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下的vi 主要作用是什么?

作者&投稿:习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Vi是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ill Joy所创立。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插入模式、底行模式下。

2、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插入模式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模式。

3、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也算入命令模式。

扩展资料

在文本编辑器出现前,人们用打孔机把计算机文字打到穿孔卡片上。文字存放于一个装着这样的薄卡片的盒子里,可以用读卡器来阅读。

第一个文本编辑器是一种行编辑器,它运行在打字机型的终端上,这种编辑器并不具备在窗口和屏幕中显示的功能。它包含了一些非常短的命令(为了减少打字量)。其中一个命令能够把文件的指定部分通过打字机打印出来。

编辑光标是想象中的一个插入点,通过特殊命令,可以把它移动到特定内容字符串所在的行。随后,内容字符串又被扩展成正则表达式。

如果想看到文件的变化,你需要把它打印出来。相对于穿孔机来说,人们认为这种基于行的文本编辑器具有革命性的进步。如果没有它,用户就需要把那些处理文本的命令打成专用的卡片,并在编辑文件时使用这些卡片。

当带有显示屏的计算机终端出现后,基于显示屏的文本编辑器开始流行起来。最早的全屏编辑器中,有一种叫做O26,它是于1967年为CDC 6000系列机器的操作控制台而作的。

另外一个早期的全屏编辑器是vi。vi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它仍然内置于Unix和Linux系统中,不过vi也有一个改善的版本Vim也十分为人所知。全屏编辑器对视频终端的销售起到了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