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传惕写的《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

作者&投稿:和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再沿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说明。
故宫博物院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这是我的预习,不知道对不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思考给全文分段,明确:

总说——是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分说——是中间(3~15)。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总说——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1623215

故宫博物院
(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前朝(三大殿)
(3—10)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外形
内景
位置
用途
内廷
(12-15)
后三宫
御花园
(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空 间 顺 序(南——北) + 游 踪

《故宫博物院》的写作特点

中国语文网 编辑整理

1、说明顺序合理:

作者以南面的午门为中国,依次介绍了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御花园等主要建筑,出神武门至景山作结。这样写,符合故宫建筑的本身序列。作者沿着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从中间到两侧,有重点地逐层介绍。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

全文的结构,有分有合。文章的第2、20两个自然段,前后呼应地写了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文章的主体部分,又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前朝”写台基一段,又是总写三大段,然后再分写。写“内廷”时先写“后三宫”,再写东西六宫和御花园。在分与合之间,过渡自然。介绍“后三宫”后,又把“后三宫”和“前三殿”进行比较,总结说明了“后三宫”的建筑特点。写东西六宫时,也是先概括介绍,再分开说明。这样,有分有合,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读起来不感到单调乏味。

3、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全文以说明宫殿的建筑结构布局为主,说明历史沿革为辅;详写宫殿状貌,略写其中的文物;详写重点宫殿,略写其他宫殿;“前朝”详写太和殿,“内廷”详写养心殿。在介绍这两座宫殿时,又各有侧重点:太和殿,着重介绍外观色彩的辉煌壮丽,内部装饰的庄严雄伟;养心殿,则着重介绍封建帝、后在这里进行的统治活动。这样,使读者对故宫的全貌有所了解,对它的主要特征又能得深刻的印象。

4、说明方法恰当多样:

文章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的规模时,用了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在说明太和殿的规模时也用了具体数字。在写“前朝”、“内廷”的建筑特点时,又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它们的异同。在写御花园时,又和苏州园林作比较。

文中,还适当运用了比喻,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写“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贯东西”,写台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的时候,水从龙头流出来,就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文中还把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比作傀儡。

5、说明中穿插描写、记叙、议论、抒情:

文章在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时,还适当地借助于描写。对金銮殿的外貌和内部布置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它的特征:太和殿的色彩突出了金黄(象征富贵)和大红(象征荣华),看上去富丽堂皇,衬上湛蓝的天,映着白玉石台基,真是鲜艳夺目,金碧辉煌,又照应了前面说的“形体壮丽”。它的内部装饰,重点描绘了“龙”,写了色彩、姿态,等等。

全文以参观故宫博物院为线索,记下了所见所闻:“从天安门往里走,……”“过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在描写、议论和说明中,表明了自己的爱憎感情。在写故宫的建筑结构时,流露出赞叹的感情:“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写慈禧的挥霍浪费时则饱含轻蔑的激情叙述、议论。结尾回望故宫时,作者充满了赞美之情。

故宫宫殿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原文保险,(八上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之一)

请问初中课文《故宫博物院》的作者是?
答:采制过大量广播作品,不少稿件在全国获奖,为报刊书籍转载采用。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绿色的希望》、《故宫博物 院》等。其中《故宫博物院》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为范文。业务论文有《广播游记-游记文学的新品种》、《广播游记的特点和...

故宫博物院四个材料概括
答:故宫博物院四个材料概括如下:材料一介绍对故宫主体建筑的详尽介绍;材料二介绍有关太和门的故事;材料三介绍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部分内容;材料四介绍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本篇课文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按照游览路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故宫博物院一课》你从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获取...
答:材料二:主要讲了重修太和门。材料三:主要讲了故宫博物院旅游指南。材料四:主要讲了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本篇课文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选自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故宫博物院》课文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

本文重点介绍了有关故宫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黄传惕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建筑规模与层次井然的结构布局吧.(图文并茂的导入从视觉和听觉上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并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黄传惕(1934-)湖南省平江县人,主要作品《故宫博物院》、《天安门颂》、《北京,...

摘抄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馆的好词好句
答: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紫禁城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 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

故宫博物院材料二的名字
答:《故宫博物院》材料二的名字是《博物院二》。根据茶轩相关公开资料,《故宫博物院》一共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其中第二个材料被叫做《博物院二》。《故宫博物院》书籍中,材料二主要讲了重修太和门,作者是黄传惕。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
答:1、语段采用了空间顺序说明顺序。2、因为皇帝以“龙”自喻,着重说明大殿中的“龙”,是为了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和作用。本题为黄传惕《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题,部分原文内容如下: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及教案
答: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材料二介绍了故宫因火而遭毁坏,后又修复的过程,具体介绍了梁九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重建太和殿的工作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幅截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绍了去故宫...

故宫博物院 全文
答:《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

...即位、生日和元旦,冬至都在这里举行仪式。是谁写的什么
答:黄传惕 《故宫博物院》(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课本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