十月国庆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怎么排列?
答: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7、冬至——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1、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传统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

一年里从1月到12月的节日有哪些?
答: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3...

一年四季都有什么节日
答:冬季(11月——2月):感恩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澳门回归纪念日、平安夜、圣诞节、元旦、腊八节。1、春节 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