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储量的分类系统

作者&投稿:端木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

8.2.1 储量
是指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后,能实际采出的储量并在计算当时开采是经济的。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探明的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三个类型。
8.2.2 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并进行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基础储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经预可行性研究属经济的,但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111b、121b、122b);二是既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又经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属边际经济的(2M11、2M21、2M22)。
8.2.3 资源量
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凡仅作了概略研究的,无论其工作程度多高,统归为资源量(331、332、333);二是工作程度达到详查或勘探,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2S11、2S21、2S22);三是经预查工作发现的潜在矿产资源(334)?。

非金属矿产材料是指通过一定工艺过程后用于制造其它成品或半成品的矿产物质(也有部分几乎不需要经过任何工艺即可作为材料使用)。非金属矿产材料可按下面三种方法划分类别。一、按矿种分类按矿种分类是按制品组分中最主要的非金属矿物来分类,例如石棉制品、石墨制品、云母制品、石膏制品、金刚石制品等。由于非金属矿工业发展首先要以矿山的开发为基础,由采、选加工再发展到深加工利用,就自然形成了这种分类方法。随着被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物与岩石品种越来越多,对同一种应用功能的制品来讲,很多原料矿物又常可以相互代用,因此这种分类法就逐渐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需要有其他分类法来加以丰富补充。二、按材料结构分类按材料结构分类是根据材料中的物质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来分类。这是一种按材料科学对材料的定义进行分类的方法。根据这一分类,非金属矿材料可以包括从一般到最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各个层次的产品。可分为四大类。(1) 单一矿物材料。尽管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其他原材料,但其最终产品仍是或基本上是由单一的非金属矿物或岩石组成的,例如柔性石墨纸、石墨垫、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电气云母片、钻石、金刚石拉丝模、膨胀珍珠岩、岩棉绒、轻质碳酸钙等。(2) 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机非金属矿物材料组成的多相体系,例如石棉水泥制品、微孔硅酸钙板、陶瓷材料、纤维石膏板、聚合物水泥制品等。只要材料的基体(指复合材料的连续相)是无机非金属矿物或岩石材料,那么即使使用了部分其他类的(有机的或金属的)增强材料,也称为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例如钢纤维水泥、纸纤维石膏板等。(3) 无机非金属/有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它是指使用(主要只用)一种非金属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基体复合而成的多相体系。通常这类复合材料除了纤维增强材料及高分子聚合物基体外,还常添加各种非金属矿物或其他颗粒粉体填料来调节性能。例如汽车制动器衬片(刹车片)、火车合成闸瓦、离合器面片、玻璃钢制品、石棉橡胶板、石棉胶乳板、钢包复合石墨汽缸垫片等等。(4) 混杂复合材料。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普通复合材料构成,它通常是指由两种不同特性的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混杂在基体中的多相体系。混杂复合材料被认为是复合材料的更高级阶段,称为“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例如高性能小轿车摩阻材料,飞机用摩阻材料,航空、航天、能源部门用高强结构材料,可获得预定热膨胀系数的材料,雷达天线罩、潜艇声纳导航罩,具有隐身技术的军工材料、远程导弹弹头等。目前已得到应用的混杂复合材料体系主要有:碳纤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简称碳-玻/环氧)、碳-芳纶/环氧、硼-芳纶/环氧、玻-芳纶/环氧、泡沫塑料及蜂窝夹心结构、纤维复合材料/金属超混体系、热塑性树脂基及其他热固性树脂混杂材料。上述四种类型中,单一矿物材料及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二类可统称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而无机非金属/有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混杂复合材料则可统称为“复合材料”或“近代复合材料”。这里的“复合材料”是从狭义的“复合材料”而命名的,即是专指由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由纤维增强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三、按功能分类按功能分类,也就是按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用途分类。可将非金属矿产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比如强度、韧性及高温性能等等)、可用作结构件的材料,它主要利用的是材料或制品机械结构的强度性能。例如,利用材料机械结构刚度与强度的建筑材料及工程材料,如水泥制品、建筑陶瓷、建筑玻璃、石棉水泥制品、石膏板、玻纤/环氧树脂、碳/酚醛树脂、精细陶瓷结构材料、云母陶瓷、云母塑料等。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电、磁、热、光等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的材料则可以统称为功能材料,它利用的是材料机械结构力学功能以外的所有其它功能的材料。例如利用材料的电、光、磁、热、摩擦、表面化学效应、胶体性能、填充密封性能等等。四、综合分类近年来,以赵万智教授为首的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分会提出,矿物材料的分类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生产过程和在生产过程中材料所发生的一系列本质性的物理化学变化。材料的生产过程就是物质成分的一个运动过程。各种矿物材料的生产过程,可以概括为下面三种方式。熔融固体过程:它是将原料经过高温熔融、然后冷凝成结晶态或非结晶态的材料,如电熔刚玉、莫来石、尖晶石、镁石、碳化钙、硅铁合金、铸石、仿微晶炉渣铸石、玻璃、釉料、矿棉、矿珠等的过程。高温固相反应过程:它是将原料经过磨细、配料、加工、成型等工艺,然后在高温窑炉中煅烧,发生固相反应而形成烧结型的材料,如陶瓷、耐火材料等的过程。凝结硬化过程:它是指配合料在接近室温或不太高的温度条件下,通过水化作用或蒸发固化,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固化而形成高强度的硬化体的过程,如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微孔硅酸钙制品、镁水泥制品、石膏制品、水玻璃粘土制品、石灰制品、磷酸粘结制品等的形成过程。以上三种过程与地质作用中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非常相似。因此赵万智等提出,可以从地质作用的观点出发,用矿物岩石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矿物材料,甚至有人提出“仿地学”。相对于以上三种过程,大部分无机非金属矿产材料可以归为如下五大类:(1) 熔浆型材料(2) 烧结型材料(3) 胶凝型材料(4) 天然材料(如粉体材料、石材等)(5) 复合材料(多种类型材料的复合体)用与地质作用中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作类比,来对矿物材料进行分类,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不是尽善尽美。如水泥与水泥制品在传统的分类中本来属于同一类材料,但在这种分类方案中却要分别归属于烧结型材料和胶凝型材料,这样就给生产使用这一完整体系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有些材料像玻化砖、玻璃陶瓷等的生产既包含了熔融固化过程也包含了固相反应过程,因此也给其分类造成困难。

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经济意义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三大类 16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 ( 图 2-1) 和矩阵形式 ( 表 2-1) 表示。

图 2-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三维框架图

表 2-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注: 表中所用编码 ( 111 ~334) ,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 1 = 经济的,2M = 边际经济的,2S = 次边际经济的,3 = 内 蕴 经济的,? = 经济 意 义未定的; 第 2 位数 表示 可 行 性 评 价 阶段,即 1 = 可 行 性 研究,2 = 预 可 行 性 研究,3 = 概略研究; 第 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 1 = 探明的,2 = 控制的,3 = 推断的,4 = 预测的,b = 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为了把旧标准的储量转换成新标准的资源储量,国土资源部于 1999 年制定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方案,对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套改做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于现在开采矿区的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归纳如下 ( 表 2-2) 。

一、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 地质可靠程度

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表 2-2 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表

探明的是指在工作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控制的是指对工作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 ( 矿点) 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 ( 点) 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预测的是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2. 经济意义

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四种。

经济的是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 或) 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通常将未来矿山企业的年平均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按行业基准贴现率计算的净现值大于零的矿产资源划为经济的。

边际经济的是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通常将未来矿山企业的年平均内部收益率在零至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之间,按行业基准贴现率计算的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于零的矿产资源划为边际经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是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通常将未来矿山企业的年平均内部收益率和按行业基准贴现率计算的净现值小于零的矿产资源划为次边际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是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1. 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矿、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可分为 3 种类型。

( 1) 可采储量 ( 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矿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矿、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 2) 探明的预可采储量 ( 12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矿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 3) 控制的预可采储量 ( 122)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矿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 基础储量

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可分为 6 种类型。

( 1) 探明的 ( 可研) 经济基础储量 ( 111b)

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与可采储量( 111) 描述相同,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 2) 探明的 ( 预可研) 经济基础储量 ( 121b)

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与预可采储量( 121) 描述相同,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 3)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 122b)

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与预可采储量( 122) 描述相同,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 4) 探明的 ( 可研)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 2M11)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矿试验成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估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 5) 探明的 ( 预可研)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 2M21)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矿性能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其分布特征同 ( 2M11) ,估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 6) ( 控制的)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 2M22)

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其分布特征类似于( 2M11) ,估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 资源量

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可分为 7 种类型。

( 1) 探明的 ( 可研)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 2S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 2) 探明的 ( 预可研)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 2S2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 3)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 2S2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 4)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 33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 5)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 33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 6)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 333)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估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一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 7) 预测的资源量 ( 334) ?

是指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三、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1. 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圈定矿体和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工业指标由矿石质量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组成,包括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剥采比和勘查深度等。

工业指标应根据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矿石的加工选矿性能、矿山开发的外部条件及当时的市场情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研究确定。在预查和普查阶段,可采用一般工业指标或与相邻地区同类矿床类比。在详查和勘探阶段,一般应在勘查工作基本结束前,通过多方案试圈,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或结合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评价研究和当时的市场及相关因素提出工业指标的推荐方案,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报批。

2. 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1) 必须根据矿体赋存规律,严格按工业指标正确的连接圈定矿体。

2) 应按矿产资源 / 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按矿体、块段、矿石类型或品级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当开采方式不同时,应分别计算露采、坑采地段的矿产资源/储量。

3) 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和伴生有用组分,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 / 储量。

4) 估算的矿产资源 / 储量应是扣除采空区的实有矿产资源 / 储量。对于埋藏在永久性工程或重要建筑物以下禁采区的矿产资源/储量,均应单独估算,并列入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5) 参与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的各项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

3. 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

1) 参与矿产资源 / 储量估算的各项参数,如矿体面积、厚度、品位、体积质量 ( 体重) 等,在预查和普查阶段,采用实测和类比方法确定,在详查和勘探阶段必须实测,数据要准确、可靠、具代表性。

2) 矿产资源 / 储量的估算方法,要根据矿床赋存特点和勘查工程布置形式合理进行选择。对估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正确性应进行检验。提倡运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地质统计学法、SD 法等新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须经有关管理部门认定。



非金属矿产有哪些
答:磷矿等。非金属矿产是指在经济上有用的某种非金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用矿物、岩石的某种化学、物理或工艺性质的矿产资源。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8种。非金属矿产主要品种为金刚石、石墨、自然硫、硫铁矿、水晶、刚玉、蓝晶石等。非金属矿产的成因多种多样,...

世界上有多少种矿产资源
答:4000多种。目前自然界已有矿物4000多种,地壳中常见的矿物约二三十种。矿石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可分为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

非金属矿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答:由于非金属矿种多,一般产量大,用途广,这些特点使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统计1974年工业矿物(非金属矿)世界耗量总值为600亿美元,1980年增至85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非金属矿的产销量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目前产销量较大的大多是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原西德按...

矿产储量和资源
答:3.其他非金属矿产 白俄罗斯水泥原料、建筑材料(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砂砾)、白云岩、制砖用黏土等矿产比较丰富,完全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玻璃砂和饰面石材是白俄罗斯缺乏的非金属矿产。目前在采的一个玻璃砂矿床储量保证年限仅有8~9年。饰面石材的年需求量到2010年会达到60万立方米,而原来开采的一...

非金属矿产种类有多少
答:(一)矿产分类及非金属矿产的定义 什么叫矿产,最简练又易懂的定义是:来自大自然的,呈固、液、气三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和岩石。按照我国对矿产的习惯分类,图示如下:探索新疆地质矿产资源奥秘 非金属矿产,是指自然界除金属矿产与能源矿产之外的,由其他元素、化学成分组成具有独特的技术物理性能...

非金属矿
答:国土资源部208号文件中对重晶石、萤石、石墨、云母、石棉矿等矿山未设置最低生产建设规模。经论证,同意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建议,重晶石最低开采规模为3万吨/年;萤石(CaF2)最低开采规模为3万吨/年;石膏矿最低开采规模为5万吨/年;滑石矿最低开采规模为3万吨/年;高岭土矿最低开采规模为3万...

黑龙江的自然资源
答: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2种,占全国已发现234种各类矿产的56.4%。已查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占全国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种数(223种)的 36.3%。其中能源矿产5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6种,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8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

矿产资源的特点?
答:1. 种类丰富:我国已发现172种矿产,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62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2. 总量较大:虽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58%,居世界第53位,但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3. 贫矿多、富矿少:我国矿产资源中,贫矿占比较大,富矿较少,这...

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还是一个自然资源中等丰富的国家...
答: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自然资源可以分成以下这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种齐全配套、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是具有自己资源特色的一个矿产资源大国。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有哪些?
答:中国有哪些矿产资源 中国目前已发现矿产168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中国矿产资源门类比较丰富,部分矿种储量居世界前茅,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