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大联盟成立经历了哪些过程?

作者&投稿:贺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过程、意义?~

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以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借机在德、意、日三国抬头。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别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军事法西斯专政。它们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扩张侵略,谋取世界霸权。
德国不甘心一战败北后所受的惩罚和约束,暗中迅速恢复国力,重整军备。它先后于1936年伙同意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并吞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对一战后的分赃不满,在1935年并吞埃塞俄比亚后又于1939年侵占阿尔巴尼亚。
日本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武力侵占中国、征服亚洲和争霸世界的侵略纲领,随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基于相同的目的与需求,德、日、意还在侵略扩张中相互勾结,结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1936年,德、意两国签订了《柏林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同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同盟》,意大利于翌年加入这一协定,从而标志着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
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三国还裹挟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加入轴心国联盟。德、日、意的疯狂侵略迫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联合起来。
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内的美国的重巡洋舰“奥古斯塔”号上举行大西洋会议,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了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结束于1945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燃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这场战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给人类带来的一场劫难,是世界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力量之间的一场大决斗。
环顾这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世界大战,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大力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积极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三、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法西斯同盟
参考资料来源:大众网-背景资料:法西斯轴心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1940年9月,英美达成协议,英国以西半球英国属地纽芬兰、百慕大等战略基地的租借权,换取美国50艘旧驱逐舰。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汀后,英美联系进一步加强。

(2)【《租借法案》】
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的重要法案。法国的迅速沦亡,使得美国感到深重的威胁。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交换、租借等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祖借法案》的实施,实质上使美国由中立国变成非交战国。
(3)1941年,美英两国制定了“ABC—I计划”确定了以欧洲作为两国主要战场以及“先欧后亚”的战略。
(4)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支持苏联,苏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英关于对德作战中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保证在战争中互相援助和支持,绝不单独对德停战或媾和,美国也开始与苏联接触。
(5)【《大西洋宪章》】
1941年美英两国政府首脑于大西洋美国军舰上发表的宣言。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上会晤后发表。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公海航行自由;放弃使用武力。该宣言对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6)1941年,苏、美、英三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谈,签订了战时第一个三国协定—《莫斯科议定书》。该协定实际上确认了战时三国同盟关系。
(7)【《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由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联合发表的文告。1942年1月1日,苏、中、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并保证相互合作,而不单独与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起来。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至1943年2月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的结局是,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全歼。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苏德战争中历时最长、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具有决定意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1943年7月,德国集中优势兵力发动进攻,企图围歼库尔斯克地带的苏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库尔斯克战役使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
【阿拉曼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最终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突尼斯战役】
1943年盟军在北非战场最后歼灭德意军队的战役。1942年11月8日,英美远征军在北非登陆,然后向东挺进,于11月底占领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对突尼斯境内的德意军队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1943年,盟军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北非战事结束。突尼斯战役的胜利和阿拉曼战役一起,彻底扭转了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转折之一。

【诺曼底登陆战】
1944年6—7月,英、美军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军进行的登陆战役。1943年,盟国决定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经过长期准备,1944年6月6日,英、美联军集中6000艘舰船、2万多空降部队和17.6万进攻部队,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横渡英吉利海蛱,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次战役的胜利,为英、美联军解放法国和攻入德国本土扫清了道路。
【太平洋战争】
1941—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在太平洋地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1941年,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美军经过3年苦战,夺回太平洋上日军占领各岛。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同时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
【珊瑚海海战】
1942年日、美军队在澳大利亚东北的珊瑚海进行的海战。1942年5月,日美两军进行了珊瑚海之战,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完全由舰载机攻击对方船只的海战,双方水面舰队始终处于目视距离和舰炮射程之外,显示了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重大作用。此战双方损失大致相当,但美国挫败了日军占领莫尔兹比港的战略目标,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首次击退日军大规模进攻的胜利。
【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日本海军与美国诲军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的战斗。中途岛是保卫珍珠港的重要屏障,日军发动该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摧毁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海军主力。会战由空军进行,日军惨遭失败,4艘航母被击沉,200多架飞机被击落。海战使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从此转入战略守势。
【塞班岛战役】
1944年美日两国在塞班岛进行的一次登陆战役。塞班岛处于日本绝对国防圈的中心。1944年,日美海军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展开决战。结果日军遭到惨败,3艘航母被击沉,飞机损失395架。美方2艘航母受伤,飞机损失37架,塞班岛战役使日本绝对国防圈完全破碎。从此美国掌握了太平洋的制空制海权。
【菲律宾海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一次大海战。1944年,美军在菲律宾中部莱特岛登陆。23—25日,日美双方在莱特湾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日本海军被打得溃不成军,从此不再成为一支战略力量。菲律宾海战的胜利,切断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联系以及日本的石油供应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硫磺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对日军实施的岛屿登陆战役。1945年,美军开始硫磺岛登陆。硫磺岛距东京和塞班岛都是1200千米,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点,占领该岛,就可以对日本本土进行更大规模的轰炸。硫磺岛战役是美军海军陆战队有史以来进行得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日军战死2.1万人,美军伤亡也多达2.3万人。
【冲绳岛战役】
1945年美军在冲绳岛对日军进行的登陆战役。冲绳岛素有日本“国门”之称,是日本守卫本土的最后一个易守难攻的海上据点。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登陆。岛上驻有8万日军,美国以18万人发起进攻,激战三个月,以伤亡5万人的代价,于6月底占领了冲绳岛,打死打伤日军11万人。至此,美英等国盟军占领了太平洋全部岛屿,通向日本的门户被打开。
求采纳!

8月14日,“威尔士亲王”号乘风破浪向冰岛进发,丘吉尔倚在首相舱室的硕大沙发上,聆听英国BBC广播公司播送《大西洋宪章》。当男播音员以雄浑、高亢的声音读到“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之后”这一段时,丘吉尔的眼睛湿润了。他十分清楚,这句话表明罗斯福已彻底放弃了中立政策,英美之间的联盟已不可动摇。为此,英国已走过漫长的艰苦道路。

当1940年6月纳粹大军横扫西欧时,英国被迫退守孤岛。铺天盖地的德国飞机持续轰炸,德国潜艇不断袭击在公海上航行的英国商船,与此同时,意大利开始大举进攻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在英国处境最艰难的时刻,1940年9月2日,美国与英国达成协议,美国将几十艘超龄驱逐舰转让给英国皇家海军,以加强它的海上护航力量,英国则把大西洋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租给美国使用,为期99年。这项协议鼓舞了英国士气,迈出了美英战时合作的第一步。

到1940年底,英国又面临新的问题,购买美国的武器耗尽了它的黄金、外汇储备。英国再次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

12月8日,丘吉尔首相给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坦陈英国的困难,要求罗斯福考虑以新的方式来援助英国。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成为第一批得到租借物资援助的国家。随后,美国又在大西洋上为来往北美和英国之间的船只进行护航,阻止德国潜艇的袭击。事实上,美国与德国已经不宣而战。9月,美国驱逐舰与德国潜艇首次交火。

美英之间合作的全面展开为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的建立铺平了道路。而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前苏联,前苏联参加对德作战,为国际反法西斯大联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美英苏三大国的合作创造了前提。

1941年7月12日,英苏两国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对德作战采取联合行动之协定》。规定两国尽一切可能在对德作战中相互提供援助和支持,决不与德国单独媾和。英苏同盟形成。

美国也表示支持前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罗斯福宣布,美国将援助前苏联。美国国务院也认为:“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力量的团结,不论其由来如何,都会加速当今德国统治者必然败亡的进程,从而促成我们的国防安全。”

然而,一些美国人对前苏联能否抵抗纳粹大军的疯狂进攻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俄国战场难以维持3个月。这样,罗斯福难以下决心向前苏联提供大规模援助。7月21日,他派遣他的顾问霍普金斯访问前苏联,以了解那里的真实情况。

10月1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签订《对俄国供应第一号议定书》。议定书规定:美英从1941年10月2日至1942年6月30日内每月向前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和其他军用物资,并承担其运输义务。三大国的合作由此正式建立。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12月22日,丘吉尔一行来到华盛顿,商讨进一步加强英美战略合作,与罗斯福总统第二次会面。他们共同拟定了《联合国家宣言》,并征求了中国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和前苏联驻美大使李维诺夫的意见。

1942年1月1日清晨,罗斯福坐在轮椅上来到丘吉尔住的房间,将宣言最后文本交给丘吉尔阅览。丘吉尔一看,文本的标题赫然写着《联合国家宣言》几个大字,无比欣慰,立即表示赞同。

之后,丘吉尔亲自推着罗斯福总统的轮椅,一起前往罗斯福的书房。他们看到李维诺夫大使、中国外长宋子文已在那里等候。几分钟后,罗斯福、丘吉尔、李维诺夫、宋子文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宣言规定,各国保证用其全部的军事和经济的资源对轴心国作战,决不单独与敌媾和。

签字完毕后,罗斯福从酒柜中拿出一瓶法国香槟,为每位客人斟了一杯。众人为联合国家的团结、为战争的胜利干杯。之后,丘吉尔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靠宣言并不能打赢这场战争,但是它说明了我们是怎样的人,以及我们的作战目标。”

翌日,另外22个国家的大使来到美国国务院,以英文字母为序分别在宣言上签字。

国际反法西斯的大联盟从此诞生了。



几次反法联盟时间 联军统帅和参战国家 重要战役
答:反法同盟和法国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战争。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和法兰西共和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法国大革命战争,后五次同盟与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头五次反法同盟都以失败告终,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也因此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盛极一时。第六次反法同盟则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建立的?
答:唯一的实际困难是给这个大同盟起个什么名字才好。他觉得“同盟”这一名称太容易使人回想起过去的失败,而“联盟”会使人对美国人产生偏见,对丘吉尔提出的“合作国家”他也不中意。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十分满意的名称——“联合国家”。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齐集...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和政府首脑举行的国际会议和中...
答:中国战场:1945年春季,大反攻。关于中国的有:中国战场春季反攻2。与中国相关国际会议有:内容涉及对在中国境内日军作战,及损害中国领土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正当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法西斯不断溃败情况下,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在4月25日...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是什么
答: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怎样建立的?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德意日轴心国家的侵略,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波兰灭亡后,美国担心希特勒的过分强大会成为自己的危险对手,决心帮助英国。1939年11月,美国国会修改...

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样
答:背景: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英美苏等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尖锐化。(2分)形成:1941年8月美、英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哪两次战役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答:二战后是斯大林对世界宣布以包围柏林。苏联之后对日宣战。德国对美国宣战。德国对美国提前宣战明显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美国一直在原著欧洲战场,美国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加入二战,但一直找不到。希特勒下令对德宣战无意识“送羊入虎口”。两个超级大国为反世界法西斯鼓足了劲儿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答: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
答: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意义: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过程:苏军和英美盟军从东西两方面进攻德国,雅尔塔会议决定苏联在打败德国3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随着战火的蔓延,经过反法西斯国家一系列双边和多边会谈,以美、英、苏、中诸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国家加强了彼此间的援助和合作。