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艰苦,但是给别人随礼很大方,是什么心理?

作者&投稿:山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家好 我是农村幺妹儿 飘飘
农村人质朴 善良
但也有骨子里的自卑
特别是给城市人相处的时候
总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嫌弃自己是农村的
最大的一个差距就是面容的差距
城里人和农村人同龄比较看起来会有5岁左右差异 有的会更大
当然也有很多农村人没有做农活 养尊处优保养的很好
如果有亲戚来,我的父母会把家里所有能拿出来的都做成菜,很多时候客人走了经常吃一个星期剩菜
所以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
回到正题 随礼这个事
其实,随礼这个事情,是有压力的
假如这个月会有几个酒碗要吃
父母都会叹气也会给邻居闲聊说到礼钱的问题
随礼也是一个标准
同一辈分的亲戚,一般都会有一个人来定标准
一般定标准那个人就是混的最好的那个
混的好,如果给的钱少,自己也会觉得没有面子
而跟随的这些人
本身就没有存在感,在随礼这个事上如果没有一样的话,或许也是自尊心作祟,会觉得没有面子,没有话语权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硬着头皮也要一样




大家好,在农村这是礼上往来,你家有事亲戚邻居都来给你随礼了,到人家有事了你也得给人家随礼,特别是拜仁兄弟的,仁兄弟的奶奶,爷爷,父母亲,过世了都得随礼,还有仁兄弟的兄弟姐妹结婚都得随礼,礼还特别重,农村的攀比比较厉害,自家的事完成以后,到人家有事了,没钱就是借钱也得人家送礼,这就是现在农村的普遍现象。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不论农村人还是城市人这是由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决定的,在我们农村有一句俗话就是“垫起脚做个长子”,意思就是人穷志不能短,虽然我没你富但我不能让你瞧不起我,这也可能是中国几千年发展进程中产生的 社会 矛盾引起的吧,你太穷一般人都看不起你,估计这种观念一时半会改变,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可能改变这种做法,也有可能变得实际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不再茫目的攀比,只要自己觉得合理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是有一句很现实也是真理的玩笑话说:你一个没钱的人穿套一千元的衣服别人也以为顶多一百来块钱,有钱人穿一百的别人不相信。所以我们只要自已过得好觉得合适何必在乎别人的眼光。

看到这个问题真的是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现在的农村都是那样的,不管是什么事,不管是红白大典之事,还是过月子送米面等等!

沾亲带故的二百元到千元不等,邻居好点的也是二百元到千元不等哦!一般般关系的是二百元,没啥关系的最少的就是一百元,所以一般平时事不是怎么的多,特别是逢年过节年前年后,有的是暑假时金榜提名的,为了庆祝一下都会办酒席特别是农村哎!平时事真的多别看没钱,越没钱越显事多。邻居间、亲戚间、朋友中真的婚丧嫁娶的每年都不少呵!

没办法啊我们农村人就是穷大方啊!只要有事差不多都是全村齐动员,生活咱再艰苦邻居们有事了咱也要捧场。在农村有事没事家家都会有事的,但是我们只要知道生活再艰苦我们也要去捧场,农村人就是这么爱好事爱热心。

你好,我是农村小朵朵,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是农村的,对于你说的农村有些人自己生活很艰苦,但是给别人随礼很大方这件事我想说的是,有些事并不是自己花多花少能左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我们农村呢,都是礼尚往来的,几年前的随礼钱随着物价上涨也会涨的,比如说三年前你家有喜事的时候别人随钱了,但三年之后别人家有喜事了,一般你去随礼都是要涨一些的。

当然也有不涨的,那那一部分人不涨呢? 对于家庭成员少的可能自己想随多少礼就随多少礼,可能涨或者不涨。那对于家庭成员多的,兄弟姐妹多的,可能去亲戚家该随多少礼就会坐一起商量这个问题了,最后大家大多数都觉得该花多少就定多少了,想花的少的肯定也就跟上了,要以商量的数花的,也是好面子吧。这在农村是不是比较常见的呢?所以说关于你说的在农村自己生活比较艰苦,但随礼钱该大方就得要大方的,没办法,形式啊!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喜欢。

随着 社会 发展的越来越好。农村随礼的项目也是越来越多,如红白事,满月酒,剪毛头,升学宴,生日宴,认干亲,买房买车等等,让很多农村家庭很是烦恼,但是又不得不随礼,因为现在的人认为这样是搞好关系。

话又转回来说,为什么现在随礼很大方呢?个人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别人都拿的多,自己不跟着拿的话,会凸显出来,自己小气,很没面子。这也叫赶鸭子上架,被逼的。

二。也怕自己不随那么多的礼,自己遇事没人来。失了场面,丢了份。

三。“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儿卖”农村是个人情 社会 ,邻里之间往来也是不可少的,而且随礼高一些,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以上见解只代表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没办法,生活很难。农村,圈子很小。

我来说一下农村生活吧。就像城里人看车、看手表、看包,农村人看房子、看穿的、同样看随礼。

农村荒废的磨

我不知道南方农村朋友随礼现象如何,是否严重。我是东北这旮瘩的,随礼现象太普遍了。结婚、生孩子、建房上梁都办事情收礼,很正常,许多甚至是莫须有的理由,比如猪圈上梁办事情请吃,离谱不。

我说一下我这里的部分攀比风吧:

一、攀比随礼。

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就是这两年才好一点,乡亲们没白天没黑夜的种香菇,挣到了一些钱。随礼也就越来越多,你赶我100元,我就回你200元,反正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虽然各家各户叫苦不跌,但还得打肿脸充胖子,特别是贫困户,真的是买米面油的钱,都没有了,也去赶礼,甚至借钱去赶礼的大有人在。

贫困户

二、攀比建房子。

我之前说了,农村人看房子,谁谁家新建的大房子,那在村里的腰板可就直了,走路都是挺胸抬头啦,农村还有一个民约,就是建房不能比之前的小,所以翻建房子的时候为了面子,为了不比别人差,就得盖的大,装修也要豪华,钱就是很多了。说实话我很不喜欢,但是我能理解,有的时候,农村人过了一辈子就是为了有一个好房子。路过大房子也要点评一下,这是谁谁家的。还有一些城里的有钱人,盖的大别墅,在农村这样的豪宅都是首屈一指的。

农村的新旧住宅

三、攀比彩礼。

这农村的姑娘出嫁,现在更是水涨船高啊。南方不知是不是更多,我这里得给盖新房子、三金除外,10万元打底。反正这农村小伙取媳妇,家里没点家底,挺难。为啥农村光棍剩男这么多,还是有原因的。

四、攀比小 汽车 。

家家都有一台小 汽车 的梦想,快实现了。农村的我的邻居们基本上一家一台。反正家家都有,牌子五花八门。重要的是都得有。

小 汽车 属实方便

总之,农村人的圈子不大,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孩子在城里有什么成就,第二天全村人都知道了。

这些年农村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房子都是崭新的,东街西街越来越干净,村部有健身广场,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广场舞,篮球赛。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解放,陋习也在减少。在农村,传统要遵守,老人们说的话要尊重,发展进步正在提速

随礼是什么?是人情往来。

农村里很多都是亲戚,谁家结婚生子不都得聚聚请客随礼吗?人家上次给你家200,你不最少回200,吗,一般只多不少。

风俗问题

随礼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但是给多少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有些地方给的多,有的地方给的少。据我所知,杭州农村那边600起步,上不封顶(600都是少的),我老家那边一般200,关系好的600,都是各地风俗,约定俗成。跟当地不一样,会受白眼的吧

面子问题

这个就不多说了

另外,农村有钱人还是少数,大部分生活都很清苦,但是随礼这件事上,比较大方,也是有一种:很久才随一次礼,多多益善吗,到自己家就收回来了。随礼不一般都是结婚生子,红白喜事的时候嘛,谁家还天天收礼金啊

随礼这件事,看开就好。自己想随礼多少就多少,反正日子是自己过得。

农村随礼有些人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有的是出于无奈,别人随礼份子钱多,自己少随了就没有面子了!

其实人情份子往来还是轻来轻去好!

唉,这都是面子问题。

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交往的一种手段,无需过度指责,从某种方面上分析也没错,人生长在这个环境里就得违守这个规矩,有些时候确实很无奈。

其实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农村很常见,自已没有多少钱,但是拿份子钱却很大方,那也是没办法,大多的来往都是收份子那家,以前给地多,所以,你再去还礼就不能少于人家,如果少起人家,这样做不礼貌,只能多于人家。

为什么要多给呢,这就是面子,还有以前的来往大多是过了很长时间,随着 社会 发展,物价腾腾地往上涨,打个比方,以前人家给你随份的时候给了你十块钱,很多年以后,人家有事了,你去还礼的时候,十块钱就不行了,你得随着现时的物价和行情去随礼。

再就是利益关系,有很多随礼都是为了利益,根本没有亲朋的关糸,那就看利益大小而定,那就顾不上你自已有没有钱了,有时候借钱也得做。

随着时间的摧移,姑娘姨舅那些老亲都过时了,但是来往永远不会少,儿女的亲朋又来了,办上我们在 社会 中生存都会交一些新朋友,情到深处就会来往,来往就有交际,交际就会有礼物作陪,所以,很多人反对这种风俗,但是反对归反对,谁也离不开这种风俗,过节了,谁又能不去看看姑娘姨舅呢,看看姑娘姨舅谁又能空着手呢,你去看了姑娘姨舅,你那些表姐表弟们也是同样,她们也是同样得来看看你的爹妈,这就是来往,这就是礼仪和礼貌。

有些时候这个风俗是一种压力,比如在农村,谁家也有事,有事了都希望家里来客多一点,这样别人看了好看,会有评论,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评论,某某人家办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看看人家多风光,这也是面子问题,当事人家听着这些评价会觉得很光彩。

其实只有当事人知道里边的嗞味。



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劳动力,老了该怎么办?
答:农村老人的生活相当艰难,而且年龄越大越艰难,越依赖子女。靠着出租农田以及国家养老补贴,老人通常能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当然是最基本的不饿死的吃饭标准。关键是不能生病,一旦生病,不管是治疗费用还是照顾,几乎全部仰仗子女。而等到七十五岁之后,生活就基本需要子女照料了。此时,才是老年人艰苦生活的...

冬至为何有烧纸的习俗
答: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2个回答 #热议# 上班途中天气原因受伤算工伤吗?臭太太的生活 2023-02-19 · 行政 关注 展开全部 冬至在我国的历史相当悠久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冬至在我国传统节令中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冬至的习俗随着所处时代的不同,也在不断变化。为何唯独“冬至”烧纸钱的习俗没有变化呢...

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的?
答:现在有些朋友们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前农村没有手纸,大家上了厕所之后是如何擦屁股呢?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恶心,但是这其实能够反映出当时老百姓的艰辛,我给大家说几个事情,大家就应该明白了!我国在以前的时候,农村生活条件很差,根本不可能和现在相比。那时候的农村人,上厕所很多都是使用烟盒、...

关于贫穷精神的诗句
答:原文是孔子表白自己安于贫困的生活,不贪求富贵,虽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现在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安于艰苦的生活环境。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志气和贫困是患难兄弟,世人常见他们伴在一起。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城市的底层人生活是不是比农村的底层生活还要艰苦?
答:会生活的人,是无时无刻都在思考怎样扩大自己的收入来源的人;会生活的人,是会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的人。思维很重要,之所以很多人在底层生活中不断挣扎,生活看起来很艰苦,是因为他们有一分钱就用一分钱,不将钱存留起来,用于储蓄和投资。所以城市也好、农村也罢,重点是要...

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
答: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1 看了《佐贺的超级阿嬷》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出色。 作者写文章时没有特地强调文采,而是写成了一篇篇语言朴实、适于朗读的文章。 这本书讲了昭广从城市来到乡下,生活十分艰苦,他的超级阿嬷教会他如何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并且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我们现在的生活跟昭广那时候比很富裕...

现在的农村人为何个个都害怕吃苦呢?
答:这是传统的老一辈农村人吃苦耐劳的意志,他们吃过的苦比我们吃过的盐还要多着多,正是因为他们不害怕吃苦,才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要说农村人害怕吃苦,也不是没有,但有的也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只是少数罢了。越来越年轻的农村人,有了好的生活条件,不宁愿在家乡吃苦,宁愿出来社会打工赚钱,...

安徽一大爷回农村养老一年就离开了,为什么有的人不适合在农村养老?
答:一、落后的生活习惯农忙时大家日出而作,闲暇时大家牌桌相见,这就是多数农村人的生活模式,对于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生活压力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确实很惬意,并且如果真的来到农村生活的话年轻人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但是对于谢大爷这种退休人士来说这种生活确实有些无聊,他们既不会...

有些农村人为什么让人讨厌?
答:2. 习惯性嫌弃城市人:有些农村人可能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城市人或外来人比较排斥,甚至有些人在言语或态度上表现出一定的歧视。3. 社会经济地位低:农村人由于一些历史及政策原因,可能面临着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一些人经济和社会地位下降,对生活充满不满和焦虑,可能表现...

在农村生活是种怎样的体验?
答:社区感:农村社区通常比城市社区更紧密,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你可能会遇到很多邻居,他们会互相帮助,分享食物和资源。生活节奏:农村生活通常比城市生活更慢,更悠闲。你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和享受生活,而不是像在城市中那样忙碌。生活成本:在农村生活通常比在城市生活更便宜。你可以自己种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