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里的精灵 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关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8.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4分)

【答案】①美丽;②纤弱,稚嫩;③顽强,不怕困难;④充满活力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8、9自然段,可以找到对应的信息。

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4分)

【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②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小花顽强的生命力写出来了;“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中的“染”字用得非常生动,表达了作者见到这些顽强的生命时,那种惊喜、感动的情感。

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

【答案】①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②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③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本题的答案区间是第2、9、10自然段。浩歌的境界指像银杏树一样的那种气魄、恢宏、博大、顽强的生命形态,寂寞的境界指像小花小草一样的那种纤细、孱弱、微小的生命形态。二者的相同点是“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

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

D.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的生命。

【答案】C、E。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A项,以偏概全。“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错,后来作者见到小花小草后,“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后,就不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了。

B项,曲解文意。作者引用“朝菌”、“蟪蛄”,目的是抒写人生的渺小与短暂。

D项,分析行文思路错误。选取了三个场景,分别是巨大的银杏树、崂山顶的小花和长白山林场的白头翁;但只有两个角度,即浩歌的境界与寂寞的境界。

【自我命题】

1.请简要分析“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导引这一主旨的?

【自我命题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①承接上文,“博大”“久远”是对银杏古树的总结。②开启下文,“渺小”“短暂”引出下文“雪地小花”“白头翁”的描写。

2.①本文通过银杏树、雪地小花、白头翁三个场景的描写,揭示出众生平等的道理,告诫我们要善待弱小生命。

②文章以苏轼的诗句引发对生命的思考,然后用生活中的银杏树、雪地小花、白头翁等三个场景的描绘,从浩歌与寂寞两个角度诠释了生命平等的哲理,从而导引出善待弱小生命这一主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