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铁哥们?他是怎么交下他们的呢?

作者&投稿:娄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1907AD),关外几个中年将领马龙潭(五十岁)、吴俊升(四十四岁)、冯德麟(三十九岁)、张景惠(三十六岁)、汤玉麟(三十六岁,据说小张景惠不到一个月)、孙烈臣(三十五岁)、张作霖(三十二岁)、张作相(二十八岁)八人在一次剿匪大捷之后以年龄为序,在洮南关帝庙中结拜为兄弟。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几个人生似乎也就不过尔尔的中年武夫会在日后叱咤风云,创造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兄弟八人都是倾盖之交,或因情义或因利益相互羁绊在一起。中间虽有翻脸了甚至拔刀相向,比如冯德麟曾经率部与张作霖开战;为了打到王永江,汤玉麟张景惠曾向张作霖持械示威。但归根结底,这几个人还都因为张作霖的出现而走到了一起,也因为张作霖的死去而絮散萍飘,各有宿命。所有在后人看来,这几位风云豪杰的盛衰荣辱,似乎只是张作霖这个天才在那个乱世带来的一片云霞。

电视剧《少帅》中的洮南八兄弟。

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AD),张作霖麾下的保险队和张景惠的自卫团合并开始,张作霖进入了自己事业的上升期。之后又因同乡关系,张作霖的保险队得到了当地总巡长冯麟阁(又名德麟,奉天海城人)的支持,得到了官方执照,从此成为正是的地方团练,而不仅仅只是佣兵团——或者是镖局。

在此期间,张作霖陆续结识日后辅佐他组建奉军老派兄弟们,先是出身草莽的汤玉麟(奉天义县人,早年落草)和张作相 (奉天锦州人,早年落草,他经常被误以为是张作霖的亲兄弟),之后是孙烈臣(奉天黑山人,曾为盛京将军府侍卫,之后派去辅助张作霖剿匪)、吴俊升(奉天昌图人,捕快出身,时任骑兵营哨官,是张作霖的同事),以及马龙潭(山东德州庆云人,没落贵族出身,为世袭五品云骑尉)。

张作霖墓,最终还是由和他相遇最早,也是争议最大的四哥张景惠修筑。

张作霖及其“老兄弟”是《三国演义》、《说唐传》这些英雄传奇培育的产物,觉得真正的英雄好汉应该像中世纪的那些英雄一样快意恩仇,也就是心甘情愿为“忠义”的价值观而牺牲。

虽然这种观点在今日的东方社会也应该属于正常的价值观,而在清末民初的官场之上,张作霖和他兄弟们的价值观却遭到了挑战。因为在当时从军校出身的军人们比如像蓝天蔚、吴禄贞这些人,对张作霖这些行伍出身的将领们是很鄙视的。而针锋相对,在这些草莽英雄的眼中蓝天蔚、吴禄贞这类人将抽象的政治原则(比如国家意识、民族主义之类)置于具体的个人情义之上,也是不可理喻,甚至是忘恩负义。

一笔虎,北洋时武将们都喜欢露一手。

辛亥军兴,新军诸将推举蓝天蔚为关东都督。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不肯正面撄其怒焰,于是成立东三省保安会前来敷衍。而所谓保安会既可以解释为独立之后的预备省议会;也可以解释为镇压叛乱保境安民的临时机构。赵尔巽一面搪塞住革命势力,一面密召张作霖南下勤王。张作霖进驻省城后,迅速镇压或驱逐了刚刚露头的革命党人,从此掌控半个奉天。民国成立,大总统袁世凯任命张作霖为二十七师师长,授中将军衔。袁世凯称帝时由于张作霖表态积极,于是受封为盛京将军。在袁世凯去世时,张作霖已经出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和三哥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二人共同管理奉天。后来张勋发动复辟,冯德麟入关响应,不久一败涂地。此后便由张作霖一人完全控制奉天。民国八年,吉林督军孟恩远在宽城子事件中处理不善,招致倭人出兵干涉。大总统徐世昌十分不满,令张作霖等人讨伐并据有其地,由此张作霖等人完全控制了关东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